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融入传统金融:制度探索与实践路径解析

CN
2小时前

近年来,加密货币不再仅被视为投机资产,而逐步成为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其与传统金融(TradFi)的融合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分析:


美国国会通过的GENIUS Act(稳定币监管法案)明确要求稳定币必须有1:1美元或低风险资产储备支持,确保透明度与监管对接。与此同时,《STABLE Act》同步推进与GENIUS法案配套,构建双层联邦与州监管框架。这标志着加密市场监管从未定义走向制度化。


DeFi教育基金和a16z等行业发起者正敦促美国SEC设立“安全港”政策,使得中立型DeFi基础设施能免于传统券商监管,推动监管与创新协调兼顾。


花旗银行正在探索为稳定币及其资产提供托管服务,并推出基于稳定币的支付产品,表明主流银行正从边缘进入数字资产基础设施。此外,JPMorgan与Coinbase合作,使JPM客户能用储蓄卡积分购买数字货币,是传统银行与加密平台融合的一大步。


Paxos、Circle、Ripple等公司正申请获得美国国家信托银行执照,以增强监管合规能力,进一步桥接加密与法币金融制度。


Tradeweb与Digital Asset等机构联合,在Canton Network上实现实时链上美国国债融资,采用USDC作为现金工具,资产链上结算、24/7可融资,打破传统市场时间与清算限制。Canton Network由多家金融机构共同构建,是加密技术与金融交易基础设施融合的关键节点。


Tokenization(资产通证化)正在成为连接现实金融资产与区块链技术的桥梁。BIS认为,央行储备、商业银行货币和政府债券三种资产通证化将构成未来金融系统的基础。Securitize作为领先通证化平台,已管理数十亿美元规模现实资产通证,推动传统资本市场数字化。


Circle IPO的成功不仅体现市场热度,也建立起透明合规的稳定币发行者形象,为将数字资产纳入主流投资奠定基础。与此同时,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探索将客户在合规平台持有的数字资产纳入抵押贷款资格评估,开创加密资产融入住房金融的新路径。


研究显示,机构持仓推动下,比特币与纳斯达克100、标普500等传统市场相关性显著提升,最高相关系数2024年达0.87,说明比特币被纳入投资组合对冲与风险管理工具的角色日趋凸显。


在政策法规不断清晰化、金融机构主动拥抱加密资产、以及技术通证化基础设施成熟等多维因素推动下,加密货币逐渐成为传统金融架构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需关注以下重点策略:


加速监管对接与国际协调:推动GENIUS等立法落地,并加强跨国监管协同,构建统一合法合规标准;


深化金融机构合作机制:鼓励传统银行与数字资产平台合作,提供更便捷的资产交易、支付通道;


推动现实资产通证化应用:优化Canton Network等基础设施,扩展传统金融资产上链范围与效率;


培育投资与信用场景融合:拓展数字资产在抵押贷款、养老金账户等金融产品中的应用;


提升市场教育与风险认知:帮助投资者与监管层建立对加密资产波动、持仓和合规性的全面理解。


加密货币融入传统金融不再是概念炒作,而是实实在在的新兴金融实践。通过制度、技术和市场三方协调推进,数字与传统资产将在未来共同构建一个更高效、包容与透明的金融生态。


相关推荐:香港出台冷钱包加密资产托管新规,监管标准全面升级


原文: 《 加密货币融入传统金融:制度探索与实践路径解析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限时狂撒18万U,注册即享1500U福利!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