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中文·币圈开麦》是 Cointelegraph 中文站旗下打造的月度加密音频访谈栏目,于每月最后一个周四晚 7点准时开播。节目邀请来自区块链、Web3、DeFi、稳定币、以太坊生态、政策监管等多个领域的核心从业者与观察者,走进直播间畅谈行业热点、市场动态与深度观点。在轻松开放的对话氛围中,为听众呈现一个更真实、多元、前沿的加密世界。
本期访谈的主题是: RWA风口已至:重塑金融秩序的链上革命。
我们邀请到的嘉宾包括:
风投机构Initial Capital创始人Vincent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商学院的区块链讲师Oliver
Biteye/xhunt创始人Teddy
资深交易员来自WEEX的Aster
中文社区知名KOL雪球
(音频转录文字经过AI处理,部分内容有删减修改,完整音频请移步X平台收听)
主持人Eva:
大家好,欢迎来到《CT 中文·币圈开麦》栏目,我是Cointelegraph中文的编辑Eva。那么从本月开始,我们的AMA栏目调整为每月两场,分别在每月第二个周四和第四个周四晚上7点,大家可以把时间记下来,不要错过精彩内容。
本期我们的AMA主题是 “RWA风口已至:重塑金融秩序的链上革命”。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RWA——也就是链上真实资产的市场热度越来越高,从传统债券、房地产到贸易融资,各种现实资产都在尝试上链。DeFi和传统金融的边界越来越模糊,RWA正在成为链上金融的热门赛道,同时也给投资者和机构带来了不少新机遇和挑战。
今晚我们非常幸运请到了几位嘉宾来和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当前RWA市场中的趋势和机会。
他们分别是风投机构Initial Capital创始人Vincent;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商学院的区块链讲师Oliver;Web3 研究平台Biteye创始人Teddy;资深交易员来自WEEX的Aster 还有中文社区知名KOL雪球。欢迎大家。
今年的RWA已经成为了增长最快的赛道之一,有数据显示它的总价值其实已经增长到了28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3%。第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大家,你认为这背后的一个核心驱动力是什么?这个问题我们想先请Vincent和Oliver从投资以及市场机制的角度来聊一聊,同时也请雪球从社区或者用户的需求进行角度来进行一下解读。
Vincent:
我觉得每一轮牛熊市都有它比较重要的要完成的事情,在过去的4年里面,我觉得整个加密市场最主要完成的是合规化,合规化完了之后是为了去对接传统的、大的金融市场,不然大家都在一个小池子里面玩。
所以其实不管是从交易所来讲,还是我们以前的知名的项目去跟,比如说重要的国家的监管部门去做非常深入的合作,包括做很多的利益绑定,其实最终是为了能够“上桌吃饭”。比如说以前我们认为加密还是一个水下的赛道,现在大家要上台面。
所以已经完成了合规化,大项目都已经被主流市场认可,接下来就要开始探索更多的应用的可能性,那么RWA也经常被和稳定币放在一起讲。因为以前就是相当于说稳定币公司去发更多的币,也是因为它的底层资产债,都是美国国债。我觉得这是一个大的监管周期的趋势,它最终导向的一个结果,当这个东西开始逐步上台面,开始走入合规化,其实各种各样的在传统金融里面曾经做过的创新,其实可以在这边重新做一遍,并且做的规模更大。
RWA在以前如果我们大家不在链上做,那就是资产证券化,各种各样的线下的资产以前也是走过证券化的道路。走的最成功的就是房地产的证券化,但实质上我们发现如果进入了加密货币和区块链的赛道,那么可被证券化的资产再进行代币化是很多的。
所以现在其实各个团队都在做各种各样的创新,但是我觉得主要是前面的路铺好了,就铺到今天,2025年,我觉得基本上路算都铺完了。所以各种各样的代表资产的数据都在积极的上链,我觉得这是我看到的最重要的增长驱动力。
Oliver:
我记得好像是2019年的时候,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就是一开始马斯克是表示可以通过比特币去购买特斯拉,然后紧接着蔚来汽车好像也表示可以用比特币购买,然后当时我们就说,这个一下子肯定会被拍死。
然后紧接着就是中国的,应该是建行的马来西亚的分行,他们当时是和一个境外的券商合作,然后打出来的广告是可以通过比特币去购买一些离岸人民币的这种债券,然后这可能应该是当初最早的RWA的雏形,但是应该是第二天新闻爆出来以后慢慢发酵,人民银行直接就开始内部征询,然后这个事情就不了了之。所以最早的那一批也没有发出来,这个是我们当时在国内监管的时候所了解到的一些事情。
现在回过头来看,再有一些RWA的出现的话,我觉得第一个是因为监管框架都在逐步的落地,然后尤其是美国《GENUIS法案》,确立了全额准备金加审计加合规这种范式。然后另外也是他们现在在强化链上的美元资金,所以这样的话就可以带动一些RWA的合规、托管、结算的一些信息等等。
第二就是美债利率的维持高位。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欧洲整个市场的国债已经跌的不成样子了,不管法国的还是德国的,但是美债的利率比较高,所以它的无风险利率就可以保持一个比较高的位置,然后链上可达到的这种美元的利率,它就具备一定的吸引力,所以这个时候你去发一些RWA出来,不管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由于这种底层资产它会有一些高的收益,所以这一类还是会比较有市场的。然后一些old money也是会逐步进来。
另外我觉得就是随整个链的性能提升,包括一些结算效率,这样的话也能够慢慢的开始满足一下RWA的结算这一块。
AI这一波的兴起,其实币圈是错过的。像是NFT,已经基本上不提了,然后Gamefi也不提了,铭文不提了。这个时候能够去结合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资产去做的一些事情,那RWA应该算一个,就至少这个事情我觉得从监管的角度来看,是看得懂的或者是听得懂的,那就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面去支持它。
主持人Eva:
相比于传统的金融市场,现实资产上链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不知道它最直接的一个好处是带来了一个比较高的收益率,还是说它的流动性比较好?请Teddy和Oliver也帮我们解读一下,就是RWA在Web3中的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
Teddy:
我感觉其实RWA上链可能是更重要的是它的流动性,大家能够更容易的去买到它,比如说你可以7×24小时买到,本来只有可能非常小的时间窗口内去买到它。
然后第一个就是可能有一些监管套利,比如说你本来是不能买的,我现在通过一个token的形式可以让你购买。
我觉得从收益的角度来说,RWA收益不是那么的好。我觉得在之前熊市的时候,如果说美债的收益率相对比较高的时候,还有一定的吸引力。除此之外,我觉得其他资产,如果像股票的话,那是解决它更加容易买卖的问题。 其他链上的现实世界的金融资产,比如说信贷资产,我感觉它的收益率都不是很高。
以前我们做fintech,你的收益率做到10%以上已经是很好的,再做10%以上,可能下面资产是爆雷的。如果让我现在去买一个RWA的那种高风险高收益资产,我肯定是不会去买的。
Oliver:
我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个人觉RWA的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重要的。我们抛开币圈的这些不谈,因为币圈已经看不上8%或者10%的年化收益率了。然后但是对于一些传统机构的资金、家办、私募基金,它更多的时候是想追求一定的带有保本性质的,这个时候可能选择链上。
一方面它有可能是在传统世界买不到,第二种可能是它在链上会有一些相对收益比传统高一点的优势。就像国内的活期存款可能利率都低于1%了,你在链上如果能够去买到一个,哪怕是对标美债的或者是相关的,一下子能有个四五个点的收益,就已经觉得很香了。
另外一方面其实RWA给了很多,尤其是国内的这些企业,可以去对外发债的空间。第二点就是政府债,地方的政府债已经是不给发了,现在一些好的企业,它在国内的融资成本还是非常高的,一般都是在10~15个点左右,但是这个时候如果是通过发行RWA,它是能够把一些应收账款去作为一个刚性兑付,去对付出来的话,可能它发出来的成本也就6个点7个点。对于它在国内去融资10个点以上的,对它来讲就已经有很大的收益了,减少了它的成本。
但是对于一些传统的机构,它通过链上去购买的话,又相对来讲可能会比美债的收益率再高一些,所以我觉得这一块的话未来可能会是有一定的市场。
主持人Eva:
现在我们看到市场上几乎所有的资产都在探索上链,但或许不是所有的资产都适合代币化。比如说像房地产,对它跟链上7×24小时的交易速度来讲,其实是一个“慢资产”。这个问题我想请问一下Teddy和Oliver,还有Aster,你们觉得哪一些资产可能会因为流动性、合规或者是估值复杂性的一些原因,是不适合上链的?
Teddy:
如果你的资产属性在线下的话,其实这种是不太适合上链的。如果你的资产性质是链上可控的,其实是比较合适。最早的RWA就是稳定币, 所以稳定币这个东西其实它的风险就跟链下和链上是没有关系。
国债和稳定币这两个赛道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现在有很多链上资产的背后就是国债,稳定币它在现实中的对标就是美元。
第三个我比较关注的是是股票。就股票的话,其实我觉得涉及很多监管。如果你去代币化美国股票,我觉得是涉及到各种监管,所以这里面可能要看监管框架,如果能合规运行的话,可能就会有比较大的增长。
另外如果是一种线下风险性质比较重的,比如说像企业消费信贷,这种东西如果搬到链上的话,其实挺难风控的。因为你的资产爆雷不在于你链上是不是有风险等等,爆雷就在于你链下资产到底是什么,你背后资产你得搞得清清楚楚。不像一个稳定币,你在链上就能看到它所有的流向。
Oliver:
我非常同意Teddy老师的这些看法。我记得应该是上个月,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还在伦敦跟特朗普团队商谈的时候,人民银行就召集开了一个关于稳定币的相关的会议,当时是几大行加上科技公司,包括小米、京东等都去了,然后回来以后大家都在说要发稳定币。 那么大家肯定发的是港币稳定币。但是当时我们内部就判断认为这个可能性不太大。因为如果真的一下子发了十几张港币牌照出来的话,市场上只要做一件事就是做空。就是通过稳定币的波动率,对它进行做空,一定会有某个稳定币脱锚的,这个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现在我们也能够看到整个香港地区的稳定币牌照基本上也缩小到很小的一个范围,可能就只会一开始就批1~2张。另外很多科技公司在下一轮的稳定币牌照申请当中都已经缺席了。
通过发一些港币稳定币或者其他主权货币的稳定币,然后去做这个事情,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成立的,就是现实生活中港币本身就是美元的稳定币,但是港币会不会有脱锚的风险呢?所以我觉得这个是第一点。
第二点,关于股票。可能大家也知道今年3月份的时候有jellyjelly的一个事件。当时Hyperliquid的协议金库差点爆仓,所以后续如果很多的平台都去做所谓的链上化,其实也是会存在一些爆仓等相关风险,我觉得这一块的话其实也是一个隐患。
第三点,我们能看到目前在国内所谈论的RWA更多时候是一个概念性的噱头。我们还是要区分真正的资产上链和噱头之间的区别。
比如说几类商品,咱们一看就知道是伪命题。第一个估值与处置高度依赖于线下场景的,比如说艺术品、稀有收藏、诉讼权益,这些东西它都会依赖于一些主观的判断或者是法院的判决。所以即使做成了一些RWA,也是不能够去解决一些流动性或者是价值确认的问题。
第二类就是生物周期比较显著的一些资产。之前我记得3月份还是2月份,国内当时提出了一个叫马陆葡萄的RWA项目。当时我们看了以后也是气笑了。他把葡萄去上链发行,但是它其本质上面是不具备可兑现性的,因为RWA的核心价值是在于一个可确权可并现。但是葡萄背后对应的是一串葡萄,还是未来的收成?该如何去对付如何交易,我买了一个RWA,我到底是拿到一斤葡萄还是拿到什么?
另外,葡萄这种生物性资产是存在一个自然市场的损耗周期,它坏了怎么办?这代币是自动销毁吗?怎么样去履约?这类资产我觉得它是没有一些可持续的清算逻辑。
第三类就是Teddy刚才说的一些非标的信用或者是小额的债券。这种小微企业它的应收账款,发了RWA是没有人买的,其实链上的登记不能够去替代信用的管理,所以一定还是要找强信用的企业,背后有强力的背书,才会有一定的可能。
第四类就是一些高规格门槛的资产,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数据的。比如说你一个国企下面的自来水公司对吧?500万居民用户的用水数据,它可能相当于是无形资产,然后并入到财务报表。但是首先你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民用的数据,它值不值钱?第二,如果涉及到一些医疗或者居民的一些隐私数据,它能不能出境?第三,还有一些国企的特许经营权。这个东西是没有办法去转让和变现的。所以你再拿这种东西去包装成一个RWA的话,那纯粹就是自欺欺人,大家自己开心,但实际没有任何的作用。
所以这个是我觉得真正能够上链的或者是具备一些硬估值、强现金流的,可能就是像一些国债、货币基金、不动产等等,还有包括黄金。其他的目前所推的那些,我认为都是伪命题。
Aster:
其实刚才的两位嘉宾老师分享了非常的多,我觉得已经涵盖了大部分,但我还要补充几点。
第一就是刚才有很多老两位老师也都提到了,流动性不足的是非常不适合做链上的,我们可以回看历史,像艺术品和房地产这两个,我们从现在的角度上来看,可以说就是失败案例。这里面很有意味的是,其实艺术品曾经在一段时间曾经以NFT的形式非常火。当时有很多包括传统艺术家、数字艺术家,都曾经在这上面就是大展拳脚。
但是经过了一轮短暂的泡沫之后,很快就销声匿迹。甚至现在可以说整个NFT赛道已经完全凉透了。为什么?其实就是遇到了刚才老师们所说的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但是我们链上的优势是什么?链上我们是7×24小时全天高频交易的,它非常不适合这类东西,其实房地产也是一样的。
从RWA这个词刚出来时,最早一批搞RWA的就是房地产。甚至我都知道好几个专门做房地产RWA的项目,但是大家搞了几年了,这周期都跑了一两轮出来了,到现在还是一地鸡毛。那么它是跟艺术品有一样的问题,就是流动性太差了。可以说历史向我们证明了具有这种特质的东西,它就是不适合做链上。
除此之外,有一些我们叫非标准化债权的东西也是不适合上链的。比如说现在我们看到有很多的金融衍生产品,比如说美债、股票,特别是美股,大家都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做链上了,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在里面也有参与,然后试水的也有很多了。
我就从交易所的角度上来说,最近我们交易所其实上了一大堆的币股,还有币股的平台,他们本质上就是把这个美股代币化之后再进行链上发行。然后比它更早的是美债,这两个算是现在大家见到最多的RWA类型,使用也更加广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如说非标准化债券,像是哪个公司的债权,这种东西你说它能够链上吗?它也不能,它虽然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但是因为它显然不是一个会高频交易、高频流通的东西,那么也有问题,所以不具有标准化定价方案的东西,它是不适合做链上的。我们刚才提到的艺术品算是其中之一。另外,比如说某一个基金的私募股权,那这个能做链上吗?其实也不好做,因为基金的资产本身不透明的。
还有一个就是IP。其实这个也是前两年有人提过的东西,就是文化IP的RWA化,也是没有做起来。我想它的原因也是因为它的定价实在是过于不透明的,IP定价这种东西,它本身上它没有个标准,它不太方便做一个透明化的定价,就不方便做链上。
所以,我们最终还是要定价基准高度透明,同时它又对高频交易有强烈需求的才适合做链上。那么现在能留下来的也就是现在稳定币、 币股、美债还有一部分的金融衍生品,这一类是非常适合链上的,除此之外的都不适合上链。
主持人Eva:
刚才三位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一下,一些资产可能是因为一些合规问题等不适合上链。但是像国债、地产我们知道这些都是一些慢资产,现在既然已经上链了,在链上市场7×24小时运转,那么当节奏错位的时候,作为投资者应该怎么样去避免去陷入“流动性幻觉”?我们应该怎么去判断资产的实际价值?
Vincent:
我前面听了大家的几位嘉宾的说法,我觉得这里面大部分我是同意的。只是有一点我有些不一样的想法-关于什么东西能够RWA化。大家肯定是期待说这个东西RWA之后它就流动性很好,不管是从钱换成资产还是资产换成钱,总之就是有非常好兑换效率。
但是其实在金融市场里面,它因为毕竟还是多层次的结构。就像是一级的早期股权它就是流动性不好的,但是你说一级的早期股权有没有份额的概念,有没有流动性的概念,然后现在是不是存在各种各样的更创新的结构,他们愿意给一级市场去提供更好的流动性,这个肯定是存在的。就是一个资产它的流动性不好,这个是一个性质,但是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想办法去把它改变的。
那么其中一个方式,其实在原来大家没有链上的这种可选项的时候,大部分大家选ABS。这就是在美国的金融市场,在衍生品市场那边,其实ABS是一个巨大的市场,ABS里面各种各样的asset都有的。
刚才有提到像是艺术品和IP很难做很好的流动性。比如说莫奈的画作,每幅都不一样,但是是不是有一个相对公允的价格?所以最后在艺术品行业对于画作,就发明了另外一个市场叫做版画市场。版画市场实质上是原作市场的一个衍生品市场,然后版画市场是产生交易的,版画市场是一个原作的,你可以认为是个IP授权,但在版画市场里面就因为它是版画,小的印的,然后可能印几百份到几千份不等,你就会产生交易。实质上这也是NFT在上一个周期大家还会去关注的原因,它的原理其实很像当年的版画市场的状态。
我认为在传统金融市场能够通过电子化交易来完成的交易,理论上都是能够被RWA化的。
在当年的ABS这样的市场里面,实质上因为大家尝试过无数的asset,最后被留下来的asset就被证明是有效的。在房地产那边就是reits是有效的,所以reits一直留在现在。reits作为一个巨大的ABS市场,就是有效的。
我觉得要探讨的话,其实要探讨到一个更深的问题,就是在金融市场里面有两个核心根本原理,一个叫做流动性在找资产,另外一个是资产在找流动性。就是有一些流动性是在正规的渠道或者在他们的风险偏好里面,其实找不到资产投资,所以他们就是要不断的找各种各样的资产,他可能是追求高回报,可能是追求避监管,所以就是流动性要去找资产。实际上这件事情是加密市场能够发展的这么大的最核心的原因,因为其实加密市场里面,虽然我们大家不断在推进合规化,但是有大量某种程度上在现在的非常严格的监管环境下面,找不到资产的流动性,而这些钱其实全在加密市场,所以这个是第一个底层原理。
第二个底层原理叫做“找不到流动性的资产在找流动性”。 刚才我们讨论的第三个和第四个问题,实际上在讨论这个事情。很多RWA实质上在传统金融市场找不到流动性或者流动性不太不够好,所以就通过RWA的方式找一点流动性。这里面当然有很多结构创新,有各种监管、架构创新什么的,反正大家都拼命想。但是它一定因为金融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最后会留下来一批。可能是来自于ABS市场,也有可能是原生的RWA资产,我觉得这个是我看到的状态。
我记得CZ在大概一个月前,在香港说“有些东西RWA化没有意义“,但是实质上我觉得这是取决于RWA的结构。
比如之前提到的葡萄的那个例子。RWA弄葡萄肯定是不对的,但可以弄葡萄园,因为葡萄园本来就是在金融市场里面是一个可交易的资产,而且大家一开始是通过合同来做的,葡萄园主相互之间交易的其实还是权益。
但是如果现在,比如说我们大家都是这些合同,这些数据,所有的资产,因为这也是区块链的优势,对吧?它是数据透明的,它是明确确权的,它是不可篡改的。这个东西就是把这些东西通过区块链的方式在线上呈现为某一种权益,让原来可能不能投资葡萄园的人去分享投资葡萄园的收益。
Aster:
其实刚Vincent关于流动性的这一块已经说了很多,我稍微补充几句。一个就是RWA毕竟需要在底层绑定一些实体资产,这些实体资产都有它自己的市场。比如说,我现在做币股了,那么除了在纳斯达克、纽交所这边交易,它在RWA那边还有一个独立的市场,这两个东西的价格应该是严格锚定的,但是因为它的实体交易市场不是一个7×24小时的,所以在中间的时段上,它会时不时的出现一些价格脱锚,脱锚的程度不是太大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不会构成一个太大的流动性幻觉。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一个RWA资产的链上价格和它的底层资产的价格有可能会产生一个严重的脱锚。如果出现这种时候,那么你在链上看见的不管是高价格也好还是高流动性也好,它就是一个纯粹的幻觉。
基本上来说,我们认为当一个RWA市场上顺风的时候,一个token可以按照它现在实际价值甚至是溢价来成交,你比如说现在有个美股,大概是100块,我代币化之后,然后现在市场好,我现在要把价格给拉到120甚至什么130都有可能。
但是一旦到美股这边开盘前夕了,你就有可能又遭遇这种集中抛压,然后价格就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幅的波动。这种时候你看着是很高的流动性,但实际上这种流动性它都缺乏足够的深度,它可能只是有少数的做市商和不够多的交易者,是因为深度不够了而出现的一个临时的波动。
所以要避免踏入陷阱,一方面我们要随时关注RWA资产跟它底层锚定资产的一个价格,或者说价值上面的锚定程度。
然后我们也要注重它的一些清算的规则。比如说,如果价格跟实体资产产生脱节,或者说赎回机制这一块上面是有延迟的,那么要关注合规和透明化,还有审计这一块上面。通常情况下,当一个资产在透明度和审计这一方面做得越好了,风险就越低。
这里面包括它RWA平台上面的真实资产,它的底层资产的持仓怎么证明,平台上是否有一个第三方的审计。合规做得越好,透明度越高,我们作为一个交易者或者一个使用者,我们来判断它真实流动性的可靠性就越高。
总结来说,链上的流动性高并不一定代表资产的真实流动性,因为链上本身就是会产生更高的波动性和更高的溢价,它是有可能带来一种我们叫假流动性现象。
主持人Eva:
说了这么多RWA的市场机会和投资者收益,大家可能也会好奇,它除了带来一个新的投资方式之外,可能会对传统的金融体系产生怎么样的影响?接下来的这个问题我想请Teddy还有雪球分享一下。你觉得RWA会重塑哪些传统金融规则?
Teddy:
我觉得第一规则当然是监管,其实监管怎么去看这些新的RWA,然后监管可能是指美国监管,然后也包括比如说香港监管,甚至包括中国内地,但中国内地的可能还是比较早期,最主要的还是香港跟美国。
所以一旦RWA起来以后,肯定会有一个监管大的变化,所以大家可以看最近美国频繁的在进行一些监管政策制定,包括香港,包括对稳定币的监管,包括对资产类型的监管。其实我觉得对行业的影响还挺大,完全是监管政策决定了RWA这个方向是怎么走。
第二个可能还是在金融支付这一块,这也是RWA一个非常核心的地方。因为现在跨境支付大家都是Swift,RWA在一定程度上会取代它。所以包括最近不是有很多稳定币的链,然后这些稳定币的链有些还是有传统金融机构在参与的,比如说Visa。
雪球:
我觉得从用户的角度来讲,RWA也能改变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因为就是说这个概念是真实世界的资产上链,其实就跟原来讲的什么万物上链啥的可能都差不多,大家现在讲的可能都是币股或者是房子,然后这种大的资产上链,可能会像一个defi一样去挖矿,然后去拿到一个基础的收益,加上可能以后平台币的收益叠加。但现在我认为一些比较增强型的RWA的创新,可能币股或者是房子这种东西可能太大了,然后还有一些创业者去发展了一些比较小的东西,去发展游戏方面的,包括基金也看到有将游戏皮肤、CS皮肤和Dota的皮肤这种饰品进行一个上链的操作,打通web2和web3游戏的通道。
我在推特上也看到有KOL说要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上链,然后去发展一个RWA项目。我觉得现在整个RWA的生态应该是给整个web3一个新的方向。一个是给你大资金挖矿,去跟币股结合,给你提供一个流动性。
还有一些小创业团体可能有更多的想法。你看今天可能有游戏,明天可能把古董商店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你意想不到的东西上链。
我觉得这方面的创新还是重要的。也是由于现在监管越来越清晰了,越来越友好了,机构也越来越多了,我觉得可能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机构去支持一些这方面的创新。
主持人Eva:
谢谢雪球,我们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未来12个月中,RWA市场里最值得关注的一些里程碑或者是趋势可能是什么?你又最期待哪一类的突破?我们先请Vincent从投资趋势的角度给我们展望一下。然后Oliver也请从这个市场还有交易层面看看有哪些期待,最后也请雪球补充一下社区层面的一些观察和希望。
Vincent:
我个人因为也是每天在市场里面交易,我们毕竟有一个liquid fund,我觉得12个月的周期是有点长,因为如果拉到12个月的话,是不是大概率我们会撞到一个熊市?
那么我们先不谈RWA市场,因为如果你一旦进入熊市的话,大家回顾上一个熊市,所有的投资主题都不是投资主题,每种资产都崩掉,每个人的信心都没有。
但是在底部的时候,那个时候就会开始推动一些事情。所以,第一我会觉得说如果拉到12个月,我们大家大概率会撞到一个熊市,然后接下来我们希望在底部,还是有很多团队愿意去尝试各种各样的方式,把现在在ABS市场里面的一些成功验证过的东西能够搬上链。
接下来在底部,比如说监管也能够松绑。然后流动性,其实刚才谈到的很多问题,链上的RWA的对应的小池子不够大的问题,就是市场深度问题。因为有市场深度问题,所以可能碰到暴涨暴跌,但是RWA又因为有一个实体相关的这样子的资产,所以就是希望它能够价格稳定,不要那么大的波动。
当然波动大的对于比如说一些炒家来讲肯定还是好的,他们觉得说是可以挣钱的。但是对于我们真正真的要去做这个项目的人,肯定是希望它价值是相对稳定的。
所以在底部时,我们会期待监管的松绑,然后有更多的流动性能够进入RWA市场,这个池子不要经常被击穿。那么现在我们只看到稳定币,然后我们现在逐步看到有人在推动,比如说像Robinhood、纳斯达克都在想办法去拥抱代币化的股票。
那么这些事情我认为可能在一年之内本来就会发生的,但是更多的创新就要看到更多的金融资产能够上链。比如说债券,比如说我们希望不是只看到稳定币,我们希望在这里看到一个外汇市场。当重要的、大的金融市场逐步都上链了,然后都在这边实现了很好的稳定的运行的时候,我认为这已经就到达里程碑了。
后面就要看更多的AB能够不断的上链,同时再做更多的创新,去把原来没有在ABS领域的,其他的一些我前面举到的一些例子,这种资产再搬上链,我觉得大概有这么几步这些。
反正12个月如果要完成这样一个路线图,时间肯定还是稍微有点短。但是RWA市场往前走,应该大概率是往这些方向去。
雪球:
RWA市场规模从年初的86亿飙到现在的200多亿美元,我觉得200多亿美元的资金还是很小的。从社区的角度来讲,我觉得RWA依然是处于一个概念阶段,就是说社区可能并不关心他把什么上链,不管是是币股也好,还是债券也好,社区并不关心这个。社区真正关心的是RWA能不能给大家创造一些财富效应。然后可能更关心有哪些平台能够跑出来,它的平台会不会发一些代币,会不会产生一些造富的效应,带来更多的玩法,我觉得是这个样子。
主持人Eva:
好的,大家通过今晚的讨论,我们其实可以看到RWA正在把传统的资产带上链,让Defi和Tradfi更紧密的连接,它不仅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收益,还有流动性机会,也在慢慢的改变金融规则,让资本更透明更高效的去运转。当然,RWA的发展仍有节奏,合规和风险和这些方面的一些挑战,还是需要大家去关注。
我们最后也再次感谢Vincent、Oliver、Teddy、Aster还有雪球的精彩分享。同时再次提醒大家,我们下一场的AMA将会在本月的25号晚上7点再次准时开播,欢迎大家关注Cointelegraph中文频道,我们不见不散。
相关推荐:《CT中文·币圈开麦》 | 内行人视角下的加密资产轮动,ETH走强与山寨币选币策略
原文: 《 《CT中文·币圈开麦》 | RWA风口已至:重塑金融秩序的链上革命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