关于RWA的新思考

CN
3小时前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曾经多次写过,AI代理的兴起让我对此前的很多应用和场景都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因为AI代理的兴起可能完全改变很多应用和场景的运行逻辑和运行方式。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讲解AI的视频,却让我对RWA有了新的思考。

这是1月22日,彭博社采访两位企业家的视频。

其中一位是资本巨头贝莱德的CEO拉里芬克,另一位是人工智能企业G42的CEO肖鹏。

在这则视频里,肖鹏谈到了以下几个观点:

- 未来,我们每个人都将拥有多个AI代理。

- 加密货币是AI的货币。

- 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视频、文字、声音都将可以伪造。那时能够验证这种真伪的只有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水印,由真人用自己的钱包进行签名确保内容的真实。

- 因为有了AI代理替人类进行交易,那么未来全球将会出现大量7 x 24小时不间断的交易市场

这四个观点中,前两个我们反复在文章里分享过,我们的读者应该不觉得新鲜了。第三个观点非常前沿、有趣,分享出来供大家思考,但不在这篇文章里展开了。

第四个观点是今天我想重点分享的。

对RWA,我的理解是:

它的目标是把链下的资产用加密资产进行代币化放到链上让我们能在链上进行交易。

对这个赛道,此前我始终不太理解它到底解决了什么刚需。

我们以代币化的美股为例。

这样的交易实际上交易的是美股。而美股的交易大户一般都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哪个没有合法的美元投资渠道?既然他们有这样的渠道,为什么还要绕个弯子,专门把法币换成稳定币再跑到链上买代币化的美股?

如果这个市场不是针对交易大户,难道是针对有加密资产的散户?可是放眼望去,现在加密生态中的散户有几个看得上美股的涨幅?买迷因币不刺激得多?就算不买迷因币买比特币也不差吧?

既不是大户的刚需,也不是散户的香饽饽,那它的用户群体到底在哪里?

就算我们脑洞大开,设想这个市场有着极大的想象空间,我一直以来的观点也是:

因为这个赛道涉及大量的监管问题和与政府部门的交涉,所以它会是传统金融机构的肥肉,而与我们散户的关系不大,我们散户在这个赛道里顶多就是看热闹的,从中获得的直接利益非常有限。

在上面提到的视频中,肖鹏提到7 x 24小时不间断的交易倒是给RWA赛道打开了天花板。

因为AI代理不像人类那样需要休息,它们可以不分昼夜的活动。我相信金融领域的AI代理将有着极大的想象空间。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会有大量随时待命可以交易的AI代理。

而现在的全球金融市场中,只有为数不多7 x 24小时交易市场,很多市场还分时区、分节假日。这远远不能满足金融贪婪、嗜血的胃口。

而一旦有了RWA市场,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放在区块链上,能够支持7 x 24小时的不间断交易,这就给旨在通过交易获利的参与者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和获利机会。因为和人类不同,AI代理是根本不需要休息的,它们可以实时在链上进行各种交易。

首先会被这种交易场景吸引的就是数不胜数的机构投资者尤其是进行量化交易的金融机构。

一旦这个场景实现,全球的金融格局将会被彻底颠覆,无论是交易额、交易种类还是交易规模都将呈现爆发式井喷。

这样的场景不仅会颠覆现有的加密生态,更会颠覆传统的金融生态。

既然是颠覆,那就必然碰到阻力。

来自加密生态的阻力我认为不大,但来自传统金融生态的阻力恐怕不小,尤其是来自监管的阻力。

但是,现在有了川普这样对加密生态友好的领导人,我估计这个状况会有很大的改变。

因此,接下来几年我认为RWA市场会加速发展,传统金融巨头会竭尽所能地推动构建一个链上的7 x 24小时全天候交易生态,交易的资产不仅包括加密资产,还包括股票、外汇、衍生品乃至任何有利可图的链下资产。

在这则视频中,一同出境的还有贝莱德的CEO。这个场景让我觉得现在传统机构对加密生态的关注和紧跟早已今非昔比。

4年前,我们或许还能说我们这些散户走在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前面,比他们早上车了加密资产。

但现在我觉得以贝莱德为典型的这些传统金融机构在很多方面已经远远走在了我们相当一部分散户的前面,他们有着更大的野心、有着更另类的布局想法。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