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豪赌万亿美元,世界进入强人时代

CN
1小时前
强人时代的本质,是一种集体式的自愿让渡。

撰文:牛斯克,深潮 TechFlow 

11 月 7 日凌晨,特斯拉股东们投下了史无前例的一票,超过 75% 的票数通过了埃隆·马斯克总额高达 1 万亿美元的薪酬计划。

投票结果公布后,现场爆发热烈的欢呼,特斯拉股东们高声呼喊马斯克的名字。

如果这份薪酬协议最终全部兑现,马斯克将从世界首富一跃成为世界上首个“万亿美元富豪”。

向 8.5 万亿美元市值进发

马斯克如何才能拿到万亿美元薪酬?

根据公开文件,马斯克的激励计划将分为 12 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市值和经营目标。

市值目标从 2 万亿美元起步,最终达到 8.5 万亿美元,每完成一阶段,马斯克将获得约 3531 万股股票。在所有阶段完成后,他的持股比例可能从目前的约 15% 提升至 25%。

当然市值要求并不是短暂上涨至目标点位就行,必须维持相应市值至少 6 个月才能解锁。

除了市值要求,每一阶段也都有相应的业务目标。

例如,第一阶段需要完成以下 12 项运营里程碑中的一项,第三阶段则需要完成这 12 项运营里程碑中的任意三项。

十二个运营里程碑:

1.调整后 EBITDA:500 亿美元

2.调整后 EBITDA:800 亿美元

3.调整后 EBITDA:1300 亿美元

4.调整后 EBITDA:2100 亿美元

5.调整后 EBITDA:3000 亿美元

6.调整后 EBITDA:4000 亿美元

7.调整后 EBITDA:4000 亿美元

8.调整后 EBITDA:4000 亿美元

9.累计车辆交付量:2000 万辆

10.FSD 用户:1000 万

11.机器人出租车:100 万辆出租车

12.人形机器人:累计交付 100 万台机器人

这些目标必须在十年内完成,且部分需要连续维持一定时间才能生效。

按照这个要求,如果特斯拉在未来几年内有一年的调整后 EBITDA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达到 1300 亿美元,且市值达到 3 万亿美元,则可解锁第一至第三阶段奖励,共计授予价值 1.05 亿美元的股票,这是因为 1300 亿美元的 EBITDA 意味着公司达到了三个运营里程碑(调整后 EBITDA 达到 500 亿美元、800 亿美元和 1300 亿美元)。

能实现吗?

截至 2025 年 9 月的九个月内,特斯拉净利润 29 亿美元,调整后的 EBITDA 为 108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调整后 EBITDA 为 144 亿美元。

按这个水平推算,特斯拉以年复合 51% 的速度增长,才能在 2033 年达到 4000 亿美元,并且继续维持 2 年。

这意味着销售额需从 930 亿美元跃升至 2.5 万亿美元,从现金流角度看几乎疯狂,属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特斯拉的估值从来不是现金流模型的结果,而是“叙事杠杆”的产物,故事足够强,市场自然会为它提供溢价。

叙事推动价格上涨,价格反过来验证叙事的正确性。

大家对于特斯拉的高估值预期以及信心一直建立在“可选性”(Optionality)之上,任何一个副线业务(AI、机器人、能源)都可能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因此,这份激励计划的真正意义或许不在奖金金额,而在于它绑定了马斯克未来十年的战略方向:

特斯拉必须在 AI、能源、自动驾驶与制造领域全面突破,才能让这场“愿景经济实验”得以兑现。

从这个角度出发,特斯拉的市值目标反而是计划中最容易实现的部分

强人时代

在这场投票中,马斯克获得的远不止财务激励那么简单。

若计划全部兑现,他的持股比例将从 15% 提升到约 25%,这意味着治理权的再集中。

资本市场对马斯克的信任几乎是宗教式的。

超过 75% 的股东选择支持这一计划,即便这会稀释自身股权、削弱董事会的制衡,也愿意让马斯克继续主导特斯拉的命运。

特斯拉由此从传统意义上的公众公司,更进一步变为以创始人为中心的“叙事平台”,它的估值、战略、品牌、技术节奏都被绑定在一个人的意志之下。

类似的现象正在不同产业上演,世界正在进入强人时代。

在 AI 领域,OpenAI、Anthropic 等公司的股权与投票机制,都在强化核心创始人的长期主导权;

在加密货币世界中,许多协议也以“核心创始人 + 代币叙事”为中心维系。

创始人提供故事与方向,资本提供资源与时间,治理权被有意识地让渡,以换取叙事的持续与扩张。

强人时代的本质,是一种集体式的自愿让渡。

投资人、员工、监管者乃至社会,都在以“增长”和“创新”的名义,将更多权力交还给少数人。

值得 Web3 学习

特斯拉的股权激励,也算是一种 Tokenomics 实验。

在加密世界,许多项目在代币生成(TGE)后便一次性向团队和创始人释放大量份额。

叙事先行、兑现滞后,成为一种普遍的结构性缺陷,项目团队往往在讲出足够宏大的故事后就能实现提前套现,而执行、产品和利润反而被延后。

这种“先兑现后建设”的模式,短期可以吸引投机资本,却很难支撑长期的创新与信任。

与之相比,特斯拉的薪酬计划更像一个结构化的长期激励模型。

股权激励不在初期授予,而在市值达到特定区间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方可解锁;此外,奖励必须与具体成果绑定,包括营收、利润、用户或产品落地等可量化指标;最终由股东决定是否通过。

创始人和团队若想获得高额回报,必须持续推动市值、现金流与产品的增长。

如果加密行业能够引入类似结构,让代币激励的释放与市值表现、产品成果同步触发,或许能筛选出真正能创造现金流与使用价值的项目。

让 Web3 从“讲故事”真正进入“产品兑现”。

不过这样的话,好奇,还会有多少人在 Web3 创业呢?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