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CO到股权代币化,加密市场投资的进化之路

CN
18小时前

昨天在写完罗宾汉(Robinhood)的文章后,我又在网上浏览了相关信息。发现我在文中所写的OpenAI股权交易不太引人注意的说法大大低估了业界的反应。

而且,当时交易的不仅有OpenAI的股权还有SpaceX的股权。

实际上很多加密生态的重量级投资者都关注到了这笔交易并且都意识到这笔交易背后可能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

这让我情不自禁地又回想起当年ICO的盛况。

我一直认为ICO不可否认是加密技术诞生以来自比特币之后再次出现的一个伟大的应用。

以太坊就是由ICO资助诞生的。

它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极致推广了投资者的边界,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投资中由人为设定和先天附加的门槛,不分种族、不分性别、不分国界、不分信仰让人们可以从全球任何一个互联网所能触及的边界参与投资。

它实现了投资的最大自由化,并且第一次让人们无需许可地有了参与权和选择权。

这种极致自由化的投资必然带来极致的财富效应。

当然,它也带来了一个很大的负面效应:绝大多数项目最后都变成了一地鸡毛。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负面效应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

当年缺乏相对成熟的项目评价体系,绝大多数投资者完全没有任何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数据。

但这种体系在传统投资领域尤其是风投领域实际上是相当成熟的。

这导致项目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但如果当年的那些项目像今天的OpenAI、SpaceX这样在一轮轮的募资过程中有相对有信用的机构参投、有不断累积的数据作参考,我相信那种负面效应对投资者造成的危害会小很多。

这段时间以来有两个传统领域的AI项目比较耀眼;一个是Cursor,其母公司是Anysphere;另一个是Scale AI。

前者现在已经成了AI编程领域的独角兽,后者刚被Meta以143亿美元参投。

Cursor的母公司Anysphere成立于2022年,在成立初期即由OpenAI以1100万的资金投资于种子轮。我没有在网上查到其种子轮的估值,我估计大概在1亿美元左右。假如果真如此,那就是OpenAI以1100万美元投资了估值1亿美元的公司。

Scale AI则成立得更早,成立于2016年。最早参投的投资者是Paige Craig,以24.5万美元投资了当时估值为300万美元的Ava Labs(Scale AI的前身)。后来硅谷顶级的风投Accel、YC、Founders Fund等都参与了其一轮又一轮的募资。

这些公司之所以能一直成长并发展到现在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都经历了一个又一个风投的筛选,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产品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市场的检验。

这两个公司到现在为止都不是上市公司,尽管它们从诞生到现在都经过了一轮又一轮的融资,但这些参投的投资者或者机构要想变现手中的股权只能等后续轮的融资或者等公司上市IPO。

他们手中持有的标的流动性有很大的折扣。

而另一方面,有很多投资者又是非常想参与这样的项目的,可苦于投资渠道的狭隘和信息差,根本找不到这样的项目。

如果这样的私募股权能够进行代币化放到链上供广大投资者参与,则一方面它能直接提供流动性,方便前期参投的机构随时退出,不用等到后续融资或者IPO;另一方面也能方便那些苦于投资无门又对这些项目有强烈兴趣的一般投资者。

我甚至认为如果大量传统领域内这类项目(比如AI项目)的私募股权能在上市前进行代币化交易,被引入加密生态,现在加密生态内无脑追迷因币的现象都会很快消失---------当投资者有了实打实的好项目,谁会一天到晚追逐情绪、把博弈当投资?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ad
出入金首选欧易,注册立返20%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