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小师妹|Monica(3/3)
加密小师妹|Monica(3/3)|2025年07月31日 11:14
『ZK证明的自由竞价时代来临:从中心化桎梏到去中心化计算的无限边界』 在 Rollup、DID、AI 生成内容的广泛落地中,ZK 证明正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信任工具。但生成一个有效的零知识证明,往往意味着数秒到数分钟的高强度计算。 ZK赛道现阶段困境:谁来做这件事?怎么付钱?怎么确保它按时交付? 当前大多数项目选择绑定一个中心化的 prover,或者自建一套复杂的 ZK 基础设施。这个选择代价高、灵活性差,还引入了明显的信任瓶颈。 ZK现阶段正在成为另一种“矿工的特权”,逐渐远离了它本应代表的去中心化精神。 基于此,树莓 @boundless_xyz 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把 ZK 证明任务,变成一个可以自由竞价的服务市场,任何请求者都可以发出任务、设定预算与时限,让有意愿的计算者(Prover)竞标执行,并用加密证明保证履约。 那么,Boundless 会不会解决传统 ZK-as-a-Service 目前面临的问题?它有可能成为模块化区块链的“计算协调层”吗? ░ZK 不再“免费”:证明正在吞噬链上计算 ZK 证明正迅速扩展应用边界:Rollup、DID、隐私支付、AI 审计、链上游戏验证……但它的代价也越来越明显。 举个现实的例子:生成一个 zkSNARK 证明可能需要消耗 1–10 秒的 CPU/GPU 资源,使用zk STARK 的证明体积的 prover 更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更高内存或专业硬件(FPGA、GPU 集群)才能完成。而验证一笔证明,只需链上几个 gas 单位。但生成这笔证明,谁来承担? 目前,主流做法是: ❶自建 prover 服务(如 zkSync、Starknet); ❷使用封闭 API(如 Polygon zkEVM 的 proving 端); ❸或依赖一组许可节点执行(像 Scroll)。 这些方式都无法解决两个核心问题: ❶任务请求者没有选择权; ❷任务执行者没有竞价机制。 简而言之,ZK 的执行端,目前是“封闭且无定价”的。这违背了区块链的市场精神。 ░Boundless 的模型:ZK 计算任务变成公开拍卖 #Boundless 并不直接“提供算力”,而是做协调器,让 ZK 证明生成任务变成一种可竞价的服务交易。机制设计更接近 DePIN 和链上订单簿系统。 具体流程我也介绍过了,这里简单解释一下流程当中的角色和功能,如图所示: 这一机制核心优势在于: ❶服务价格由市场定价,不由平台指定; ❷执行者无许可门槛,降低参与壁垒; ❸预算 – 延迟 – 成本 形成反馈,自动调节系统负载与效率。 ZK 的落地从不是算法的胜利,而是系统设计与激励结构的长期博弈。Boundless 提出一种尝试:用市场机制替代中心调度,用责任博弈提升执行可靠性。 这一方案并非万能,它对网络稳定性、仲裁效率、任务可分性等仍有挑战。但它确实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方向:ZK 计算不是只能自建和托管,也可能像订单簿一样被竞价、被调度、被交易。 这不是终点,更像一个起点(加密小师妹|Monica(3/3))
分享至: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