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Ethena 带火稳定币 + CeDeFi 组合之后,市场再一次意识到:CeDeFi Vault,不仅是金库,更是造币厂。
Ethena 通过 USDe + sUSDe + Perp 套利逻辑打通了稳定币生成、收益提取与流动性再利用的闭环,而 Vault 正是这一整套链上炼金术的核心结构。最近,ENA 火得发烫,甚至有人调侃:“不懂 Ethena Vault 的人,别说自己是 DeFi 老韭。”
CeDeFi Vault:金库,也是发动机
CeDeFi,本质上是“中心化资产管理 + 链上策略执行”的混合体。而 Vault,正是 CeDeFi 项目构建信用、设计收益分配机制、甚至最终引导资金流向的发动机。Ethena 是从 Vault 出发,后来再扩展到交易、挂钩机制等配套功能。
而 Orderly 的路径正相反:从深度流动性的 DEX 起家,一路走到接入 Ceffu 后的 Omnivault,形成自己的 CeDeFi 模型。这也使得两者逐渐“殊途同归”:一个是造金库再建 DEX,一个是建好 DEX 再回头造金库。
Omnivault 接入 Ceffu 后,最大的改变是其资产托管结构更接近于 Ethena。此前的链上 Vault 多数只能使用链上资产,无法有效利用中心化流动性池。而 Ceffu 的接入,等于是给 Orderly 的 Vault 加装了“链下资金桥梁”与“中心化清算保险系统”,这使得其运行模式更接近于 CEX+DeFi 混合体。
简单来说,接入 Ceffu 的 Omnivault,就有点像是“ETHENA Pro”版——同样强调收益最大化与稳定性平衡,也有套利策略兜底,且背后是中心化服务保障的资产安全。
金库的韧性考验
从风险角度看,CeDeFi Vault 的核心难题仍然是“资产挂钩机制 + 自动清算系统”的鲁棒性。如果 USDe 出现剧烈脱锚(比如链下对冲账户爆仓、清算机制迟滞),整个 Vault 的健康度将迅速恶化。
Orderly 接入 Ceffu 后,理论上清算能力更强,但也更依赖中心化的执行层。如果出现中心化节点失效、Ceffu 抽资或监管干预等黑天鹅,Vault 也可能面临“表面链上安全,实则资金被锁” 的风险。
用户视角:散户 VS 机构,对 Vault 的认知差异
散户看 Vault,更看 APY 和“保不保本”;而机构看 Vault,看的是杠杆空间、清算逻辑与多策略组合是否兼容。
Ethena 和 Orderly 都在逐步适配这两类用户:前者通过 sUSDe 吸引低风险偏好用户,同时引导高阶用户参与 LP 或持仓;后者则在 DEX 层就做好机构订单薄配套,如今 Vault 的构建也更具服务专业交易者的意味。
一个做“稳定收益 + 简单策略”;一个做“底层交易 + 托管优化”。目标不同,最终都想在 CeDeFi 的资金拼图中抢占更大的 TVL。
未来预测:Vault 的下一代形态是 Modular + AI 策略?
当前的 Vault 大多为封闭策略盒子,用户只能选择“参与”与“退出”。但下一代 Vault 很可能将更模块化:
- 用户可自选策略模块(套利、质押、做市)
- 风险参数可视化调整(止损阈值、杠杆率)
- 引入 AI 做实时策略调仓,响应市场动态
- 多链共享信用(一个 Vault,多个链部署)
CeDeFi 本质是效率与信任的博弈,Vault 是这个博弈场上的核心筹码。未来,Vault 将从“收益工具”变为“资金配置平台”。
的演进 Orderly 的愿景猜想:会不会是稳定币?
当前 Orderly 的 omni Vault 仍以链上资产复用、策略接入为主。但随着 TVL 增长、Ceffu 融合深入,未来其可能走上“Ethena 反向路径”:先做 DEX+Vault,再推出稳定币产品,形成更完整的资产闭环。
一切取决于金库的规模和策略的成熟度——如果 Vault 能带来足够强的收益稳定性,那么“发一个与 Vault 收益挂钩的 Token” 也只是顺水推舟。
毕竟,做 Vault 是为了吸金,做稳定币才是“铸币”。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