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就看这两点:守本分、尊重常识

CN
3小时前

我现在对一个项目或者一个公司,越来越倾向于长期跟踪它、长期持有它。

这里的长期持有并不是一直拿着不卖,而是说只要我认可它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进度、只要它的价格不是高得太离谱、只要它的基本面不出现重大的隐患,我就不会太在意短期价格波动、就会一直持有它的代币或者股票。

在上面三个“只要”中,第一个和第二个都是投资者的主观看法,很多时候见仁见智,不好评判对错。

但第三个我越来越觉得是有客观规律可以遵循,是可以学习的,尤其是可以从大量的经典案例中学习,并且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一旦发现一个项目的基本面出现重大的隐患,我不管它当下的价格或者趋势如何,不管它的其它要素表现得多么亮眼,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抛掉这个项目的代币或者股票。

上两周,一个投资群里的群友极力向大家推荐了一本书《价值投资经典战例之中国恒大》。作者是正合奇胜,出版社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是2019年------也就是恒大正式崩盘(2022年)的前三年。

这位群友这个时候推荐这本书是希望大家作为反例来回顾恒大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并从中吸取投资方面的教训。

关于恒大,我在前面的某篇文章中提过,还写了当年香橼发布的一篇做空报告。这个事件在这本书中有详细的介绍,书中详细罗列了香橼报告中的几点依据以及恒大对香橼的反驳。

当年香橼发布了那篇著名的报告之后,与恒大有着密切利益关系的多家投行(包括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瑞银)等纷纷力挺恒大。

只有里昂证券发表了现在看来相当有见地的观点,它认为:市场不应该把焦点放在“恒大在什么方面被质疑”,而是“为什么恒大被质疑”。里昂证券认为:恒大的经营策略过分进取,在营运和财务上都用到极限,容易成为做空者狙击的目标

那时的恒大还处在如日中天的时候,但里昂证券没有被它表面的光鲜蒙蔽双眼,而是直接点出了恒大的关键问题:过分进取,用到极限。通俗地说就是恒大在债务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问题。

看到这个段落时,我想起段永平在那本投资问答录里说过的“常识”,说过企业做事、运营要“本”的观点,想到他投资会把那些不符合常识、不本的企业排除掉的做法。

他特别强调企业的债务风险,乃至在给企业估算“购买”价格时,会比一般投资者用更谨慎的办法,把企业的债务都计算到成本中。

在所有国内外上市的房地产公司中,在我的印象中,他除了早年投资过万科之外,其它的房地产公司似乎没有碰过。而且投资万科,他也只是短暂持有了一段时间就卖掉了。他认为他只能看到他卖掉万科时值的那么多钱。

用这个方法再来看恒大的案例就再清晰不过了。

客观地说,从很多方面看,恒大都是比较优秀的,但它的根本问题就是为了追求极速扩张,不顾一切地上杠杆从而掉进了债务陷阱。

这就是一种不本分的做法。

其实这个问题人人都能看到。但关键是,当大家都能看到一个企业掉进了一个很深的坑里时,有多少人会拨开外表那层光鲜亮丽的皮,依旧坚信常识,坚信本

在这本书里,作者的观点是: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恒大这样的债务比例是正常的,这不影响房地产公司的投资价值,甚至举例说最好的XX公司都负债XX。

换句话说,在作者看来,全行业都是如此,所以这就不是问题。全行业都不本分、都违背常识,所以这就不是行业有问题,而是常识有问题、是本分过时了。

(这里讨论的房地产行业不包括地位比较特殊的国企房地产企业)

债务问题是常识和本分的一个方面,实际上还有很多要素也是企业必须尊重的常识和本分----------比如踏实、诚信地对待消费者。

在造车新势力中,有一家我曾经非常欣赏的企业。那个企业在不少领域都跨界创造了奇迹,但是最近当我看到越来越多那家企业创始人在宣传方面的表达时,我看到的不是对消费者踏实、诚信的态度,而是投机取巧。

我在想为什么他会变成这样?

如果对照上面这本书中恒大走过的历程,我能想到的可能原因是:

会不会为了追求极速扩张、为了把握所谓的风口、为了押注自己的后半生,而走向了不本份、不尊重常识的路?

如果一个企业照这个状况发展下去,这个企业的结局恐怕是不容乐观的。

如果一个行业照这个状况发展下去,这个行业的结局恐怕也是不容乐观的。

不尊重常识、不守本份,不管当下看上去多么绚丽、多么耀眼,都只是暂时的,最终的结局一定逃不过常识发展的规律。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3万U奖池+60%加息券,送你14,000U!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