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Strategy为代表的企业将比特币定位为核心财资资产,通过持续增持形成百万比特级资产组合。截至 2025 年 8 月初,公司持有 628,791 枚比特币,价值超过 720 亿美元,其近期增持约 21,021 枚比特币,耗资约 24.6 亿美元。这种策略在会计准则允许下,将账面未实现收益转化为净盈利,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而以太坊资产也正获机构青睐,BitMine Immersion Technologies 在短短数周内迅速积累超过 8.33 万枚 ETH(估值近 29 亿美元),目标控有以太坊总量约 5%,并凭此股价大涨超 480%。此类企业已成为机构以太坊持仓策略的标杆。
美国在 2025 年初推动成立“战略比特币储备”和“数字资产库存”,将政府持有的比特币及以太坊、Solana、Cardano、XRP 等纳入国家储备体系,这一政策转变标志政府层面首度对加密资产进行制度性配置。同时政策聚焦为加密行业设定监管框架,包括明确 SEC 与 CFTC 职责、稳定币监管、去中心化金融支持等内容。
在欧洲,MiCA 自 2024 年下半年全面生效,为传统金融机构进入加密资产服务领域铺平道路,机构对资产托管与合规配置的信心增强。
据调研显示,2025 年有 59% 的机构计划将加密资产在其管理资产中配置超过 5%。主流配置包括:
核心权重资产:比特币与以太坊为主配置;比特币主要用于价值储备,以太坊则具备 staking 与 DeFi 功能。
ETF 与组合基金:如 BlackRock、Fidelity 等机构推出现货比特币与以太坊 ETF,成交活跃,机构资金流入数百亿美元。
多元资产套利工具:配置稳定币与代币化传统资产,如债券、证券,通过 VaR、衍生品结构对冲波动风险。
此类配置强调结构化管理、风险调控与资产再平衡,机构不再靠单一持仓,而是有策略地运用套期工具及调仓机制对冲市场周期变化。
虽然机构配置加快,但也面临若干风险:
杠杆过度与市场下行风险:有企业通过股权融资或杠杆 ETF 增持比特币或以太坊,如 Strategy 发行优先股、BitMine 大幅融资,若市值下跌将带来重大负担。
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尽管美国推动法规明确,英国则仍面临监管延滞,不利于机构跨境配置。
流动性与大额进出对价格冲击:尽管 Galaxy Digital 曾成功出售 8 万枚比特币而未引发剧烈价格波动,但此类大额交易仍是市场敏感节点。
从当前趋势看,机构加密资产持仓策略几乎已进入制度化与规模化阶段。不仅企业财资配置比重提升,ETF、托管服务商、prime broker 等基础设施越来越成熟。未来策略可参考以下方向:
组合化与分散配置:主权式比特币储备配合以太坊 staking、稳定币投资及 tokenized real‑world asset 形成多维资产池。
引入风控工具:使用 VaR 模型、期权对冲与动态再平衡机制减少市场波动冲击。
选择合规服务提供商:优选具监管牌照的托管与交易平台,增强信任与资产安全(如 EU MiCA 生效后所认可的服务商)。
资本结构审慎:以优先股融资为主,避免过度稀释与市场估值压力,防止市亏影响现金流与估值比率。
相关推荐:CoinDesk所有者Bullish瞄准42亿美元估值IPO,获BlackRock和ARK支持
原文: 《 机构加密资产持仓策略转型:制度化与结构化配置加速推进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