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和大家分享了《以日为鉴》这本书,主要是有两个初衷:
一是它满足了我一直以来关注的一个议题;
另一个则是它触发了我一向秉持的一种观念:未料胜,先料败---尤其是当我面对一些模棱两可、迷雾重重的境遇时,从来都会先把问题往最糟糕的状况去想、去推演,试图在极限状况下找到一种底线方案。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甚至像鸵鸟一样遇到问题时把头埋起来,假装看不见,尤其遇到的还是有关人生未来走向和发展的问题。
有读者提到:
“作为普通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安然度过这一段时期”?
这也是我读这本书时一直谨记于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对这个问题,书中给出了一些答案,我在昨天的文章中也分享过。除此以外,我也试图梳理一下思路,尽量整理出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
但到目前为止,我还是觉得自己的想法很不成熟,所以仅能分享一些片面的拙见。
我想这个问题的方法还是喜欢首先从回顾历史开始,所以接下来的思路都是先回到过去30年结合我国所经历的发展路程进行的探讨。
任何人走向社会,最终能够改变他人生际遇的方法只有三种:
- 创业
- 打工
- 投资
“创业”的不确定性太大、风险极高,一般来说它很难成为普通人的选项。普通人即使能通过创业改变际遇恐怕很多时候都是在逼不得已的状况下发生的偶然-----自己事后都不相信自己能成功。
那种街边食肆、夫妻店等在我看来不算创业,那仅仅只是为了糊口的小买卖营生而已。在这个年代这种个体户基本不可能靠这个方式改变自己的际遇。
所以“创业”这个选项我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打工”是两类人可能改变际遇的方式。
一类是读书读得好的学生。
通过考上985、211,上好的大学,毕业后能进好的行业、最终成为公司各个岗位的骨干,从而在大城市安居落户、过上较为光鲜的生活。
但是要实现这一点,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必须要去过去30年中国发展得最快、最在风口上的行业,比如房地产、金融、通信和互联网等。
如果不在这些行业,而是去到传统的钢铁、机械等行业,那除非干到极高的成就,否则一般的待遇是很难和那些风口行业相比的。
这类学生是少数,不算典型。
第二类是读书读得很一般的学生。
这类学生是绝大多数。
以我有限的人生经历来看,这类学生中最终能够脱颖而出改变际遇的只有一种:那就是做销售。
早年做医药代表、后来做地产中介、再后来做各种电商、......,不需要严格的文凭,只要抓到一个机会就能翻身。
没有文凭、没有背景,怎么能抓到这些机会?
靠的是社会知识,靠的是对新事物的关注和把握,更靠一股永远学习、永不放弃的劲头和信念。
这一类学生实际上接触的面更多,但凡我国加入世贸以后,融入全世界以及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的所有行业统统给了这些学生无尽的机会。
说完打工,最后就是“投资”了。
在我看来,这条途径才是真正让最广大的群众在过去30年实现翻身、改变际遇的途径。
如果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住房改革算起到2015年以前,只要在那20多年中的任何一年,不管是因为什么目的买房的普通人,基本都会有不错的收益。
即使是在房价暴跌的当下,在一线城市中在2015年以前买房的投资者基本上还是能保本。
对绝大多数靠打工谋生的人来说,如果在那20多年没有买房,即使是工资挣得很高,恐怕也难说改变了人生际遇。
回顾完历史,再看未来,我们可以一条条地比对:
“创业”我依旧不讨论,它不属于大多数人可以接触的途径。
“打工”这一项,原来的第一类人有个基本条件就是上好的大学。
对这一点,我现在存疑:日本的经验已经摆明了学历贬值的趋势,这个趋势在我国的未来是大概率事件。
复旦大学最近的博士生录取数量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这就是在复制日本当年的硕博大扩招。照这个趋势下去,名牌大学的博士生都会大打折扣,未来的学历还有多大优势,我是一点都不乐观。
当然,我并不是否认名校毕业的所有学生,而是指对未来大多数名校毕业的学生来说,靠文凭改变际遇的可能性会极大降低。
既然学历贬值,那未来大多数打工人的机会在哪里?
依旧和过往30年一样:选好风口行业。
过往30年的风口行业是房地产、金融、通信和互联网等,未来的30年的风口行业是出海行业、人工智能以及一切出现新技术革命的行业。
在这些行业里,有技术的做技术,没技术的做销售,啥都不行的哪怕进去打杂都应该能找到机会。
除此以外,在未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互联网上的世界公民,不管肉身在哪里,但至少在网上能够畅行全球恐怕是一个未来人终生都必须修炼的技能。
我最关注的还是“投资”。
我相信这里面蕴含的机会比过往更大、更广泛,因为我们即将面临的将是多个科技领域的突破和颠覆,所以我自己会把更多精力放在这个途径。
这个途径我分两个板块:
一个是全球性的资产,这里面就聚焦加密资产和真正的高科技公司及其关联行业和资产的股票/指数。
另一个是国内的资产。房子是肯定不行的,剩下的我认为只有股票。但对股票的选择必须慎之又慎。根据日本的经验,可以选择出海公司和真正的科技公司。不过对选择A股个股,我目前没有任何经验。
在这里,有一个我更担心的问题:
对于国内投资而言,在房地产这个居民资产的蓄水池已经坍塌、资金外流又受到严格管控的情况下,如果未来国内的股市也难以成长,那国内普通居民财富增长的途径在哪里?
如果国内普通居民财富增长缺乏途径,那必然导致生活缺乏保障,届时我们会遇到什么状况?
日本当时已经是发达国家,一方面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的社保和医保体系;另一方面日本依托资金自由进出和企业大规模出海在海外投资再造了一个日本。靠那套较为完善的社保和医保,以及海外投资对国内的反哺,日本托举了30年,勉强稳住了全社会和居民个人的生活保障,扛住了整个国家的底线。
但是,世界上有几个国家能有这样的条件对全社会进行托举?
这恐怕是普通人最难面对、也是我最想不清楚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