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前市场对代币启动有何影响?
撰文:KarenZ,Foresight News
盘前交易和盘前合约逐渐成为热门代币启动的重要环节。
这种由第三方交易平台在代币正式上线前提供交易渠道的机制,通过提前释放市场价格信号和吸引投资者关注,不仅改变了价格发现的时间轴,也影响着代币正式上线后的初始表现。
本文将系统梳理盘前市场的演变路径,并探讨其对代币启动策略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盘前市场是什么?如何运作?
盘前市场是指在代币正式上线交易之前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供的提前交易环境。该类交易多依托期货合约或代币认购权形式,通过模拟真实市场行为实现价格发现、测试市场情绪,并为早期投资者提供投机或风险对冲的机会。
近期盘前合约市场尤为引人注目,使用户能够在代币上线前对价格进行多空投机。
不同平台在定价机制上存在差异。例如,币安近期上线的盘前合约采用动态标记价格,取过去 10 秒或 20 秒内的交易价格平均值,并每秒更新。为抑制异常波动,其标记价格变化幅度被限制在每秒±1% 以内。若 20 秒内成交笔数不足 41 笔,则取最近 40 笔成交价的均值,以增强抗操纵性。
而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 HyperLiquid 推出的「Hyperp」合约,在初期尝试采用无需外部预言机的定价机制,资金费率锚定 8 小时 EMA 自身标记价格。但在经历 XPL 合约的极端行情后,团队成员表示将引入外部盘前合约价格数据,采用混合定价模型,以提升稳健性。
盘前市场的演进历程
在加密货币的早期,所谓的「盘前市场」几乎不存在,或者说极度不成熟。主要是极小范围的 OTC 交易。项目早期的天使投资人、顾问或团队成员可能会私下转让其股权或未来代币的承诺,但这类交易:
- 仅限于紧密的、有信任基础的圈子内。
- 每一笔交易都是单独谈判的,没有统一的价格发现机制。
- 流动性极差: 很难匹配到买家和卖家。
之后,伴随着大量项目进行募资,但代币上线交易所往往有数月甚至一年的延迟。这期间巨大的投机需求催生了盘前交易市场的出现。一些中心化交易所推出「IOU」(I Owe You)代币,代表对未来代币的索取权。
再之后,也有比如 Whales Market 一类的 OTC DEX 支持场外交易、代币盘前市场和积分市场。这类盘前交易市场深度浅,极易被「巨鲸」操纵价格,波动性较大。
随着上一阶段问题的暴露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主导权开始向大型中心化交易所和 Hyperliquid 转移。去年后半年以来,这些交易所试图将盘前交易「规范化」并纳入自己的生态体系。比如,币安通过新币挖矿,让用户以固定价格提前认购代币,并在之后上线盘前交易,形成组合产品和一定程度上「可控」的盘前市场。
在 Bitget 提供的盘前交易中,买卖双方可以提前建立订单,根据需要执行交易,随后完成交割。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不需要预先持有任何新币;他们只需要在指定交割时间前获得足够的新币用于交割即可。
今年以来,盘前交易逐渐以永续合约为主要形式,盘前市场的交易活动也日益集中于此类合约产品。主流交易所如币安、Bitget、Bybit、OKX 等的盘前合约,在提供价格发现功能的同时,通过设置最高杠杆限制、多级保证金机制以及价格波动区间等风控措施,有效管理市场风险。此外,HyperLiquid 所推出的「Hyperp」盘前合约也表现活跃,市场关注度和成交热度显著上升。
从早期简单的 IOU 凭证,到如今复杂的盘前永续合约,盘前市场的演进体现出市场对流动性、投机效率和风险管理需求的不断升级。
盘前市场对代币启动的影响
盘前市场 / 盘前合约已经改变了代币启动的玩法和逻辑,其影响是多方面的,且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
总的来说,它使代币启动从一个「瞬间事件」变成了一个「持续过程」,将价格发现从代币上线那一刻提前。
正面影响
1、前置的价格发现机制
- 传统模式: 代币上线前,价格是黑箱。开盘价由项目方和交易所根据私募轮价格和市场情绪「猜测」决定,极易出现严重偏差(如开盘即破发或瞬间暴涨暴跌)。
- 盘前市场 / 合约通过市场连续交易,形成了一个持续变动的、市场驱动的预期价格。这为项目方、交易所和社区提供了价格参考,有助于设定一个更合理、更被市场接受的现货开盘价,也能平滑上市时的波动。
2、强大的市场预热与共识构建
- 盘前交易可维持数周甚至数月的持续关注,促使交易者和 KOL 深入研究项目基本面、代币经济学和团队背景以做出交易决策。
- 这种持续的关注相当于为代币上市进行了长期的、免费的市场教育,能在代币上线时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而不仅仅是那些一早就在「埋伏」的用户。
3、为早期支持者提供风险对冲工具
- 早期的私募投资者、顾问和团队成员通常持有大量有锁定期(Vesting)的代币。他们面临代币解锁后价格低于成本价的风险。
- 盘前合约允许他们在代币上市前对冲这部分下行风险,锁定收益。
4、吸引做市商和机构关注
- 活跃的盘前交易量和高关注度是项目潜力的证明。专业的做市商和机构投资者会因此被吸引,并更愿意为该项目提供上市后的流动性服务,这对于代币的长期健康交易至关重要。
负面影响与挑战
1、「预期兑现」与上线表现乏力(最核心的风险)
- 若盘前价格被过度炒作,形成了一个虚高的预期价格,那么当代币真正上市时,会发生「买预期,卖事实」的经典操作,严重打击市场信心。
- 以 WLFI 为例,2025 年 9 月 1 日,WLFI(特朗普家族项目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的代币)正式上线。WLFI 盘前市场在上线前数周已开始交易,价格因投机资本推动而出现显著上涨。然而,代币上线后价格迅速回落。即使获币安、Upbit、Coinbase 等多平台上线支持,价格仍缺乏上行动力,显示投机需求已在盘前被过度消。
2、流动性不足和价格操纵盛行
- 盘前合约市场初期通常流动性不足。这意味着「巨鲸」或「套利者」可以用相对较少的资金量来操纵合约价格,制造出虚假 FOMO 或 FUD 迹象。
- 被操纵的价格信号会误导整个市场,也可能导致散户投资者盲目追涨杀跌。 8 月 25 日发生的 Hyperliquid XPL 极端行情就是一次典型的盘前市场操纵案例。
3、系统性风险
Hyperliquid XPL 极端行情也暴露出盘前合约在风控、预言机机制和仓位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
4、削弱项目方定价权
在传统模式下,项目方和做市商对开盘价有较大的主导权。现在,这个权力一定程度上让渡给了盘前市场,尤其可能被短期投机行为主导,使项目方面临更大的市场预期管理压力。
对代币启动策略的根本性改变
虽然当前盘前交易仍存在流动性稀薄、预期兑现、价格操纵等问题,但其在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市场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面对盘前市场影响的不可逆趋势,项目方需要持续优化启动策略:
- 从「代币上线」到「上线管理」的转变: 项目方不再只关注上市那一天。他们必须主动通过发布产品进展、合作伙伴关系、交易所公告、透明的代币经济学等来引导正向情绪,对抗可能的操纵和 FUD,从而稳定整个盘前期的市场预期。
- 代币经济学的设计更加关键: 项目方必须更加谨慎地设计代币释放(Vesting)计划。合理的初始流通量、锁仓机制和释放规则对于稳定上市后的价格至关重要。
- 项目方需更注重代币经济学和长期社区建设。
对于投资者而言,参与盘前交易前,必须对项目基本面有极其深入的了解,并且需要充分意识到低流动性带来的巨大波动和操纵风险,只投入自己能承受损失的资金。Hyperliquid XPL 极端行情中,即便看似稳健的套保策略,在巨鲸操纵、极端波动面前也可能「瞬间归零」。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