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资金曲线入场!香港金融圈传出“币股联动”项目重要进展

CN
17小时前

9月8日,香港金融圈传来重磅消息:已有获得国企投资的基金正积极筹划“币股联动”项目。这意味着,即使国企资金无法直接投资币圈基金,也能通过买入持有比特币等数字资产的上市公司股票,间接参与数字货币市场。这一现象,在业内被称为“币股联动”(Digital Asset Treasury, DAT),正成为香港二级市场和币圈的热词。从美股的Michael Saylor到亚洲的Metaplanet,再到香港的博雅互动、新火科技,以及华人币圈大佬赵长鹏、李林等人的积极涌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囤币”热潮正席卷全球,重塑着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边界。


一、香港“币股联动”:国企资金的曲线入场与DAT模式的崛起


“币股联动”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比特币、以太坊或Solana等代币,使这些代币成为公司核心资产,随后上市公司股价随币价涨跌而波动。这种模式在传统金融圈被称为“币股联动”,在加密货币领域则被称为“数字资产财库”(DAT)。


国企资金的间接参与: 尽管国企资金无法直接投资币圈基金,但通过买入持有数字资产的上市公司股票,可以间接参与数字货币市场,目前该方式暂无限制。这为庞大的国企资金进入数字资产领域打开了一扇门,也预示着数字资产将获得更广泛的机构认可。


香港的“币股联动”热潮: 仅8月27日一天,香港就举办了多场涉及“币股联动”的活动,包括“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联合会”成立仪式、新火科技论坛以及币安创始人赵长鹏在港大的论坛。赵长鹏在现场表示,DAT模式的意义在于,它能让那些无法直接买入数字货币的公司财务部门、上市公司甚至国企、央企等,间接持有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他认为,这个群体规模非常庞大,远超币圈。


上市公司积极“囤币”: 香港数字资产上市公司联合会成员公司中的博雅互动、华检医疗等,已经通过公开市场持有了不少比特币和以太坊。该协会共有49家会员单位,其中大部分为港股上市公司,许多会员单位都有“囤币”或扩大“囤币”计划。


二、华人圈的“囤币”大军:从美股到亚洲的蔓延


“币股联动”热潮最早在美股市场掀起。美国亿万富翁迈克尔·塞勒(Michael Saylor)是该模式的探路者和成功者。自2020年起,他将比特币纳入其美股上市公司Strategy的资产负债表,通过“发债或发股——筹钱买比特币——指望币价上涨叠加公司股票的‘溢价’带来超额收益”的“飞轮理论”,使Strategy股价暴涨约30倍,市值接近1000亿美元,远超比特币同期涨幅。


美股的示范效应: Strategy的成功,引发了其他公司的竞相复制。据Architect Partners报告,截至第二季度,美股市场已有142家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持有比特币。2025年上半年,共有61家美股上市公司计划筹集306亿美元资金用于购买比特币等数字货币。


亚洲的追随者: 这股热潮已蔓延至亚洲。日本的Metaplanet Inc被称为“亚洲版的Strategy”,截至9月3日,已持有2万个比特币,全球排名第六。相较于日本的激进,香港的“囤币”热潮才刚开始,但潜力巨大。


华人币圈大佬的涌入:


赵长鹏家族办公室YZi Labs: 已开始在亚洲布局,包括香港市场。YZi Labs管理的资产超过100亿美元,近期宣布支持一家名为B strategy的基金公司募资10亿美元进行“囤币”活动,这是赵长鹏家族在亚洲支持的首家“BNB”版本的DAT公司,也是其在全球范围内提供资金力度最大的一次。


火币创始人李林: 旗下港股上市公司新火科技宣布投入5亿美元启动“囤币”项目,项目规模暂无上限,且投资者认购额已超过5亿美元。


其他华人投资者: 币圈活跃的华人投资者沈波、美图创始人蔡文胜等人也都相继开始涉足“囤币”项目。


三、香港的优势与挑战:资金端的热情与募资的灵活性


“香港的囤币热不在资产端,即上市公司标的,而在资金端,即购买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资金。”一位正在筹划囤币项目的香港金融圈人士表示,很多在港的资金对于加入囤币计划非常有兴趣。


资金端的优势: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充裕的资金和活跃的投资者群体,这使得其在“囤币”项目的募资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赵长鹏家族办公室YZi Labs和李林的新火科技项目,都获得了香港市场资金的积极响应。


募资工具的挑战: 按照“囤币”项目的游戏规则,上市主体最重要的是募资:发债或发股——筹钱买比特币——指望币价上涨叠加公司股票的“溢价”带来超额收益。在这方面,美股市场远比香港市场灵活,拥有PIPE和ATM(at the market offering)等高效募资工具,被称为“印钞机”募资。香港主要通过定增、配售和发新股等方式募资,但每次募资都需要监管审批,流程相对繁琐。


“富豪们的游戏”: 业内人士认为,一个好的“囤币”项目,需要“三个靠谱”:靠谱的代币底层资产、靠谱的项目支持方(如赵长鹏家族支持的BNB基金)、靠谱的团队。同时,单个项目资金规模至少需要10亿美元,才能有机会跑至市值前三。


囤币标的的选择: 目前香港下场的大佬们暂未决定囤比特币,更多则选择BNB、以太坊、Solana等币种。例如,马云持股的云锋金融、新火科技旗下的“囤币”基金,主攻方向都是以太坊。新火科技CEO翁晓奇认为,相较于比特币,以太坊的“囤币”项目溢价空间更大。


四、风险与警示:狂热背后的冷静思考


尽管“囤币”热潮汹涌,但一些较为谨慎的投资者也开始担忧市场出现不合理的“囤币淘金热”。


股价波动风险: 日本Metaplanet的股价在宣布转型“囤币”公司后一度暴涨4倍,但随后又下跌超过50%,这警示了“囤币”项目并非稳赚不赔。


缺乏营收支撑: 有投资者指出,这些“囤币”公司通过传统金融市场募资,然后购买数字代币,但实际上并未真正产生营收。例如,MicroStrategy的营收只有1.5亿美元,而市值相同的星巴克营收则超过75亿美元。这种“无营收”的市值膨胀,存在巨大风险。


币价下行风险: 当前比特币处于上涨期,“币股联动”的逻辑看起来是正确的。但一旦比特币开始下行,这些“囤币”公司将面临巨大挑战。


结语:


香港“币股联动”热潮的兴起,标志着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的融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企资金的曲线入场,华人币圈大佬的积极布局,以及上市公司对“囤币”模式的追捧,共同构筑了一个万亿级的新赛道。然而,在这场狂热的“囤币”游戏中,风险与机遇并存。如何在拥抱创新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潜在的泡沫和风险,将是所有参与者必须面对的课题。香港作为连接东西方金融市场的桥梁,其在数字资产领域的探索,无疑将对全球金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工银亚洲、汇丰争抢香港稳定币牌照,中国打响货币保卫战?


原文: 《 国企资金曲线入场!香港金融圈传出“币股联动”项目重要进展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奖池已开,25,000U+30天VIP等你拿!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