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appRadar关停,看Web3基础设施的“公地悲剧”

CN
PANews
關注
1 小時前

导语: 2025 年 11 月 17 日,DappRadar 宣布停止运营。这家运营了七年的行业“活化石”的倒闭,不仅仅是一个数据平台的终结,更是对整个 Web3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商业模式的残酷审判。当一座“灯塔”熄灭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黑暗,更是航道本身的问题。

作者:BlockWeeks

就在昨天,DappRadar 团队那封宣告终结的公开信,为这个自 2018 年以来一直是行业风向标的平台画上了句号。官方给出的理由——“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财务上难以持续”——虽然简短,却重如千钧。

DappRadar 曾是我们理解这个混乱、新兴的去中心化世界的“谷歌”。从追踪 DeFi 协议的 TVL 到见证 NFT 的狂热,再到 GameFi 的崛起与沉寂,它几乎是每个 Web3 玩家、开发者和分析师的必备工具。

然而,它的倒下并非毫无征兆。DappRadar 的悲剧,是一个关于 Web3 基础设施“公地悲剧”的经典隐喻,它暴露了一个行业最不愿面对的核心问题:当万物皆可 Token 化时,谁来为最基础的服务付费?

“免费”的诅咒:Web3 流量入口的“原罪”

DappRadar 的崛起,源于其 Web2 式的成功路径:提供免费、全面的数据,以此捕获海量用户,成为流量入口。

在 2018 年那个 DApp 蛮荒生长的年代,DappRadar 就像是“DApp 版的应用商店”,它满足了市场最迫切的需求——“我该去哪里找到这些新奇的玩意儿?”通过聚合多链数据,它成功地将自己塑造成了 Web3 世界的“灯塔”。

但这种模式的“原罪”也在此刻埋下:

  • 用户付费意愿低: 加密用户习惯了“免费”和“空投”,他们愿意为“Alpha”付费,却不愿意为“基础设施”付费。DappRadar 提供了“地图”,但用户只想为“宝藏”买单。

  • 变现模式的脆弱: DappRadar 的主要收入来源(如广告、项目方上币费)高度依赖市场情绪。牛市时,项目方争相付费上“首页推荐”;熊市时,这些收入瞬间蒸发。这种“靠天吃饭”的模式,使其财务状况极度脆弱。

他们试图通过“Pro”付费版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始终无法将其转变为核心收入支柱。DappRadar 尴尬地卡在了中间: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它“好用但非必需”;对于专业机构(B 端),它的数据深度又不及 Nansen 或 Dune。

$RADAR 代币:是“解药”还是“续命丹”?

当 Web2 的免费模式走不通时,DappRadar 拿起了 Web3 的“万能解药”—— 发行 Token。

2021 年底,DappRadar 推出 $RADAR 代币,并高调宣布向 DAO 转型。这在当时看是一个绝妙的举措:

  1. 激励用户: 通过“Contribute-to-Earn”激励用户贡献数据。

  2. 融资续命: Token 发行本身就是一次大规模融资。

  3. 构建护城河: 试图用 DAO 和“社区所有权”来锁定用户,对抗竞争。

然而,事后看来,$RADAR 并没有解决 DappRadar 的核心商业模式问题,反而成为了压垮它的最后一块拼图。

Token 带来的不是“社区”,而是“投机者”。$RADAR 的价格与市场周期高度绑定。当市场下行,币价暴跌时,所谓的“社区”瞬间瓦解。更糟糕的是,DAO 的引入带来了巨大的治理开销和决策迟缓,团队不仅要服务于“用户”,还要服务于“代币持有者”。

当 $RADAR 的市值和国库储备(Treasury)在熊市中不断缩水时,它非但没能成为“解药”,反而加速了财务状况的恶化。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Token 绝不是商业模式,它只是一种(在熊市中极其低效的)资本工具。

“数据基建”的迷失:我们真的需要“DApp 商店”吗?

DappRadar 的陨落,也引发了更宏观的思考:在 Web3 的成熟阶段,我们还需要一个中心化的“DApp 应用商店”吗?

DappRadar 的模式,本质上是对 Web2(App Store / Google Play)的模仿。但在 Web3,用户的行为路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 入口的极度分散: 用户发现新项目的渠道不再是“应用商店”,而是 Twitter (X) 上的KOL、Telegram/Discord 的 Alpha 群组、Farcaster 这样的社交协议,甚至是链上数据。

  • “钱包”成为入口: 像 MetaMask、Phantom 这样的钱包,正在集成越来越多的 DApp 交互功能,它们才是离用户最近的“超级入口”。

  • “意图”取代“搜索”: 未来,用户可能不再需要“搜索”DApp,而是通过 AI 助手表达“意图”(Intent),由后端协议自动组合最优的 DApp 路径。

DappRadar 试图成为“地图”,但 Web3 的地形变化太快,用户开始自带“GPS”(钱包)和“AI向导”(意图)。DappRadar 所代表的“目录式”数据服务,可能正被时代所淘汰。

结语:灯塔熄灭之后,行业当何去何从

DappRadar 的关闭,是 2018 年那个“古典 Web3”时代的终结。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所有 Web3 基础设施项目共同面临的困境。

它的倒下留给我们几个沉重的思考:

  1. 可持续性大于一切: 任何 Web3 项目,无论叙事多么宏大,最终都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你的收入来自哪里? 依赖 Token 融资和国库炒作的模式,终究是空中楼阁。

  2. 重新定义“基础设施”: 真正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是那些能让开发者(B 端)和专业用户(Pro)愿意付费的服务(如 Alchemy、Nansen、Dune)。DappRadar 这样服务于 C 端的“通用数据”,其商业价值可能被严重高估了。

  3. 警惕“DAO 万能论”: DAO 不是逃避商业模式的避风港。一个没有造血能力的主体,即便披上“去中心化”的外衣,也无法在残酷的熊市中幸存。

BlockWeeks认为,DappRadar 这座“灯塔”虽然熄灭了,但航行仍然会继续,它的数据空白很快会被新的竞争者填补。然而,DappRadar 用七年时间和最终的倒下所提出的那个问题——“Web3 的公共基础设施该如何生存”——依然是这个行业最亟待解答的难题。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