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器开始买单:Kite AI 与 Agentic 支付的清算底座

CN
10 小時前

PayPal 愿意砸钱,智能体互联网(Agentic Internet)有多大的市场?

撰文:ChandlerZ,Foresight News

生成式 AI 的第一幕,让我们看见了会聊天、会写作、会画图的聪明工具。但真正决定它能否走进经济主场的,并不是回答得多像人,而是能不能独立完成一笔真实交易,包括识别对手方,核验身份与权限,自动付款,记录履约,必要时触发仲裁与退款等等。传统互联网的支付和风控假定「人」在回路,短信验证、人工审批、客服处理是常态。但对机器对机器的高速协作而言,AI Agent 频率下的微支付、按调用扣费、清晰的分润与追责,都需要一层更底层、更一致可验的公共规则。

围绕这一缺口, AI 支付成为新一轮基础设施叙事的核心,即把身份、权限、支付、治理、归因从应用层的临时约定,沉到一个任何人都能验证的结算与协调底座中。Kite AI 正是在这一语境下登场,也就此获得了 PayPal 乃至众多华尔街机构的青睐。它并不是在现有链上再挂一个支付 SDK,而是尝试在链级把 Agent 护照、原生结算、可编程治理、透明归因等合在一套执行环境里,让 AI Agent 带着标准化的能力与世界交易。

加密 +AI 能否迎来真正的大规模应用?新一代加密 +AI 支付基础设施会有多大的市场?未来的支付基础设施将会是什么形态?结论其实不复杂,没有可验证的支付与清算,就没有规模化的 AI Agent 经济。带着这把支付尺子,我们从 Kite AI 入手,看它到底是什么、想解决什么。

AI 的分水岭在支付

过去几年,AI Agent 的生成能力一路外溢。但要把它真正推入生产系统,关键在于行动而不是表达。例如自动订购、比价、开票、追踪、售后,这些动作一旦与资金拨付挂钩,就会遇到传统支付网关无法满足的要求,包括机器频率的授权、可编程的额度与白名单、跨平台可移植的异常处理、可公开核验的价值归因。企业对 AI 的需求,也从「会写报告」 转向「能跑闭环」,尤其在电商、订阅、出行、SaaS、数据服务等高频场景中更为明显。

把规则停留在应用或网关层的代价是碎片化。每接入一个商户、叠加一种场景,都要重写一遍权限、额度、风控与售后流程,协作成本随规模非线性上升。更合理的路径,是把可验证身份、原生结算、可编程治理、公开归因下沉到链级,做成系统默认的公共物品。这样一来,AI Agent 携带的是可验证能力,而不是一沓临时约定;对手方只需校验护照与策略即可接单;对开发者而言,复杂性被统一封装,迁移成本显著降低。

Kite AI 选择的正是这条前移到底层的路线,该项目团队长期深耕数据与分布式系统,工程取向是把复杂性一次性做进协议,而不是在应用端反复贴补丁。这也解释了它从数据基础走向交易与信任基础的转向,即把 AI Agent 真正需要的「钱与规则」做成底层能力,让机器对机器的交易有据可依。

Kite AI 正在打造「智能体互联网(Agentic Internet)」基础交易层,为自主智能体提供统一的身份、支付与治理基础设施。2025 年 2 月 10 日,Kite AI 推出 AI 共识机制 PoAI(Proof of AI)L1 主权区块链测试网。据官方数据显示,其测试网 v1 上线不到 70 小时已突破 23 万个钱包连接,并突破 250 万 AI 推理调用(AI inferences call)。

2025 年 9 月,Kite AI 宣布完成总额 3300 万美元融资,最新的 A 轮融资金额达 1800 万美元,由 PayPal Ventures 和 General Catalyst 领投,融资将用于加速 Kite AI 推进智能体互联网建设,且与 Shopify 和 PayPal 的集成已正式上线,任何 PayPal 或 Shopify 商户只需通过 Kite Agent App Store 接入,即可被 AI 购物智能体发现。所有交易都在链上结算,具备全程可追溯性,使用稳定币及可编程权限执行。

一条为 Agent 而建的 L1,如何「让机器买单」

要让 AI Agent 不再停留在演示,而是走进真实业务,支付与信任必须成为系统默认,而不是外接配件。这也是 Kite AI 选择从底层重构的出发点,谁能做什么、怎么付、出错怎么办、价值怎么分一次性收拢到同一套执行环境里。只有当身份、规则与资金在同一条账本里被同样的确定性约束,Agent 的授权边界才不会在不同中间层被二次解释,交易证据才能跨场景、跨对手方复用。Kite AI 因此走的是一条 EVM 兼容的主权链路线,并以 Kite AIR(Agent Identity & Resolution)为核心,把信任与支付的关键原语沉到 L1 上。

Agentic Payment 层:把能花钱、可追责做成系统默认

在这套架构里,KitePass 是第一块基石。它不是一张证件图片,而是一份可执行的链上护照。能够写清楚 Agent 的创建者、被授权的能力范围、预算上限与白名单、可用的时间窗口,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多签或升级到人工审批。对手方接单前不必反复做私有风控,只需校验护照与规则是否合规即可放行。

对 Agent 而言,最小授权是默认状态,系统性风险随之下降。围绕支付侧的高频需求,Kite AI 进一步把 Micropayment 做成账本默认。它通过状态通道与专用支付通道承接大量小额、密集的扣费请求,实现毫秒级确认与低费用,按调用计费、微订阅、流式支付因此成为常态;只有在开关通道、最终结算与争议处理时才回到主链,兼顾速度与可追责。

为了让规则不沦为纸面约定,Kite AI 还引入会话密钥与可编程支出策略,把速率限制、额度熔断、自动退款、冻结解冻与争议升级做成统一的治理状态机,并配套链上审计与声誉系统,让谁守约、谁违约长期沉淀为可参考的信用。这一组能力合在一起,等价于在账本层提供公司卡 + 风控台 + 对账簿。对外是标准化的支出证明与可审计轨迹,对内是开发者可以直接调用的原语与策略模板。

透明归属与公平补偿:把谁干了活写进同一本账

AI Agent 经济的另一块难题是谁干了活、怎么分钱。一笔看似简单的交易背后,常常是模型推理、数据接口、工具执行与多 AI Agent 编排的合奏。没有可信归因,分润要么靠平台裁决、要么靠线下私了,难以形成长期激励。Kite AI 的做法,是把证据、计量、分配与争议处理串成一个闭环:

  • 证据:每一次调用与产出都留下可核验的执行记录,明确是谁、何时、以何规则产生了哪个结果
  • 计量:按调用、按时长、按质量或按达成结果的指标进行权重映射
  • 分配:分润策略编码为合约,结算时自动拆分至模型方、数据方、工具方与编排方
  • 争议:质量或归属争议进入治理状态机,触发复核、回滚与二次分配,全程链上留痕

有了这条闭环,参与方愿意把能力上架给 AI Agent 调用,因为证据可查、分润可预期、争议有路径,不是靠平台拍板。

说到底,底层能力要被采用,必须被产品化。Kite AI 面向商户和服务方提供 Agent App Store。Agent App Store 是供需中枢当前已接入 36 个服务,覆盖 Shopify、Uber、Masa、Irys 等常用能力。任何团队都能发布 Agent,用户直接使用;商户侧上架的是能力、定价与 SLA;Agent 侧走的是发现、调用、结算、留痕的标准路径。

与市场上 AI × 区块链的其他路线相比,Kite AI 的叙事刻意错位。通用 L2 倾向以账户抽象与插件容纳 AI Agent,算力网络强调把推理任务去中心化编排,垂直应用链聚焦单一行业闭环;Kite AI 则把 AI Agent 身份与支付放在系统中心,让治理与归因与交易在同一账本内闭环。它不试图替代一切环节,而是补上机器如何被信任地花钱的关键拼图,成为其他组件可以依赖的清算与协调层。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购物 AI Agent 在护照约束下为你在 50 美元预算内下单咖啡,商户验护照放行,支付在通道内锁定并附上「晚到退款」的 SLA,配送状态按规则写链,异常触发熔断或退款,订单完成后合约自动释放货款与小费,并按照证据链把分润拆给数据、模型与工具的提供方,交易表现再计入商户与 AI Agent 的声誉。全程无需客服介入,机器在被清晰约束、被透明审计的前提下自主完成经济活动。这正是 Kite AI 这条为 AI Agent 而建的 L1 要把「机器买单」变成日常的方式。

x402 做入口,Kite 铺设代理支付的结算轨道

近期,x402 掀起了市场的热度,而 Kite AI 是 x402 协议和新兴智能体经济的最好的 Layer 1 执行层和结算层。x402 是由 Coinbase 提出的互联网原生支付标准,核心是把长期闲置的 HTTP 402(Payment Required)状态码真正用起来,让网页和 API 能直接在协议层表达「此处需要支付」。由于天然支持稳定币、小额高频和低延迟,x402 适合 AI Agent 按调用为数据、工具、算力即买即用,也让 Web2 服务以很小的改动接入链上结算,不必再绕注册、邮箱、OAuth 或复杂签名的多重门槛。

顺着这条入口看进去,Kite AI 和 x402 的关系就清晰了。x402 负责在 HTTP 世界里把「要付钱」 说清楚并给出授权格式,但它不处理谁来付、能付多少、越权如何拦截、失败如何退款、SLA 不达标如何仲裁以及多方如何分账;这些运行时的结算与治理问题,正是 Kite AI 在链级解决的部分。Kite AI 从设计期就原生对齐 x402 的支付原语,是最早一批完整实现兼容的 Layer 1,使 AI Agent 可以用标准化意图直接发起、接收与对账支付;随着面向 AI Agent 的支付标准增多,这种「入口用 x402、结算靠 Kite AI」 的组合会形成更强的网络效应。近期,Kite AI 宣布获得 Coinbase Ventures 战略投资,本次融资是 Kite 近期由 PayPal Ventures 和 General Catalyst 领投的总额为 3300 万美元的融资的延续。新资金将用于支持其自主 AI 智能体支付基础设施的开发,并与 Coinbase 合作共建,加速推进 x402 协议的大规模采用。

再把生态补强接上,才能看见全貌。Kite AI 一边通过 App Store、SDK 与模板降低集成门槛,一边用模块化供给把价值链闭环跑通:例如它孵化的 Codatta 把高质量数据做成可验证的服务,按使用计费、按贡献分配,天然受益于 x402 的标准化收费入口与 Kite 的清算分配能力。Codatta 之前获得过来自 Kite AI 与 Avalanche 基金会的 InfraBUIDL(AI)计划(一项 1500 万美元的资金计划)的联合资助;同时,与 Brevis 的合作把可验证计算与隐私友好的审计嵌入支付与履约路径,让证据、计量、分配、争议处理的每一步都能在链上被验证、被复核,从而降低企业在引入 AI Agent 支付时对合规与风控的顾虑。这样串起来,x402 负责把要付钱这件事在互联网层面说对、说顺,Kite 负责把钱安全、合规、可追责地付到位,并把由此产生的价值透明地结清。两者合力,才是面向 AI Agent 时代的标准刷卡方式。

融资、社区与未来潜力

Kite AI 目前的累计融资为 3300 万美元,最新的 A 轮融资金额达 1800 万美元,由 PayPal Ventures 和 General Catalyst 领投,8VC、Samsung Next、SBI US Gateway Fund、Vertex Ventures、Hashed、HashKey Capital、Dispersion Capital、Alumni Ventures、Avalanche Foundation、GSR Markets、LayerZero、Animoca Brands、Essence VC、Alchemy 参投。

此外,Kite AI 还在近期获得了 Coinbase Ventures 的进一步战略投资,作为由 PayPal Ventures 和 General Catalyst 领投的总额为 3300 万美元的融资的延续。

对试图承载 Agent 支付的网络而言,这样的股东结构释放了几重信号:

  • 第一,支付生态的资源与品牌为商户接口、合规对话、合作试点提供助推;
  • 第二,头部美元基金意味着「长期工程与 BD」 所需的持续火力;
  • 第三,技术 / 产业资本的协同增加了与上游模型、下游应用的互联空间。

这也是「PayPal 太子」 这一市场标签的来源 —— 不是说它属于哪一家,而是意味着与支付体系的天然亲和力。

可用性的验证来自测试网的规模侧写。自 2025 年以来,网络累计覆盖的用户规模已超过一千七百万,累计交互次数约十七亿次;日活长期位于两百万至四百万区间,呈现出高频、低额、可审计的使用结构。这些数字不是单点峰值,而是在真实流量下对按调用「扣费 + 可编程治理 + 通道化结算组合」的稳定性验证。在高并发的推理与支付场景中,通道可以承载大量微交易,治理状态机可以无人工介入地落地异常处置,审计轨迹可以为后续的复核与分润提供证据。

路线图上,Kite AI 计划在 2025 年第四季度进入主网阶段,核心交付包括稳定币原生支付、Agent ID 与信任层完善,并继续扩展 App Store 与 SDK 生态,把代理即经营体的供给侧做厚。资本结构为执行提供了充足油门。对一条以支付与信任为中心的 L1 而言,这样的股东组合既强化了与支付生态的接口协同预期,也为主网冲刺期的工程与商务投入提供了足够弹性。

清算层之战,落在「让 Agent 安全地花钱」

当 AI 从会说话走向会行动,支付与清算不再是外接接口,而是系统本体。Kite AI 给出的答案,是把护照(身份 / 授权)— 支付(稳定币原生)— 治理(风控 / 仲裁)— 归因(透明分润)合拢为链级公共物品;它的挑战,是把这套能力做成跨场景可复用、成本与最终性可预期、与既有生态能互联的工程现实。

如果电商闭环能稳定跑通,指针按供给、需求、健康度三组维度持续向好,再叠加主网阶段的互操作与合规稳态,「机器开始买单」 就不再是一场演示,而会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默认能力。到那时,Kite AI 就是 Agent 经济的清算铁路之一。在看不见的地方,替你和你的 Agent 把钱付出去、把账理清楚、把风险兜住、把价值分好。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