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冻卡”困境:稳定币在华应用现状与挑战分析

CN
11小时前

中国外贸主体面临着高成本、低效率和严苛的合规风险(尤其是义乌“冻卡”事件)等深层痛点。近期,关于义乌老板使用稳定币解决“冻卡”困局的传闻甚嚣尘上。然而,本文旨在剖析稳定币在中国跨境贸易中的潜在价值与现实挑战,揭示稳定币在中国大陆的实际应用仍处于极低水平,与网络传闻存在巨大鸿沟。稳定币在降本增效、提高资金周转和提供地缘政治韧性方面拥有显著理论优势,但其在大陆的推广面临不可逾越的政策红线、运营风险和商业模式障碍。


一、中国跨境贸易支付结算的结构性挑战:义乌“冻卡”困局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B2C跨境电商交易市场,在这一蓬勃发展的趋势中,浙江义乌和广东深圳无疑是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缩影。然而,这两个城市的贸易主体却面临着共同的、深层次的金融基础设施挑战。


传统支付体系的“三高三难”痛点:


高成本和低效率: 传统银行电汇(如SWIFT)平均到账时间长达2至5个工作日,在一些新兴市场甚至超过7天,手续费昂贵。这使得中小微企业面临严重的资金周转压力。


高风险: 传统跨境支付体系高度依赖以美元为核心的SWIFT系统,在地缘政治冲突中成为一种“制裁武器”,对中国的金融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冻卡”困局: 对于义乌和深圳的中小贸易商而言,最致命且日常的风险在于账户合规与冻结问题。近年来,随着国家反洗钱和“断卡行动”监管的趋严,义乌的外贸商家银行账户被冻结的情况频发。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不法电信诈骗团伙与地下钱庄勾结,将诈骗赃款洗白成货款,通过非正规渠道转给贸易商,导致这些无辜的商户的境内银行卡被全国各地的公安机关冻结。冻结并非只针对涉案资金,而是将账户内的全部余额一并冻结,时长可达半年甚至一年多,这直接切断了企业的资金链,许多商家因此面临破产。


二、稳定币:一种新兴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


稳定币是一种旨在保持其价值稳定的加密货币,通常通过与法定货币(如美元或港币)以1:1的比例挂钩来维持其稳定性。它结合了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透明性与法币的稳定性,其核心价值在于能够实现“支付即结算”,将资金流动的效率提升至趋近于信息传递的效率。


全球监管趋势: 2025年,美国《GENIUS法案》和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等监管法规相继出台,标志着稳定币正从早期的“狂野西部”走向合规化。


赋能跨境贸易的核心价值:


显著降本增效: 稳定币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DLT),能够实现点对点的直接清算,从而绕开了传统跨境支付中多级代理行和寡头清算机构所带来的高昂成本。有研究指出,稳定币结算可将交易成本从3%降至0.1%,并将交易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几分钟。


增强金融韧性: 稳定币系统脱离了传统的SWIFT通道,为企业提供了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的替代支付选项。


业务创新赋能: 稳定币不仅仅是一种支付工具,更是数字金融生态的基石。它可以作为真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的支付与清算基础,从而在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实现革命性的突破。


三、稳定币在中国的应用现状与前景辨析


尽管稳定币在理论上拥有诸多优势,但其在中国内地的实际应用情况与一些网络传闻存在巨大差异。


义乌与深圳的真实采纳度调查: 针对网络上流传的“义乌稳定币支付百亿美元”的说法,权威媒体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一数据源于一家区块链数据分析公司,但其报告并无处可查,且数据来源无法证实。中文媒体记者采访了多位义乌和深圳的外贸商家,他们普遍表示对稳定币“不清楚”或“没用过”。


核心障碍: 对于任何一家合法经营的外贸企业而言,使用稳定币进行结算会使其失去6%-13%的出口退税资格,这笔巨大的商业损失足以抵消稳定币在手续费上的所有优势。此外,稳定币交易无法提供正规的银行流水,这直接影响了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和信用评级时的资质。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的香港试验: 尽管稳定币在中国内地面临政策红线,但在中国的离岸市场,尤其是在香港,其合规探索正稳步推进。香港正凭借其国际金融中心和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的独特地位,成为中国探索合规稳定币应用的“沙盒”。


数字人民币(e-CNY)与稳定币的竞合关系: 数字人民币与稳定币并非单纯的竞争关系,而可能在不同场景下实现互补。数字人民币以国家信用为背书,具有可追溯性和中心化控制的特点,更适合应用于政府主导的大宗贸易、“一带一路”项目等领域。而合规的离岸稳定币则代表了“自下而上”的市场创新,其更强的技术互操作性和私有化设计,可能更专注于解决中小微企业日常小额、高频跨境贸易的痛点。


四、稳定币结算的风险与合规挑战


中国的法律与政策红线: 202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将所有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


稳定币自身的内生风险: 包括信用风险(储备资产质量和透明度)、流动性风险(大规模赎回)和技术与安全风险(智能合约漏洞、网络攻击)。


商业与操作风险: 对于中国的外贸企业而言,使用稳定币还面临着出口退税损失、融资与信贷障碍以及灰色渠道风险。


结语:


尽管稳定币在理论上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解决方案,能够通过降本增效、提升资金周转和增强金融韧性来赋能外贸企业,但其在中国的实际应用仍处于极低水平。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政府对虚拟货币的全面禁止政策以及稳定币在商业模式上(如出口退税、企业信贷等)的根本性不适配。展望未来,稳定币的合规探索将主要依托离岸市场(如香港),并可能与数字人民币形成互补关系,共同服务于中国跨境支付体系的多元化与现代化。


相关推荐阅读:人民币稳定币呼之欲出,对美元究竟产生哪些影响?


原文: 《 义乌“冻卡”困境:稳定币在华应用现状与挑战分析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注册100%中奖!抽BTC/苹果+领万U礼!仅限开学季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