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Oliver,火星财经
很难有人会拿着枪抢走你的不动产,但如果你拥有的是一串随时可转移、全球可兑现的加密货币,那对罪犯来说简直就是一只完美的行走提款机。然而,风险与机遇总是相生相伴。对于那些在全球贸易中艰难求生的中小商家而言,这串代码代表的不是危险,而是摆脱传统银行体系高昂手续费和漫长结算周期的唯一希望。
现在,这片充满原始活力与混乱的数字荒原,正迎来一群西装革履的「正规军」。它们不是来淘金的散户,而是掌控着全球数万亿资金流动的支付帝国。2025 年夏天,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前夕的宁静与紧张。继 PayPal 和 Robinhood 之后,Stripe 与 Shopify,这两个在传统世界里呼风唤唤的巨头,终于将它们的军旗插上了区块链的土地。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尝试,而是一场关于未来互联网「结算层」控制权的隐秘战争。战争的核心武器,是一种被称为「稳定币」的数字美元。而战场,则在用户看不见的、被称为 Layer1 和 Layer2 的底层网络上悄然展开。
无声的枪响:Stripe 的 L1 传言
2025 年 7 月 7 日,一个寻常的周一。硅谷的开发者和投资人们在社交平台 X 上被一条看似不起眼的传闻搅动了心神。加密领域观察者 @ayyyeandy 发布了一则帖子:
「有传言称,支付服务提供商 Stripe 计划推出 L1 区块链,而不是像 Robinhood 那样选择构建 L2 网络。目前尚无官方确认,但我从多个渠道(包括线下和私信)听到了这一消息。目前是 Robinhood 对阵 Coinbase,不久之后,Stripe 也将加入这场战局。」
消息很短,却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区块链世界,「L1」(Layer 1,一层网络)和「L2」(Layer 2,二层网络)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战略选择。选择 L2,意味着在一个现有的、成熟的公链(如以太坊)之上搭建自己的应用,好比在一条已经建好的高速公路上开车,虽然便捷,但必须遵守公路的规则,并支付过路费。Robinhood 选择在以太坊的 L2 网络 Arbitrum 上构建,就是这条路线。
而选择 L1,则是一条更艰难、也更具野心的道路。它意味着从零开始,构建一条全新的、独立自主的区块链。这相当于自己投资修建一条全新的高速公路,并制定所有的交通规则。此举成本高昂,技术挑战巨大,但一旦成功,构建者将拥有这条「公路」的最高主权 —— 交易的验证、费用的收取、生态的规则,都由自己定义。
Stripe,这家在 2023 年处理了超过 8170 亿美元交易的支付巨头,为何要选择这条最难走的路?
答案藏在 Alchemy 工程主管诺姆・赫维茨(Noam Hurwitz)不久前的一段公开评论中。他断言:「稳定币已成为互联网支付的支柱,其采用率现已超过主要的传统卡网络…… 正在成为互联网的默认结算层。」
对于 Stripe 而言,如果互联网的「默认结算层」将建立在别人的 L1 公链上,那它永远只是一个「租客」。而 Stripe 的目标,显然是成为这片新大陆的「地主」。他们曾在 2014 年拥抱比特币,又在 2018 年因其波动性和缓慢而放弃。2022 年,他们选择与 Circle 合作,重新支持其发行的稳定币 USDC。每一步都极其谨慎。如今,构建自己的 L1,无疑是这家公司在看清了稳定币的终局后,下出的最重一枚棋子。他们要的不是一张门票,而是整个牌桌的控制权。
商家的选择题
在 Stripe 的宏大叙事之外,这场变革最先触及的,是全球贸易网络中最末端的毛细血管。
伊莎贝拉(Isabella)是一位居住在西班牙马德里的小企业主,她在电商平台 Shopify 上经营着一家手工皮具体验店。她的客户遍布全球,其中不乏来自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游客。过去,一位阿根廷客户想要预定她的课程,需要通过传统的信用卡网络支付。这笔欧元款项,要经过阿根廷银行、国际卡组织(如 Visa 或 Mastercard)、Stripe 的支付网关、最后到伊莎贝拉的西班牙银行账户。
整个过程耗时 3 到 5 天,中间每个环节都要「雁过拔毛」,综合费率接近 5%。更糟糕的是,由于阿根廷严格的外汇管制和比索的剧烈波动,客户支付的美元等值比索,和伊莎贝拉最终收到的欧元,中间的汇率损失难以估量。
2025 年 6 月 13 日,伊莎贝拉收到了来自 Shopify 的一封邮件。邮件标题很简单:《现在,用 USDC 接收全球支付》。
邮件内容宣布,Shopify 正式与 Coinbase 和 Stripe 达成合作,商家可以接受基于 Base 链(由 Coinbase 推出的 L2 网络)的 USDC 稳定币支付。最关键的一句话是:「商家可选择以当地法币形式接收款项并直接存入银行账户,无需自行搭建加密支付基础设施。」
伊莎ベ拉按照指引,在她的 Shopify 后台启用了一个新的支付选项。几天后,一位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新客户预定了课程。在支付页面,客户看到了一个二维码。他用自己的数字钱包(例如 Coinbase Wallet)扫描,钱包里预存的 USDC 在几秒钟内就被划转。
几乎在同一时间,伊莎贝拉的 Stripe 账户显示,一笔等值的欧元已经入账,手续费不到 1%。没有汇率损失,没有等待期。对她而言,客户是用比索、美元还是 USDC 支付的,过程完全无感。她不需要理解什么是「Base 链」,也不需要管理复杂的私钥。
这就是 Coinbase 与 Shopify 联合推出的「商业支付协议」的威力。它将加密货币支付的复杂性完全封装在后台。商家面对的,依然是他们熟悉的法币和银行账户。这极大地降低了采纳门槛。
对于伊莎贝拉来说,这是一个简单的商业优化。但对于 Coinbase 和 Stripe 来说,这是在新战场上争夺数百万商户的关键一役。Coinbase 通过其 Base 链和钱包,掌握了用户端;而 Stripe 则通过其成熟的支付结算网络,掌握了商家端。他们既是合作者,又是潜在的竞争者。今天,商家可以通过 Stripe 接收来自 Coinbase 网络的付款;明天,当 Stripe 自己的 L1 上线时,商家或许会被引导至一个全新的、更「高效」的 Stripe 支付网络。
选择权,似乎在商家手中,但真正的游戏规则,早已由平台巨头们写好。
新旧世界的十字路口
这场变革的核心,是稳定币「爆炸式」的采用率。根据权威数据机构的报告,截至 2024 年底,稳定币在链上的年化结算量已达到惊人的 10 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越了万事达卡(Mastercard)等主流卡组织的年处理量。
PayPal、Stripe、Shopify 这些巨头的入场,正是在这个宏观背景下发生的。它们看到了一个无法忽视的趋势:资金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 更快、更便宜、7x24 小时无休。
「稳定币使货币‘廉价、快速、全球化且转移安全’,」诺姆・赫维茨的这句话,精准地概括了其核心优势。这些特性使其在跨境支付、零工经济结算、乃至 Polymarket 这样的预测市场中大行其道。
然而,当旧世界的金融巨头开始拥抱新世界的底层技术时,一个深刻的矛盾也随之浮现:去中心化的理想与中心化的商业现实之间的冲突。
比特币的诞生,其初衷是为了创造一个不受任何单一实体控制的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而现在,稳定币的发行权高度集中在少数几家公司手中(如 Circle 和 Tether),而通往稳定币支付的入口,则正在被 Stripe 和 Coinbase 这样的中心化巨头牢牢把控。
Shopify 的首席运营官在宣布合作时表示,此举将「帮助商家轻松应对全球稳定币支付需求」。这里的关键词是「轻松」。为了实现这种「轻松」,系统必须将复杂性隐藏起来,而隐藏复杂性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权力的集中。用户和商家放弃了对底层资产的直接控制权(例如私钥管理),以换取便利。
这形成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区块链技术确实解决了传统金融体系中真实存在的痛点;另一方面,利用该技术建立起来的新基础设施,似乎正在复制旧世界的权力结构,只是把银行和卡组织换成了科技公司。
看不见的帝国
回到马德里的伊莎贝拉。她的生意因为新的支付方式而蒸蒸日上。她不在乎支付请求是通过 Base 链处理,还是未来可能通过 Stripe 的某个「Stripe Chain」处理。她关心的是结算速度和手续费。
这正是这场战争最隐秘,也最深刻的地方。它不是一场关于技术优劣的极客论战,而是一场关于商业基础设施的无声革命。当数百万商家和数亿用户在享受着稳定币支付带来的便利时,他们脚下的土地正在悄然易主。
Stripe、Coinbase、PayPal 这些公司,正在构建一个平行于传统银行系统的、全新的全球支付网络。这个网络以美元稳定币为血液,以区块链为骨架。它们正在成为 21 世纪的「东印度公司」,建立起一个看不见的、由代码和协议构成的金融帝国。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支付界面可能只是多了一个选项。但在这个简单的界面背后,全球资金流动的规则、权力和利润分配格局,正在被彻底改写。这场战争没有硝烟,却将决定谁是下一个十年的互联网金融之王。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