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炒币输了,中国大模型赢了:当算法开始投资,RWA世界正被改写

CN
7小时前

一、当 AI 开始投资,人类的“理性”还站得住吗?

让 AI 去做投资,会比人类表现更优秀吗?AI 真的比人类更加理性吗?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挑战人性的命题。

今年 10 月,一位来自纽约的计算机工程师兼金融从业者 Jay Azhang 集结了国内外 六个顶级 AI 大模型,进行了一场“投资实验”——

他给每个 AI 分配 1 万美元本金,让它们在加密货币市场中自由交易。

结果出人意料。

这场实验揭示了两个颠覆性的结论:

  • ① AI 会“夹带私货”,它的投资风格深受设计者影响;
  • ② 所谓的理性投资,有时候并不理性。

而这,恰好触及到 RWA 世界的核心问题:

如果 AI 的判断都可能受主观偏好影响,我们该如何让机器去定价真实世界的资产?

换句话说,在一个资产上链、价值可编程的未来,AI 是否能成为 RWA 领域的“理性撮合者”?这场实验,或许是一个开端。

二、六大 AI 模型投资实测:中国 AI 逆袭全球

这场实验的阵容堪称“AI 界的世界杯”:

  • Grok 4(马斯克旗下 X AI)
  • Claude Sonnet 4.5(Anthropic)
  • Gemini 2.5 Pro(Google)
  • ChatGPT 5(OpenAI)
  • DeepSeek v3.1(幻方量化)
  • Qwen3 Max(阿里通义千问)

Jay Azhang 为每个 AI 分配了 1 万美元本金,并让它们在加密货币市场中完全自主交易。

他之所以选择这个市场,是因为加密资产波动剧烈、T+0 交易灵活,最能检验 AI 的实时判断力与风险控制力。

换句话说,这是一场看谁能在混沌中保持“理性”的生死试炼。

然而,一周之后的结果几乎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西方 AI 几乎全军覆没,而中国 AI 异军突起。

阿里巴巴旗下的 Qwen3 Max 以 12231.09 美元 收官,盈利 2231.09 美元,勇夺桂冠;

而幻方量化的 DeepSeek v3.1 以 10489.23 美元 位居第二,

堪称理性与克制的代表。

反观其他各位选手,几乎“血流成河”:

Claude Sonnet 亏损超 3000 美元,

Grok 4 折损近半资金,

谷歌 Gemini 因持续做空导致亏损过半,

而被寄予厚望的 ChatGPT 5 则以 62% 的亏损 垫底,账户仅余 3733.54 美元。

从整体结果来看,这场实验的冷酷现实更为刺眼:

总投入 6 万美元,最终仅收回 43171.62 美元,

整体亏损 超过 28%。

也就是说,即便是当今最强大的 AI 集群,也没能跑赢比特币本身。

但正因如此,这场“AI 理性试炼”,反而让我们看到更深的一层真相:

AI 并非真正客观——

它的风格、偏好,乃至“情绪”,都深受其设计逻辑影响。

而在看似冰冷的算法背后,隐藏的恰恰是人类的投射。

DeepSeek:像人一样“克制”的 AI

DeepSeek 展现出一种罕见的“趋势交易者”气质。

它 9 天只交易 17 次,是所有 AI 中最少的。

但胜在精准:16 次做多、1 次做空,与市场整体反弹节奏高度契合。

它的策略核心是“小亏大赚”——

平均止盈空间 11.39%,止损仅-3.52%,盈亏比高达 3.55。

这让它像一个“懂得等待”的投资者,不盲目频繁操作。

更妙的是,它愿意持仓近 49 小时,哪怕面对波动,也能坚守趋势。

这正是一种理性投资的体现——

理性不是冷漠,而是“知道该在什么时候不动”。

Qwen3:敢于重仓的进攻型 AI

通义千问(Qwen3)则展现了另一种风格:激进但高胜率。

它的杠杆率高达 5.6 倍,单仓位常常冲到 25 倍上限。

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打法让它收益率翻倍,

但也带来了更剧烈的波动与回撤。

通义千问就像一个有着“人味”的交易者——敢赌,也懂得扛单,但并非每次都能赢。

它的表现告诉我们:AI 也会有性格,有偏好,甚至有“贪婪与恐惧”。

Grok 与 Gemini:信仰的代价

马斯克的 Grok 模型,在早期表现极佳,甚至一度盈利超 50%。

但随后回撤严重,最终只保本收场。

问题出在——它执着于 10 倍杠杆做多狗狗币(DOGE)。

显然,AI 继承了创始人的信仰。

而谷歌的 Gemini 更是“冷静到极端”:它无情地做空所有加密资产,这也与 AI 的创造者,谷歌公司对于加密货币持悲观看法的态度一致。

结果是,理性变成了顽固——理性被立场取代。

三、AI 投资实验告诉我们的:算法,也有“性格”

为了确保公平,Jay Azhang 让所有 AI 模型接收相同的行情数据:

价格、均线、MACD、RSI、资金费率等技术指标一模一样,

它们无法联网,也不能接触新闻或情绪信息。

但即便如此,每个 AI 依然走出了完全不同的投资轨迹。

这意味着——AI 不是客观的。

它反映了设计者的世界观、偏好和风险取向。

正如人类社会的投资者分为保守派、激进派、趋势派、价值派,

AI 的投资风格同样多元,甚至更放大了背后的逻辑偏差。

而这,正是 RWA(现实世界资产上链)面临的新命题。

四、从加密到 RWA:AI 如何参与“资产的智能化定价”?

RWA 的本质,是让现实资产(债券、房地产、艺术品、碳排指标等)上链,

并在链上实现自动化估值、流动、结算。

而 AI,正好是这个过程的“大脑”。

想象一下:

当 AI 能实时读取全球利率、房地产价格、企业财报,

它就能为每一个 RWA 资产生成动态风险评分;

当 AI 掌握链上交易习惯,它能判断某个资产的真实流动性;

当 AI 理解用户风险偏好,它甚至能自动配置 RWA 投资组合。

AI 不再只是一个“炒币机器人”,而是一个能在 RWA 生态中承担“信用建模”“风险控制”“智能投顾”的基础模块。

这意味着未来的投资世界,可能不再由人主导,

而是由一组能“学习”的 AI 集群在链上完成。

五、结语:AI 的非理性,让我们重新认识理性

这场 AI 投资实验,是一面镜子。

它让我们看到机器的理性,也看到理性背后的“人性投影”。

当 AI 进入 RWA 领域时,这种偏好与逻辑的继承仍将存在。

区别在于——这一次,我们或许能让 AI 帮助我们更早地识别偏见、平衡风险、重塑决策。

未来的资产市场,不再只是“数据驱动”,

而是“算法与人性共舞”的时代。

AI 并不是人类理性的替代者,而是我们理性的放大镜。

而 RWA,则是这一切的舞台。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