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蒂尔的稳定币帝国

CN
17小时前

彼得·蒂尔,这位硅谷最具传奇色彩的风险投资人,在AI和太空之后,把目光锁定在了加密货币。准确地说,是稳定币。

与以往「投早期、赌未来」的打法不同,这一次,他不再只是幕后赌局的金主,而是亲自下场,搭建一座结构严谨、高度合规、上下游闭环的「稳定币帝国」。

这是一次对美元霸权体系的「新式合围」,也是风投逻辑的一次重大演进。而Bullish,正是这个帝国最锋利的前线。

比特币持仓 Top 5 的交易所,要 IPO 了

7月19日,一则消息点燃了加密市场的神经:由Block.one孵化、彼得·蒂尔投资、前纽交所总裁Tom Farley掌舵的交易所Bullish,正式向SEC提交IPO申请,计划以代码「BLSH」登陆纽交所。

而它最醒目的标签只有两个字:比特币。

Bullish持有超过2.4万枚比特币,按当前价格计算,其比特币资产在全球上市公司中可排前五。这不仅成为其IPO路演的「硬通货」,更是一种象征,一种建立在加密资产之上的新型金融秩序正悄然成型。

但彼得·蒂尔的野心,远不止「持币上市」这么简单。

「不讲故事,只谈合规」的加密新流派

相比于Solana讲TPS,Ethereum讲生态,LayerZero讲互操作,Bullish根本不玩「技术叙事」。它选择的是更冷、更难、更重资产的那条路:合规。

在过去两年,加密世界迎来一场逆转:叙事失效,监管来袭。FTX崩盘的余震还在持续,「技术牛市」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以Circle为代表的「合规溢价时代」,合规越彻底,牌照越多,估值越高。

Bullish正是Circle路径的复制者,甚至更激进。2025年,Bullish先后拿下德国BaFin与香港VATP双牌照,不仅证明其交易能力,更为其未来稳定币业务与银行拓展埋下伏笔。德国BaFin的许可,使其获得了托管与主经纪服务资质;香港VATP则为其开辟了亚洲市场的合法通道。

一句话总结Bullish的核心竞争力:它不是币圈的Uniswap,是加密界的高盛。

「合规交易所+稳定币银行」的双线闭环

在Bullish之外,蒂尔的另一个加密布局,是尚未上市的数字银行项目Erebor。与传统加密银行不同,Erebor的目标非常明确:做稳定币清算网络的中枢节点。其定位是加密世界中的「Visa+Swift」,未来可承载跨境支付、链上资产托管与美元锚定资产的全球流转。

如果说Bullish是加密资产的前台,那么Erebor就是资金系统的后台。而这套系统的货币基础,正是由彼得·蒂尔另一项布局,稳定币项目Ubyx构建的。Ubyx致力于开发一个稳定币清算协议,目标不是取代USDC,而是补上其系统性清算能力的空缺。它更像是稳定币「中控室」,未来可能像银行清算所一样为整个美元稳定币生态提供后端保障。

加上他通过Founders Fund投资的合规稳定币发行商Paxos,蒂尔已经构建出一个「三位一体」的稳定币闭环:

  • Paxos:稳定币发行;
  • Ubyx:稳定币清算;
  • Erebor:稳定币银行;
  • Bullish:稳定币交易场

这种模式,有点像 PayPal、Visa 和摩根大通混合体在 Web3 的翻版。

4. 在《天才法案》之后:合法抢滩的加密金融帝国

就在Bullish提交IPO申请前一个月,美国通过了《天才法案》(GENIUS Act)与《CLARITY法案》,明确了稳定币发行、资产储备与市场结构的监管路径。这意味着,加密行业将从模糊灰地带走向明牌操作。谁能最快拿到牌照,谁就拥有新的「美元入口权」。

蒂尔下注Bullish与Erebor,不仅是对公司层面的投资,更是对「新美元秩序」的提前部署。在这场由美元主导权延伸出来的金融系统演化中,稳定币是通道、是信用、是控制权。谁控制了稳定币,谁就掌握了 Web3 时代的货币阀门。蒂尔显然明白这一点,他的「稳定币帝国」,正是围绕着这场「美元再中心化」的技术演进展开的。

5.蒂尔对生态控制力的精细设计:「媒体+交易+银行」,三权合一的数字金融布局

在2023年,Bullish收购了加密行业最大媒体平台之一CoinDesk。这笔交易不是「顺手买买」,而是标准的「话语权垄断」:Bullish控制市场入口(交易所)、数据出口(CoinDesk)、资产清算(Erebor),加上投资的矿企BitMine与银行Paxos,已经形成一种「数据+交易+资产」的三重合围结构。

CoinDesk在2024年吸引了5500万年访问用户,Bullish CEO直接接管了其运营,使得整个加密市场的舆论、信息与金融活动在一个帝国内部循环。

彼得·蒂尔不是投资加密公司,他是在构建一个「加密国家」。

6. 从 PayPal 黑帮到加密金融铁王座

早年间,彼得·蒂尔因创立PayPal而崛起,与马斯克、里德·霍夫曼、丘安·勒科夫共同组成了著名的「PayPal黑帮」。那是数字支付的起点,也是蒂尔对「货币控制权」的首次触碰。

如今,他把从PayPal时代积累的「支付认知」,转化为Web3世界的新货币主张。不仅是再造一个支付工具,而是直接掌控支付系统的货币、通道和清算权。

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投资和创新,而是一种制度层级的再造。他没有像Coinbase那样做平台流量变现,也没有像FTX那样大玩杠杆衍生品,而是选择了一条最不性感、却最深远的路线:从「法币托底」入手,重新定义美元信用在加密世界的发行方式、流转路径与监管结构。

7.稳定币战争,才刚刚开始

眼下,稳定币市场格局仍由 Tether(USDT)和 Circle(USDC)主导,但两者都面临巨大问题:Tether体量最大,但透明度与监管争议持续;Circle合规完备,但增速放缓,叙事疲软。

而蒂尔的帝国打法,则兼具合规性与系统性。不仅有稳定币发行计划,还有链上清算、银行入驻、交易闭环、数据分发。换句话说,他不是要「替代」USDC,而是要重新定义一个「美元稳定币的国家基础设施」。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稳定币不再只是一个产品,而是国家级战略资产。谁能站上这条新基建的高地,谁就能主导 Web3 的货币秩序。而彼得·蒂尔,已经提前5年把筹码压了上去。

这一次,加密货币世界的权力不再属于匿名极客,而是归于懂金融的资本老狐狸。彼得·蒂尔用 Bullish 握住流量入口,用 Paxos 与 Ubyx 布局清算底座,用 Erebor 开出合法美元通道,再用 CoinDesk 控制话语与信息流。这一切的背后,是对「美元信用在链上如何续命」的终极赌注。

如果说区块链技术曾试图去中心化金融,那么彼得·蒂尔正在做的是,把加密金融重新中心化,只不过这次的中心,不在美联储,也不在摩根大通,而在一个风投帝国的手中。

也许,这才是稳定币的真正终局:不是稳定资产,而是稳定权力。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Bybit:白拿50U新人礼+5000U充值返利,真实到账,羊毛稳稳薅!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