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陆磊:数字人民币将探索跨境支付新模式

CN
9小时前

撰文:马丁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香港金融科技周创业节上表示,数字人民币将探索跨境支付新方案,包括推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合作,探索跨境支付新范式,这一表态标志着我国数字货币国际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

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领域步伐明显加快,2025年9月24日,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在上海正式运营,并推出三大业务平台——数字人民币跨境数字支付平台、数字人民币区块链服务平台及数字资产平台。

跨境支付新模式

陆磊透露,中国人民银行正积极探索运用多项金融科技创新手段,积极推进跨境支付互联互通。目前,人民银行已组织建成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作为对外开展跨境二维码支付合作的统一接口,为两地机构开展跨境二维码支付合作提供便利。

同时,人民银行持续扩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在港业务。截至9月底,香港共有11家直接参与者和120家间接参与者,为国际贸易投融资等提供安全高效的跨境清结算服务。

数币达」平台上线

作为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跨境数字支付平台「数币达」 已正式上线,该平台致力于解决传统跨境支付效率低、成本高、透明度低等痛点,实现「一点接入,全球通达」。

平台已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完成对接,并迎来功能升级:推出更加灵活高效的接入策略,利用智能合约等技术手段提升监管透明度,支持交易状态实时追踪。

数字人民币跨境数字支付平台基于央行间直接合作、利用央行数字货币打造的跨境支付网络,目前已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等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实现联通,进一步拓展数字人民币在跨境零售与批发业务中的应用场景。

三大平台协同发力

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推出的三大平台各有侧重,跨境数字支付平台探索运用法定数字货币解决传统跨境支付痛点;区块链服务平台为各场景和行业类区块链提供标准化的跨链交易信息转接和链上数字人民币支付服务。

数字资产平台则可提供标准、即用的金融级数字资产服务,支持现有金融基础设施将业务拓展至链上,债券、票据、应收账款电子凭证、碳排放权等资产,都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链上发行、登记、托管和交易。

基于同一区块链底座,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各业务平台之间充分联动,实现 「统一账本,业务分域」,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降低结算风险。

陆磊表示,未来将依托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平台,为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合作提供中国方案,并构建区块链加数字资产双平台,激活价值互联网新引擎。

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无损、合规和互通」三原则已成为法定数字货币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准则。目前已初步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随着数字人民币逐步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其带来的将不仅是跨境支付效率的提升,更将为推动全球数字金融生态的协同优化注入新动能。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