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协定:10%关税的“试金石”
《华尔街日报》5月9日报道,特朗普与英国首相斯塔默通过白宫连线,确认美英贸易协定框架。美国对英国商品维持10%基准关税,英国对美关税则从5.1%下调至1.8%,降幅达64%。X平台用户@ChooLucia分析,这一不对称调整意味着英国在关税让步上“吃了亏”,而美国关税从3.4%升至10%,显示特朗普政府对盟友也不手软。英国对美贸易顺差2024年达779亿美元,原本希望通过谈判换取关税豁免,但10%关税的保留表明美国意在树立全球贸易谈判的“标杆”。
协议范围被批“浅尝辄止”。据@ABCChinese5月9日披露,协定仅涉及小幅扩大美国农产品准入和下调对英国汽车的关税,未触及英国对美农产品的严格标准或美国对英国汽车的非关税壁垒。X用户@apeuniverse_eth评论:“英国拿10%关税换了个汽车市场的小甜头,工党政府怕是要被国内喷惨。”分析认为,美英协定更像是特朗普为后续多国谈判铺路,10%关税成为“试金石”,测试盟友的底线。
多国谈判:10%关税模板的扩张
福克斯记者Gasparino 5月8日在X平台透露,白宫正与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密集磋商,拟推广10%关税框架。华尔街消息人士证实,这一策略旨在通过双边协议巩固与盟友的贸易关系,同时为对抗中国的高关税政策造势。《观察者网》5月8日分析,特朗普的谈判优先级明显倾向于“地缘战略盟友”,尤其是能牵制中国的亚洲国家。
各国谈判的进展与阻力各异:
- 印度:莫迪政府希望借中美关税战“上位”,推动“印度制造”。但《观察者网》指出,印度农业团体的反对使农产品市场开放成为谈判“雷区”。X用户@TradeInsider称,印度可能在制造业领域妥协,但农业问题短期难解。日本:石破茂承诺对美投资1万亿美元,重点采购美国液化天然气和农产品。《纽约时报》5月8日报道,日本企业(如三得利)对降低24%关税持乐观态度,但日本对大米的保护政策和美国对汽车认证的壁垒仍是僵局。
- 韩国:韩悳洙指示加速谈判以减轻25%关税压力。韩国可能通过增加美国能源采购换取优惠,但韩美自贸协定下对美关税已近零,筹码有限。
- 澳大利亚:阿尔巴尼斯对10%关税公开不满,认为这违背澳美自贸协定。《观察者网》称,澳大利亚倾向通过谈判而非报复性关税解决问题,但进展缓慢。
- 白宫的“选择性优先”策略引发争议。《观察者网》援引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政府目前仅与印度、韩国、日本等国展开实质性谈判,其他国家被边缘化,凸显地缘政治考量。
中国:高关税下的“例外”博弈
与盟友的10%关税待遇形成鲜明对比,中国面临145%的超高关税。据BBC中文网5月7日报道,特朗普4月9日将对华关税从125%上调至145%,引发市场剧烈波动。中国商务部回应称,将通过加征34%对美关税、在WTO提起诉讼及限制稀土出口反制。中美谈判目前在瑞士艰难推进,但进展微乎其微。
《观察者网》分析,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不仅是经济遏制,更旨在通过高关税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推动供应链向印度、越南等国转移。然而,X用户@GlobalTradeX指出,印度等国的产业链成熟度难以短期取代中国,供应链重构的效果存疑。高关税还可能推高美国物价,加剧通胀压力。《纽约时报》5月8日警告,全球贸易量或因关税壁垒萎缩1%,经济增速承压。
全球贸易的十字路口
美英协定的落地标志着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阶段性胜利。X用户@OrienteDawn认为,双边协议的兴起可能削弱WTO等多边机制,全球贸易体系正走向“碎片化”。《纽约时报》预测,10%关税的普及将推高美国国内物价,全球经济面临下行风险。
对中国而言,高关税是挑战也是机遇,可能倒逼产业升级和内需拓展。印度、日本等国的“机会窗口”受限于国内政策和地缘复杂性,短期难以撼动中国地位。特朗普的“90天谈判窗口”已过半,未来各国如何在博弈中平衡让步与利益,将决定全球贸易的最终版图。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加入我们的社区讨论该事件
官方电报(Telegram)社群:t.me/aicoincn
聊天室:致富群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