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20亿美元的融资,赌出下一个金融风口

CN
6小时前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动察Beating,作者:律动编辑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25 年 10 月 7 日,洲际交易所 (ICE) 宣布向 Polymarket 投资 20 亿美元。


这家拥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金融巨头,成立于 1792 年,见证了美国金融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时刻。而 Polymarket,一家成立仅五年的公司,估值飙升至 90 亿美元。


这笔交易的估值逻辑让很多人困惑。


Polymarket 只有 30 万月活跃用户,平均每个用户的估值达到 3 万美元。作为对比,体育博彩巨头 DraftKings 拥有 1000 万用户,市值 160 亿美元,每个用户估值仅 1600 美元,约为 Polymarket 的二十分之一。


更让人不解的是 Polymarket 的业务本身。


打开这个网站,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赌局」:特朗普会不会在 2028 年再次参选?美联储下次会议会降息多少?某家科技公司的季度财报会超预期吗?


人们在上面下注,赢了赚钱,输了赔钱。这似乎和线上博彩网站看起来没什么两样。


但华尔街最保守的金融机构,为什么要向一个看起来像赌博网站的平台投资 20 亿美元?


答案藏在一个已经存在了近 40 年,但直到今天才真正爆发的概念里,这个概念叫做预测市场。


它关于信息如何被生产、定价和使用,关于谁有权定义真相,也关于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如何做出更准确的决策,获得更透明的真相。


这是一个从 1988 年开始的故事。


1988 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布什对阵杜卡基斯。


那一年,爱荷华大学的几位教授做了一个实验。他们邀请了 192 名师生,每人拿出不超过 500 美元下注布什和杜卡斯基最终谁会当选。


实验的规则很简单。你认为布什会赢,就押布什。随着更多人参与,单注所需金额会上升;反之,当有人撤出时,单注金额也会相应下降。越早下注的人,可以在价格上涨后按当时的市场价退出,获得收益。单注所需金额上限是 100 美元,这意味着,当押注布什的单注所需金额稳定在 65 美元时,市场的集体判断是布什有 65% 的概率当选。


这个实验被命名为「爱荷华大学政治股市」,后来改名为「爱荷华大学数字预测市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真实货币的预测市场。


结果让所有人震惊。这 192 个普通人的集体判断,比当时所有的民意调查都更准确,不仅准确预测了最终的赢家,连各州的得票率都非常接近实际结果。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准确性并非偶然,它在此后的几次选举中多次得到验证。


1992 年克林顿对老布什,1996 年克林顿对多尔,2000 年小布什对戈尔,爱荷华大学数字预测市场一次又一次地打败了专业民调机构。


为什么 192 个普通人能比专家更准?


传统民调问的是「你会投给谁」。但人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能出于社会压力撒谎,可能临时改变主意,可能根本不去投票。民调捕捉的是人们此刻的想法,而想法是飘忽不定的。


预测市场问的是另一个问题:你愿意为这个判断付出多少钱。当真金白银摆在面前时,人们会更认真地思考,更诚实地表达。你可能嘴上说支持某个候选人,但如果让你拿钱下注,你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判断。


更重要的是,市场会自动聚合所有人的信息。你可能了解你所在城市的情况,我可能知道年轻人的想法,他可能掌握某个行业的动向。当我们都用钱投票时,这些分散在无数个体头脑中的信息,就被汇聚成一个数字。这个数字不是某个专家的判断,而是所有参与者信息的加权平均。


这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群体智慧」,当大量独立个体基于各自的信息做出判断时,其平均结果往往比任何单一专家更准确。


但这个实验很快遇到了一个关键的合规问题:在法律上,这算不算赌博或非法证券交易。


美国法律对赌博和金融交易都有严格限制。爱荷华大学的教授们因此格外谨慎,将实验规模控制在极小范围:每人最多只能投入 500 美元,仅限学术研究使用,只开放政治选举类市场。他们希望靠这样的自我约束,避开法律的灰色地带。


1992 年,他们终于拿到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一封「不采取行动函」。这封信的含义是:监管机构不会起诉你们,但这并不等于正式批准你们的行为。


也正因为这种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身份,预测市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始终被困在象牙塔中。


爱荷华大学数字预测市场一直维持着小规模运营,每次选举只有几千名参与者,总交易额不过几十万美元。它证明了预测市场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但也暴露了它的困境:如何在法律的夹缝中生存。


1999 年,两位纽约期货交易员 Ron Bernstein 和 Sean McNamara 看到了爱荷华实验的商业潜力,创立了 Intrade,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预测市场。Intrade 不限制押注金额、主题和国籍,并将总部设在爱尔兰以试图绕开美国的监管。从 1999 年到 2012 年,Intrade 从一个小众网站成长成为全球最大的预测市场,拥有来自 162 个国家的 8 万多名会员。


2012 年美国总统大选,是 Intrade 最辉煌的时刻。


那一年,每个关注大选的记者、分析师、投资者,都会盯着 Intrade 上「奥巴马当选」的实时价格。这个数字比任何民调都更直观,比任何专家预测都更快速地反映公众情绪的变化。


10 月 3 日,奥巴马和罗姆尼的第一场辩论。奥巴马表现糟糕,全程被动挨打。辩论结束后的几个小时内,Intrade 上「奥巴马当选」的价格从 78 美元暴跌到 65 美元。这个跌幅远超任何民调的变化,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认为是 Intrade 上的市场反应过度,也有人认为是民调机构太过迟钝。


但最终,Intrade 正确预测了除佛罗里达和弗吉尼亚外的所有州选举结果。


自那之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都开始引用 Intrade 的数据,将它视为比民调更可靠的指标。那一年的 10 月和 11 月,Intrade 的月浏览量超过 5000 万次,获得了数百次媒体报道。人们开始相信,市场可能比专家更懂政治。


但辉煌的背后,Intrade 有三个致命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监管。


早在 2005 年,Intrade 就向 CFTC 申请在美国开设受监管的交易所,但 CFTC 的态度很暧昧,既不明确批准,也不明确禁止。于是 Intrade 就这样在灰色地带运营了十几年。


直到 2012 年大选结束后,CFTC 终于起诉 Intrade,指控其向美国用户非法提供包括黄金、石油在内的商品期货合约,这违反了美国法律。Intrade 别无选择,在一个月后关闭了所有美国用户的账户,停止新用户注册,一夜之间失去了最大的市场。


第二个问题是流动性。


Intrade 的交易量其实并不大。2012 年大选前两周,有人仅用 1.78 万美元,就把罗姆尼的胜率从 40% 推到 49%。《华盛顿邮报》在那时曾发文质疑一个如此容易被操纵的市场价格是否有参考意义。


Intrade 回应称,交易分散在 40 个账户之间,没有任何单一个体购买超过 15% 的交易量,所以这不构成操纵,只是「市场订单簿过于稀薄」。


但这并未打消人们的疑虑。更奇怪的是,Intrade 长期与其他博彩网站出现明显价差,奥巴马的胜率在 Intrade 上只有 60% 到 70%,而博彩公司的赔率早已超过 80%。


在正常的金融市场,这种差异会被套利者迅速抹平。理论上,如果 Intrade 上奥巴马的胜率只有 65%,而其他博彩网站给出的赔率意味着 85% 的胜率,交易者可以在两个平台上做相反的下注,即在 Intrade 买入「奥巴马赢」,在博彩网站押「奥巴马输」。只要计算得当,无论结果如何,理论上都能锁定收益。


但这个价差在 Intrade 上持续了数月。这并不是因为没人发现,而是因为市场的流动性太差,根本没有足够的深度去修正价格。而这样的市场,往往也最容易被操纵。


第三个问题是财务。


2013 年 3 月 10 日,Intrade 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因发现财务违规,暂停所有交易并关闭账户」。公告未说明细节,只援引爱尔兰法律,表示被迫采取措施。


外界普遍认为,Intrade 在失去美国市场后陷入财务困境。交易量从 2012 年的一百万笔骤降至次年的五万笔,收入几乎枯竭。公司曾计划以「Intrade 2.0」重新上线,但最终没能实现。2014 年 8 月,Intrade 宣布将永久关闭并退还所有用户资金。


一个曾经辉煌的预测市场帝国,就此崩塌。


Intrade 的崩溃,暴露了中心化预测市场的三个致命弱点:监管可以一夜之间关闭你,流动性不足就容易被操纵,过度依赖单一市场会让你非常脆弱。


但 Intrade 也证明了一件事:预测市场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在它最辉煌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人每天都在使用它,媒体每天都在引用它的数据。问题不在于预测市场本身,而在于如何解决这三个致命弱点。


Polymarket 把整个平台搭建在区块链上。与传统公司不同,比如 Intrade 的交易记录存在爱尔兰的服务器上,政府只要下令,就能让服务器关闭。而区块链的账本分布在全球成千上万台电脑上,没有任何单一机构能让它下线。所有交易记录都公开透明,任何人都能查看、验证,却无法篡改。


这种架构带来了三个关键优势,恰好对应了 Intrade 当年暴露出的三个致命弱点。


第一个优势是去中心化。


Polymarket 没有中心化服务器,所有交易都通过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即便公司本身被关闭,平台仍能运转。合约代码公开透明,任何人都可以调用,不需 Polymarket 的许可。


不过,「去中心化」很快在现实中受到了考验。2022 年 1 月,CFTC 指控 Polymarket 未经注册向美国人提供商品期货交易,并处以 140 万美元罚款。此后,平台开始通过 IP 识别等技术手段屏蔽美国用户。


但与 Intrade 不同,去中心化让 Polymarket 没有被彻底摧毁。它继续在全球范围内运行,交易量不降反升。


2025 年 7 月,Polymarket 以 1.12 亿美元收购获得 CFTC 许可的交易所 QCEX;两个月后,它获准重返美国,结束了三多年的流亡。


Polymarket 的第二个优势是流动性。


Intrade 依赖买卖双方自行撮合,一旦市场冷清,单笔交易对价格涨跌的影响就会被放大,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只需 1.78 万美元,就能把罗姆尼的胜率推高 9 个百分点。


Polymarket 用技术手段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引入自动化做市机制,让系统随时提供流动性。无论何时买卖,都能立刻成交,即使是冷门市场也不例外。


这大幅提升了市场深度,也让操纵变得更加困难。想撼动 Polymarket 上的热门市场,所需资金可能是 Intrade 的十倍甚至百倍。2024 年美国大选期间,Polymarket 的日交易量一度超过 1 亿美元,在这样的规模下,价格几乎不可能被单一巨鲸操纵。


第三个优势则是透明度。


Intrade 的财务一直是个黑箱。直到平台崩溃前,用户都不知道公司出了什么问题,也不确定自己的资金是否安全。


而在 Polymarket,所有资金都在链上,任何人都能实时查看平台的资金规模、未平仓合约、交易量和流动性。这种透明度几乎杜绝了财务违规的可能。如果平台挪用用户资金,链上数据会立刻暴露,一切都无处遁形。


2024 年美国总统大选,Polymarket 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那一年,特朗普对阵哈里斯。整个选举季,Polymarket 的数据被全球媒体广泛引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彭博社》,几乎每天都在报道 Polymarket 上的最新概率预测。在宾夕法尼亚、亚利桑那等几个胜负难分的关键州,Polymarket 也几乎完美地预言了最终的微弱差距。


11 月 5 日,选举日当晚,当传统媒体还在谨慎地报道着「选情胶着」时,Polymarket 上特朗普的胜率已经飙升到 90% 以上。


几个小时后,特朗普宣布了胜利。


没有任何一家传统民调机构能够媲美这种准确性和实时性。


那一年,Polymarket 的月活跃用户达到 30 万,月交易量达到 13 亿美元,链上锁仓价值达到 1.7 亿美元。更重要的是,Polymarket 从一个加密货币圈的小众产品,变成了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


但 Polymarket 也面临新的挑战。


2025 年 9 月,一个名叫 Kalshi 的竞争对手突然崛起。Kalshi 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路径:不走区块链,而是走完全合规的路线。


它从 2018 年开始,经历了六年的 CFTC 审批过程,最终成为首个获得 CFTC 正式批准的预测市场交易所,打通了预测市场在美国的合规路径。


Kalshi 主攻体育博彩市场。体育赛事频繁,交易周转快,很快就积累了大量用户和交易量。2024 年 12 月,Polymarket 还占据 95% 的市场份额,几乎垄断了整个预测市场行业。但到了 2025 年 9 月,Kalshi 的市场份额已经飙升到 65%,超越了 Polymarket。


Kalshi 的崛起,让 Polymarket 意识到,技术优势还不够,监管认可和主流资本的支持同样重要。


这就是 ICE 投资的背景。


作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母公司,ICE 代表着华尔街最保守的一派。但就是这样一家机构,却选择投资一个在外界看来近乎赌博的加密平台。


因为 ICE 从一开始看到的就不是赌博,而是信息本身的价值。


在 AI 和大数据时代,信息本身就是最值钱的资产。传统的信息来源,民调、专家预测、智库报告,都是「自上而下」的,由少数专家生产,普通人只能被动接受。


而预测市场提供的是「自下而上」的信息。成千上万人用真金白银投票,市场价格就是他们的集体判断。这个判断往往比任何专家更准确,因为它聚合了所有人的信息、经验和直觉。


ICE 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群体智慧」包装成金融产品,卖给机构投资者。


对冲基金需要知道下次美联储会不会降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会不会通过、某个地缘政治冲突会不会升级。跨国公司需要知道某个国家会不会发生政变、某个政策会不会出台。


这些问题,传统的金融工具无法回答。股票价格反映的是公司价值,债券价格反映的是信用风险,期货价格反映的是商品供需。但没有一个金融工具,能直接告诉你「某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预测市场填补了这个空白。它给出的不是「是或否」,而是一个精确的概率。这个概率是实时更新的,随着新信息的出现而变化,比任何专家报告都更快、更准。


根据 ICE 和 Polymarket 的协议,ICE 将成为 Polymarket 数据的全球分销商,ICE 会向机构客户提供实时的市场情绪指标、政治风险定价、经济事件概率预测。这些数据可以被整合到投资决策模型中,帮助基金经理、风险管理者、企业战略部门做出更好的判断。


ICE 投资的另一个考量是数据的开放性。


Kalshi 虽然市场份额更大,但它是一个中心化的、受监管的平台。它的数据不是完全公开的,需要通过 API 获取,而 API 的使用通常需要付费和授权。并且,它受美国监管约束,某些敏感市场可能无法开设。它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而 Polymarket 是去中心化的。所有数据都在链上,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取和使用,不需要 Polymarket 的许可。它可以开设任何市场,不受单一国家监管限制。比起 Kalshi,它是一个更开放的生态系统,全球的人都可以在上面投注,任何人都可以基于它的数据开发新应用。


对 ICE 来说,Polymarket 不仅是一个交易平台,更是一个数据基础设施。就像早期投资 Google 的人,看中的不是搜索引擎本身,而是它背后的数据和网络效应。


90 亿美元的估值,也反映了这个逻辑。


按常规估值逻辑,Polymarket 确实显得过于昂贵。但 ICE 押注的,并不是它今天的业务规模,而是它在未来「信息金融化」时代的战略位置。


Polymarket 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交易平台,而是一个新闻媒体、一个数据源、一个文化现象。它的估值,反映的更多是文化相关性和信息影响力。


那 30 万交易用户,只是消费 Polymarket 内容的数百万人中的一小部分。每天有无数人打开 Polymarket,查看事件的最新赔率,却并不交易。如今,高盛等金融机构也开始在研报中引用 Polymarket 的数据,且不再局限于美联储政策或政府停摆等宏观事件


这就像早期的 Twitter 或 Facebook。它们的估值不是基于当时的广告收入,而是基于它们可能成为的「社交基础设施」。Polymarket 的估值,是基于它可能成为的「信息基础设施」。


ICE 与 Polymarket 还计划在「未来代币化」项目上合作,探索预测市场在主流金融体系中的落地路径。这意味着,预测市场合约有望被代币化,在二级市场自由流通;其数据也可能被包装成新的金融衍生品;更长远的可能,是让传统金融资产与预测市场实现互通。


这些计划的细节还没有公布,但方向已经很清楚,ICE 想做的,是把预测市场从小众实验,推向主流金融体系。


预测市场的理念早在 1988 年就被证明可行,但真正的爆发,却等到了 2025 年。


技术,终于追上了理念。


早期的区块链技术又慢又贵,一笔交易要等待数分钟,手续费可能高达几十美元。普通用户几乎无法使用。那时也有人尝试在链上搭建预测市场,但都因为体验太差而失败。


随着技术的发展,交易确认只需几秒,成本低至几美分,操作体验几乎与普通网站无异。这些进步让预测市场真正具备了可用性,交易更快、成本更低,用户几乎感觉不到区块链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监管态度的转变。


自 2012 年起,美国监管机构始终对预测市场持打压立场。理由很简单,因为预测市场看起来像赌博,而赌博在大多数州是非法的。


2022 年,Kalshi 尝试上线「谁将控制国会」的预测合约,却被 CFTC 以「类似赌博」为由否决。面对监管封杀,Kalshi 没有退让,而是选择起诉监管者。这是预测市场历史上第一次公司正面挑战监管机构。


从那之后,风向开始转变。2023 年,监管层开始讨论预测市场的社会价值,一些学者和机构也呼吁重新评估其合法性。


2024 年,在 Kalshi 诉 CFTC 案中,联邦法官裁定 Kalshi 胜诉,认为预测市场提供的是信息聚合服务,与赌博有本质区别。这个判决为整个行业打开了新的空间。


2025 年,CFTC 批准 Kalshi 全面运营,并结束对 Polymarket 的调查。Polymarket 也因此获准重返美国市场。


监管态度的转变是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一个原因是,监管机构逐渐认识到预测市场的信息价值。2024 年大选,Polymarket 和 Kalshi 的预测都比传统民调准确,这让监管者意识到,预测市场不是单纯的赌博,它确实在生产有价值的信息。


另一个原因是国际竞争。如果美国过度限制预测市场,这个行业势必外流。新加坡、英国、瑞士等国正积极吸引金融科技企业,美国不愿轻易丧失在这一新兴领域的主导权。


ICE 的投资进一步印证了这种态度的变化。当华尔街最保守的力量开始拥抱预测市场时,监管机构也很难再把它视为「非法赌博」。ICE 的背书,为预测市场带来了新的合法性与主流认可。


从 1988 年爱荷华大学的 192 个人,到 2025 年 Polymarket 的 30 万用户,预测市场走过了 37 年。


这 37 年,见证的是一场信息权力的转移。


现代社会的问题从来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而且真假难辨。


传统民调频繁失准。2016 年美国大选,几乎所有民调都预测希拉里会赢,结果特朗普当选。2020 年,民调预测拜登会大胜,结果选情非常胶着。专家的预测同样如此,疫情、经济、地缘政治,最终的走向往往与他们的判断背道而驰。


他们的预测被媒体广泛报道,被决策者采纳,被公众相信。但他们经常错,而且错了也不用付出代价。


预测市场给出了一个新的答案,你不必相信任何个人或机构,因为你可以相信市场。


在这里,任何人都可以参与预测,但你必须为你的判断付出真金白银。对了,就赚钱;错了,就亏钱。这种机制,让「预测」从一种权力,变成了一种责任。


你不需要是经济学家,也可以判断美联储是否会降息;你不需要是政治学者,也可以判断特朗普会不会赢。每个人的判断,都会汇入市场价格,汇聚成一种群体智慧。而这种智慧,往往比任何单一专家都更准确。


拥有内幕信息和判断优势的人,会重金押注他们提前知道的结果,而这反过来又提高了市场预测的准确性。


一个经济学家也许通晓宏观理论,却未必了解某个小镇的失业状况;一个政治学者也许熟悉选举制度,却不一定知道年轻人在想什么。而预测市场,把这些分散的知识和经验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全面的判断。


这种机制,让预测市场成为一个自我进化的系统。它不依赖中心化的权威去判定谁对谁错,市场本身会奖励正确的判断,惩罚错误的判断。


对普通人来说,预测市场还意味着一个更透明的世界。


你可以实时看到「市场认为某件事发生的概率」,而不是被动接受专家的说法。你能看到这个概率如何随着新信息的出现而变化,从而理解市场是如何消化信息的。这些数据为个人决策提供了新的参考,无论是投资、创业,还是日常的人生选择。


预测市场还意味着更公平的游戏规则。


在这里,你的判断和华尔街分析师的判断拥有同样的权重。只要愿意为它付出真金白银,你的看法就能影响市场价格。这与传统的信息生产模式截然不同,在传统体系中,只有少数人的声音能被听见,只有少数人的判断能影响公众认知。而在预测市场,每个人都能发声,每个人都可以用资金表达自己的判断。


ICE 的 20 亿美元投资,标志着预测市场从「边缘创新」走向「主流基础设施」,从「灰色地带」走向「合法产业」,从「加密货币圈的玩具」走向「华尔街的工具」。


但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代,信息不再由少数专家垄断,而是由市场生产;真相不再由权威定义,而是由群体智慧决定。


这个时代,才刚刚开始。


相关推荐:彭博社:Polymarket诺贝尔和平奖投注受到审查


原文: 《 一笔20亿美元的融资,赌出下一个金融风口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