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需求驱动:加密资产进入策略性配置时代?

CN
9小时前

近年来,机构对加密资产的兴趣呈现“从观望到试点再到策略配置”的分阶段演进。监管清晰度和交易产品的成熟是催化剂:美国与欧洲在数字资产监管与产品批准上的动作,为包括养老基金、资管机构和企业财政部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合规路径和托管保障,从而降低了进入壁垒。高盛等投行的研究也指出,制度化工具、合规托管和衍生品市场的完善,是机构加码的关键前提。


一个直观的数据支撑是以美国现货比特币/以太坊ETF为代表的资金流。2025年夏季以来,现货ETF出现周期性净流入,部分日子显示出由大机构主导的买入力度,ETF已成为机构快速调配比特币与以太坊敞口的重要通道。ETF持仓与资金流的可观性增加了机构对资产定价与流动性的信心,使得一些长期配置模型将加密资产纳入多元化组合的一部分。


在公司层面,典型的企业购买案例继续发生,显示出企业财务部门亦将加密资产作为现金管理或资产多样化的工具。例如某上市公司在短期内追加大量比特币头寸,体现出部分企业在低位或回调时将加仓视为战略决策的一部分。这类行为既为市场提供了购买动力,也带来了因集中持仓而加大的市价敏感度。


不过,多家媒体与研究报告同时指出:尽管机构兴趣上升,但整体需求仍处于“早期且不均衡”阶段。调研表明,养老基金和超大型机构的参与度仍有限,资金进入往往由对冲基金、家族办公室和企业库藏主导;许多传统资产管理者仍在内部审批、尽职调查与合规框架完善后才会决定是否配置。机构规模大、合规要求高使得它们在纳入新资产类别时动作相对谨慎。


从配置产品看,机构的选择正在多元化:除直接通过现货ETF买入外,越来越多机构通过受监管的衍生品、结构化票据、以及代币化的现实世界资产(RWA)相关产品获得敞口。部分资管机构倾向以小比例(通常为组合的1%—5%)配置加密资产,以追求风险调整后回报或对冲通胀/货币贬值风险。投行与研究机构的模型也显示,当ETF与托管解决方案完善后,机构配置意愿有明显上升空间。


然而,阻碍机构大规模进入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合规与监管不一致,跨境机构在不同司法管辖区面临不同的规则与税务处理;二是托管与保险的成熟度不足,尤其是在极端市场波动下的结算与赎回保障仍是审慎评估的重点;三是资产波动率与市场深度限制了一些长期资金(如养老基金)在没有明确风险缓释机制前的全面参与。投资者教育、市场基础设施和监管理解需同步跟进,方能支撑更大规模的机构配置。


展望未来,若监管进一步清晰、产品线愈发丰富且托管与审计标准得到行业认可,机构需求可能从“浅层试探”转为“策略性配置”。短期内,ETF流动将继续作为最重要的观察指标;中长期,代币化资产、机构定制化产品以及跨资产管理策略将成为机构加密配置的常态。对于市场参与者而言,关键在于建立能够承受价格波动的长期配置框架,而非短期投机。


当前阶段的机构需求具有“增速快但基数小”的特征——局部放量但整体仍偏保守。监管与基础设施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刺激新一轮的机构试点与规模化配置;同时,机构入场也会提高市场的成熟度与抗压能力。但是否能形成持续、广泛的长期配置潮,仍取决于合规、托管、风控与资产定价机制四大要素的协同成熟。


相关推荐:21Shares申请推出SEI ETF,加入与Canary Capital的竞争


原文: 《 机构需求驱动:加密资产进入策略性配置时代?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注册送$10,000,闪兑瓜分10,000U,轻松拿300U!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