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 DR
- Polkadot 当前的年通胀率约 8%,总供应量已达 16 亿枚,历史销毁量仅 2000 万枚。高通胀导致资金静态化,制约了整个生态的发展。
- 社区提出了三种通胀改革方案,目标在 2026 年将通胀率降至主流 PoS 公链水平(3% ~ 6%)。
- 降低通胀短期会降低质押收益,但结合 LST(流动性质押代币)与 DeFi 激励,可推动资金从原生质押流向 LST 及衍生的 DeFi 场景。
Polkadot 当前的困境
Polkadot(DOT)自主网上线以来,通胀机制一直是社区讨论的核心话题。当前,DOT 总供应量已接近 16 亿枚,历史累计销毁量仅 2000 万枚,销毁占比极低。尽管 2024 年 10 月社区通过了 Ref #1139 提案,将通胀率从 10% 下调至 8%,并将年增发量固定为 1.2 亿枚,但实际效果仍不理想。按当前速度,若要将 DOT 年通胀率降至 4.3% 左右,至少还需要约 10 年。
Polkadot 的经济模型长期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 通胀压力大,原生质押奖励过高:持续增发对市场价格形成卖压,使 DOT 难以塑造长期稀缺性与价值锚定。高质押 APY(年化收益率)吸引了大量 DOT 进入原生质押或 Nomination Pools,但这些资金未能参与 DeFi,缺乏二次利用。
- 缺乏应用场景:目前所有新增的 DOT 都来自于协议通胀(也称为质押奖励),DOT 销毁只有少量的交易手续费、Coretime 收入等场景。Polkadot 生态的 TVL 约 4 亿美元,远低于其他公链,缺乏杀手级应用来驱动大规模采用,进一步限制了 DOT 在治理、质押之外的二次利用和销毁机制的有效性。这使得生态难以形成良性循环,代币价值主要依赖于通胀奖励而非真实需求。
高质押率与低资金利用率
在当前的 PoS 生态中,除以太坊之外,其他公链生态都面临着「质押率高但 LST 渗透率低」的问题。
根据 Staking Rewards 和 Dune 数据,相比于以太坊约 29.67% 的质押率,其它 PoS 公链们的质押率基本都在 50% 以上 —— Sui 网络总质押率高达 73.51%、Solana 网络总质押率高达 67.26%、Polkadot 网络总质押率 49.2%、Aptos 网络总质押率 96.46% 等等。
但 Ethereum 的流动性质押和再质押市场的渗透率在 36% 左右,最大的 LST 协议 Lido 占据了 24% 的质押市场份额;Solana 的 LST 渗透率在 8.7% 左右,最大的 LST JitoSOL 占整个质押市场的份额在 4% 左右。
我们再来看看 Polkadot,当前已质押的 DOT 数量达到 7.89 亿枚,但最大的 Polkadot LST 协议 Bifrost 上的 DOT 质押总量只有 1900 万,流动性质押代币(LST)渗透率仅 3%左右。
公链 | 总质押率 | LST 渗透率 | 主流 LST 协议份额 |
---|---|---|---|
Ethereum | 29.7% | 36% | Lido(steth) 约 24% |
Sui | 73.51% | 17.5% | Suilend(sSUI)约 9.1% |
Solana | 67.3% | 8.7% | Jito(JitoSOL)约 4% |
Polkadot | 49.2% | 3% | Bifrost(vDOT)约 2.4% |
DOT 持有者大部分都是原生质押或者 Nomination pools,没有选择流动性质押,没有参与借贷、LP 或跨链流动性挖矿,生态资金利用率极低。
目前这种高质押率与低 LST 渗透率的主要原因在于,原生质押 APY 过高会限制 DeFi 协议的发展,对 DOT 的需求集中在质押而非效用,生态内的其他用例场景却极为单薄,能提供的收益机会和收益率也十分有限,这就导致用户即便持有 LST 资产,也几乎没有更多场景,故用户较少有动力参与流动性质押和 DeFi 活动,形成恶性循环。
降低通胀提案对 Polkadot 的影响
模型 | 总供应上限 | 每两年通胀下降幅度 | 2026 年通胀率 | 2026 年质押收益率 | 优点 |
---|---|---|---|---|---|
强压模型 | 21 亿 | 50% | 3.34% | 约 7% | 快速制造稀缺性 |
中压模型 | 25 亿 | 33% | 4.35% | 约 8.3% | 平滑过渡、生态缓冲空间大 |
轻压模型 | 31.4 亿 | 13.14% | 5.53% | 约 11.3% | 用户体验最佳、短期收益稳健 |
Polkadot 采用 NPoS 共识机制,质押率高意味着网络安全性较强。若降低通胀率导致原生质押 APY 下滑,从短期视角来审视,这或许会致使质押用户,特别是那些大户们的直接收益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低通胀意味着更强的价值支撑,有助于吸引长期持有者,增强经济安全性。
要知道这种公链本身的通货膨胀率对自身 LST 生态的影响就不容小觑,以以太坊为例 —— ETH 的原生质押收益率只有 3-4%,在此基础上,假如通过叠加策略,哪怕仅仅是再额外增加 4% 的收益,相较于原先的水平也是直接翻倍,加上 EIP-1559 燃烧机制,网络处于高活跃状态时可实现净通缩。因此,ETH 形成了正向的生态飞轮:低通胀 + 高资金利用率 → 生态项目增长 → 手续费与燃烧增强 → 价格与稀缺性提升。
对 Polkadot 的启示是,低通胀需要配套 DeFi 激励与 DOT 应用场景,否则资金活跃度难以释放。当原生质押收益降低时,用户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会更主动地转向 LST 以寻找能够提供额外收益的场景,这有助于提高 LST 的渗透率,促进资金的更有效配置,也有望推动整个 Polkadot DeFi 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
降通胀不是终点
Polkadot 在降低通胀的同时,需要通过设置 DeFi 激励作为缓冲机制,实现资金的「软迁移」,在维持网络安全的同时释放流动性。这不仅能补偿质押收益下降带来的短期影响,还能提升整体生态活跃度,可行路径包括:
- 将 DOT LST 引入更多借贷、LP、杠杆交易和跨链挖矿等场景,提升资金的可组合性和多层收益结构。目前,Bifrost 的 vDOT 已占据 DOT LST 市场的 70% 以上份额,TVL 超过 9000 万美元。 这能形成短期收益补偿,平滑质押 APY 下降的阵痛,同时增强用户持有动力。
- 利用 Hyperbridge 和 Snowbridge 等桥梁,促进从 Ethereum、Solana 等网络到 Polkadot 及其平行链的跨链交互, 通过国库资金激励,吸引外部用户和资金进入 Polkadot,打破流动性孤岛。
- 向 Hydration 持续注入激励,吸引外部资产进入 Polkadot 网络。 Gigahydration 活动使用 200 万 DOT 的激励,持续 6 个月,已成功引入 ETH、SOL、AAVE、LDO 等主流资产,显著提升了生态 TVL 和用户参与度。
既是困境,也是契机
Polkadot 当前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高通胀与高质押率所带来的资金静态化与生态活跃度不足的矛盾。在缺乏足够应用场景和 DeFi 激励的情况下,DOT 的价值捕获主要依赖通胀奖励,而非真实使用需求,制约了生态的可持续增长。
对于 Polkadot 社区来说,无论最终选择哪种方案,Polkadot 都应想办法增加 DOT 的应用场景和价值捕获机制,积极构建完善的 DeFi 生态系统。
短期内,合理的通胀调整方案(如中压模型)结合分阶段的 DeFi 激励,将是过渡的关键;长期来看,只有持续激活资金流动(DeFi、稳定币、支付、流动性质押等)、孵化能吸引更多用户的生态应用,Polkadot 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内外部价值的稳定增长与循环。
Polkadot 正站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如何在短期阵痛与长期可持续增长之间取得平衡,将考验整个社区的智慧与共识。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