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稳定币监管之区块链技术规范解读与安全审计方案

CN
2 小時前

原文来源:Beosin

2025 年 8 月 1 日,香港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正式实施。金管局发布的《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与《(持牌稳定币发行人适用)》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两套指引也同步生效,旨在为稳定币发行人提供详尽的监管指引。

其中《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文件为香港实施的稳定币监管框架提供了详细的技术规范,以保障稳定币的价值稳定(全额储备)、兑付能力(及时赎回)、风险隔离(储备资产独立)及消费者保护等监管目标。以下是Beosin安全团队对《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中涉及区块链技术规范的解读与审计方案,以帮助持牌人满足指引中涉及的区块链技术要求。

1. 区块链技术规范解读

根据《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第2.1条、第3.3条与第5.4条,持牌人应根据其业务的性质、规模及复杂程度,采取风险为本方法制定及实施其反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政策、程序及管控措施,在发行及赎回时实施有效的交易监测系统,以识别和汇报可疑交易,有效管理及缓减有关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风险。

1. 分布式账本

《监管指引》并未指定某一特定分布式账本(如以太坊)作为稳定币的发行网络。其中第6.5.5条明确建议持牌人应详细评估分布式账本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抵御常见攻击的能力,是否存在代码缺陷、漏洞利用等风险)。

持牌人需严格评估其稳定币发行所在的分布式账本,优先选择已经经过市场验证,稳定运行的公链网络。此外持牌人还需制定额外的措施,以便在分布式账本出现不可恢复的故障时协助赎回稳定币,确保其稳定币生态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 代币管理

2.1 技术文档

就持牌人准备发行的每种特定稳定币而言,持牌人应明确记录:

  • 所使用的代币标准
  • 发行该特定稳定币所依托的分布式账本;
  • 与该稳定币相关的所有智能合约(包括代币合约、代理合约、多重签名合约等)的架构,包括可升级性(如有)、状态变量、函数、函数修饰符、库、接口等。

2.2 权限控制

《监管指引》第6.5.3条建议持牌人应明确与其发行的每种特定稳定币全生命周期管理相关的所有操作,涵盖部署、配置、铸造、销毁、升级、暂停、恢复、列入黑名单、移除黑名单、冻结、解除冻结、列入白名单、任何运营钱包的使用等。

对于稳定币生命周期的每项操作,持牌人应实施相应级别的授权以及触发条件。其中,高风险操作(部署/升级合约、大规模铸币(mint)、冻结账户等),必须通过多签协议执行(如 5 人中需 3 人签名)。

额外风控措施:

  • 设置交易速度限制
  • 仅允许白名单地址铸币
  • 对特定操作设置时间锁(timelock)
  • 对某些操作进行预签名交易、在广播交易前进行链下模拟验证及对已签名交易进行检查

2.3 技术审计

年度+事件驱动审计:《监管指引》第6.5.5条建议持牌人应至少每年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如 Beosin)对其发行的稳定币相关智能合约开展审计。此外,每当对特定稳定币的智能合约进行首次部署、重新部署或升级时,也应及时进行审计。此举旨在弥补内部审计的盲区,确保智能合约按照设计正确执行,符合预期功能,并在较大程度上确认合约不存在漏洞或安全缺陷。

2.4 稳定币监控系统

《监管指引》第6.5.6条及6.8.3条建议持牌人持牌人实施措施,以持续监控底层技术的可用性、容量、性能,以及预期的更新或变更,并汇报任何异常情况(智能合约漏洞;分布式分类帐相关的事件,如硬分叉和软分叉、 严重网络拥堵、停运、攻击及不可恢复的故障;未经授权使用私人密钥等)。

3. 密钥安全

密钥管理(包括私钥和助记词)是《监管指引》中规定最为详尽的重要内容之一。持牌人应制定覆盖密钥整个生命周期的完善管理措施和操作流程,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密钥的生成、分发、存储、使用、备份、恢复及销毁。尤其针对涉及稳定币智能合约的关键操作,如合约部署与升级、权限角色管理、大规模铸币和销毁等,应采用更高等级的安全标准,确保密钥安全,防止未授权访问及潜在风险。

以下是密钥生命周期的实施建议:

  • 密钥生成:对于关键密钥,生成过程应在完全离线的环境中进行,并采用更高级别的安全防护措施。实际操作中,种子和/或私钥的生成应在物理隔离的环境中完成,且必须实施严格的实体安全控制,以防止未授权访问或泄露风险。
  • 密钥存储:配备适当认证机制的硬件安全模块(HSM)密钥应存放于安全的存储介质中,例如。存储地点应设于香港,且具备严格的访问控制和监控系统,或为香港金融管理局认可的其他安全场所。用于管理种子和/或私钥的其他硬件或软件设备,也应在同等安全的环境下妥善保护。对于多重签名方案所涉及的多个助记词和/或私钥,应分别存放于相互隔离的安全环境中,以降低集中风险。
  • 密钥分发:持牌人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方式进行助记词和/或私钥的分发,确保其完整性和保密性。具体措施包括应用完整性校验机制、物理安全防护(针对人工分发场景),以及采用经过验证的加密算法进行传输和存储,防止在分发过程中发生泄露或篡改。
  • 密钥使用:持牌人应遵循最小权限原则,严格限制密钥的访问权限。密钥应仅在可信环境或物理隔离的安全环境中使用,以降低密钥泄露或被滥用的风险。
  • 密钥轮换与销毁:持牌人应考虑定期轮换密钥,以降低因密钥泄露带来的安全风险。同时,应制定并执行密钥销毁流程,确保不再使用或失效的密钥被彻底销毁,防止被非法恢复或滥用。
  • 密钥备份:持牌人应确保助记词及/或私钥在香港(或金管局认可的其他地点)的多个安全场所进行备份。备份的存放地点及性质须对第三方严格保密。持牌人应保证无法仅依赖单一物理位置的备份来恢复种子及/或私钥。备份应存储于可靠的介质中,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未经授权访问,同时具备防篡改功能,以保障备份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稳定币安全审计方案

针对稳定币的智能合约安全与运维管理要求,Beosin 推出了以下审计方案,为持牌人提供在区块链技术方面的详尽审计与技术支持,旨在确保持牌人持续满足金管局相关的监管要求与运营标准。

1. 智能合约安全审计(Smart Contract Audit)

1.1 审计范围:

合约安全审计覆盖以下内容:

  • 稳定币核心合约功能(铸造、销毁、转账、冻结、暂停等)
  • 权限与角色管理体系的设计与实现
  • 升级机制(UUPS / Transparent Proxy)
  • 应急机制相关功能(Pause、Freeze、Blacklist、Whitelist等)
  • 事件记录与链上行为可追溯性
  • 接口标准兼容性(ERC 20、Permit、Metadata 等)

1.2 审计内容:

(1)铸造与销毁

  • mint() 函数是否仅限授权角色调用。
  • burn() 是否正确减少余额和总供应。
  • 是否存在绕过路径或逻辑漏洞(例如通过升级绕过权限检查)。
  • 是否支持绑定链下入金确认(如 PoR 签名或管理员确认)。

(2)转账逻辑

  • transfer() 和 transferFrom() 是否符合 ERC 20 标准。
  • 是否阻止被冻结地址或黑名单地址发起转账。
  • 暂停状态下是否能有效阻止 token 移动。

(3)暂停与冻结

  • pause() / unpause() 与 freeze() / unfreeze() 是否限制在特定角色权限下。
  • 暂停状态是否能完全冻结代币转移、铸造、销毁等操作。
  • 地址冻结功能是否对转账、铸造生效。

1.2.2 权限结构与角色管理

(1) 角色定义(不完全列出)

  • ADMIN:最高权限,管理所有角色和升级操作。
  • MINTER:有权铸造代币。
  • PAUSER:有权暂停与恢复合约。
  • FREEZER:有权冻结与解冻地址。
  • UPGRADER:有权发起合约升级。

(2) 权限配置检查

  • 所有角色是否在部署或初始化时合理分配。
  • 高权限角色是否由多签钱包控制,避免单点失控。
  • 是否支持撤权与紧急替换(如 timelock 管理)。

(3) 多签与时间锁控制

  • 铸造、升级等高敏感操作是否需通过多签 + timelock 流程。
  • timelock 延迟是否 \u0026gt;= 48 小时,便于持牌人与监管部门观察和响应。
  • 合约是否采用安全的升级代理模式(如 UUPS)。
  • initialize() 函数是否加了 initializer 修饰符。
  • 是否存在二次初始化风险。
  • _authorizeUpgrade() 是否只允许特定角色调用。
  • 升级前后的存储结构是否保持一致,防止变量覆盖。

1.2.4 事件记录与操作追踪

所有关键操作是否都 emit 明确事件。

推荐事件如下:

  • Mint(address to, uint 256 amount, address by)
  • Burn(address from, uint 256 amount, address by)
  • Pause(address by) / Unpause(address by)
  • Freeze(address target, address by) / Unfreeze (address target, address by)
  • Upgrade(address newImpl, address by)
  • 每个事件建议包含:操作人、目标地址、时间戳、详细参数。
  • 日志信息应便于审计溯源与监管审查。

1.2.5 标准接口兼容性

  • ERC 20 标准接口是否完整实现(name、symbol、decimals、balanceOf 等)。
  • 是否支持 EIP-2612(Permit,无 gas 授权)。
  • 是否支持 ERC 20 Metadata,用于钱包识别与展示。
  • 所有标准接口是否按规范返回值、处理异常输入。

2. 运维治理和升级安全策略

2.1 审计范围

关注稳定币合约系统在长期运维过程中的治理结构设计、权限管理逻辑、合约升级流程的安全性,以及关键操作的控制机制。旨在确保项目具备可持续的运维能力和抵御权限滥用、版本劫持等风险的机制

2.2 审计内容

  • 合约升级方案:评估是否采用安全的升级模式(如 UUPS 或 Transparent Proxy),检查升级函数是否具备权限控制与访问限制,确认逻辑合约与代理合约的存储布局是否保持一致,避免存储冲突风险。
  • 升级权限边界与授权机制:核查升级操作是否限制在专有角色(如 UPGRADER)权限下执行,是否使用 _authorizeUpgrade() 等机制进行授权保护,并确认此类权限未被其他逻辑绕过。
  • 高权限操作控制机制:检查系统是否具备权限分离与最小授权原则,如铸造、升级、冻结等操作是否由独立角色分别管理,避免一权多责带来的权限滥用风险。
  • 多签钱包与时间锁配置:确认关键权限(如 ADMIN、UPGRADER)是否由多签钱包掌控,是否通过 Timelock 合约增加关键操作的延迟窗口,用于引入治理观察期与风险缓冲。
  • 角色体系与权限生命周期管理:评估是否明确划分长期运维角色与临时角色(如运营账户、升级管理员等),并检查是否存在权限交接、吊销与回收机制,防止角色长期失控。
  • 紧急控制机制:分析是否支持合约暂停(pause)、角色冻结(freeze)与权限撤销(revoke)等紧急手段,防范潜在攻击、外部安全事件或内部操作失误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 升级行为记录与审计日志:核查升级和运维相关的事件是否都有链上日志(如 Upgrade、GrantRole、Pause 等),确保事后可追溯性,便于审计与合规调查。
  • 链上治理适配性与扩展性:如未来拟引入链上治理模块,建议评估当前权限架构是否支持治理合约接管操作,并可根据治理结果触发升级、撤权、冻结等操作。

3. 日志分析和风险监控

3.1 审计范围

聚焦稳定币合约在运行过程中的链上行为日志及其衍生风险,Beosin 提供日志采集、行为建模、风险识别、合规报告与实时监控系统服务,确保持牌人具备完善的操作留痕、可视化风控与合规响应能力。

  • 链上日志采集与解析

基于合约触发的链上事件(如 Mint、Burn、Transfer、Freeze、RoleGranted 等),建立稳定币全生命周期的操作记录,并支持对不同合约版本、不同部署环境的日志兼容解析。

  • 自动化行为分析

结合日志与链上状态快照,通过行为建模自动化识别异常操作路径、异常交易频率以及其它可疑/高风险行为。

  • 风险等级识别与报告生成

输出标准化行为审计报告,包括时间、地址、交易哈希、操作类型、权限路径等信息,便于项目方留存与金管局审阅;报告中同步标注操作风险等级,供项目内部参考。

  • 监控系统集成与告警机制

Beosin 提供专属链上监控系统,支持多维指标实时监控(如大额铸造、异常销毁、权限变动、黑名单交易触发等),一旦触发预设风险阈值,系统将立即发出告警,协助项目及时响应。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你的下一笔交易可能价值1,000 USDT,交易抽奖,100%中奖
廣告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