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将成为“全球交易的结算底层”?

CN
PANews
关注
4小时前

近日,在 2025 年香港金融科技周上,渣打集团首席执行官 Bill Winters 表示,几乎所有全球交易最终都将在区块链上结算,所有货币也都会实现数字化,“而且我们认为,香港领导层也认同这一观点,港元稳定币将促进更多跨境数字贸易。”据 Ledger Insights 报道,在香港市场,渣打已参与稳定币与通证化存款项目。

Winters 在演讲中指出,这不仅是一场银行技术的演进,更是全球金融体系颠覆性变革的历史性时刻。近年来,渣打在数字资产与区块链领域持续加大投入,从加密资产托管到通证化产品,从跨境结算到稳定币项目,布局动作频繁。

据《金融时报》报道,渣打于 2025 年年中宣布推出比特币与以太坊的机构现货交易服务,成为首批直接提供加密交易服务的大型国际银行之一。在合作方面,渣打与加密经纪商 FalconX 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其银行结算体系为机构客户提供跨境加密流动性支持。该行还在欧洲设立了新的数字资产托管实体,以应对欧盟即将实施的 MiCA 监管框架。

区块链为何可能成为“全球交易的结算底层”

区块链所具有的“可追踪、可验证、可编程”特性,将使其有望取代现有的跨境支付和结算网络。Winters 预测,资产通证化浪潮将推动市场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渣打银行数字资产研究主管还预测,到 2028 年,通证化货币市场基金和公开交易的股票市值可能达到 7500 亿美元。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国际清算银行的联合研究数据,在受访的 80 多家央行中,超过 90% 正在研究或测试数字货币。这一趋势表明,货币与交易的“上链”已不再是远景,而是各国央行与银行体系共同推动的技术演进。

学术界也指出,区块链在跨境结算中的潜在效率远超当前的 SWIFT 等系统。Theseus 上发布的一篇论文认为,区块链可将结算时间从“数天”缩短至“分钟甚至秒级”,显著降低交易成本,并实现实时、不可篡改的记账与合规自动化。

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资产负债表,而是延伸至技术标准与结算架构层面。区块链成为交易底层,意味着银行的角色可能被重塑。

上个月,Robinhood 首席执行官弗拉德·特内夫 (Vlad Tenev) 将通证化比作一列“货运列车”,预计未来五年内将在主要市场得到广泛应用。贝莱德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 (Larry Fink) 在四月份表示,他相信所有资产类别——从股票和债券到房地产——最终都可能被通证化,并称之为投资领域的“革命”。

银行业与区块链:替代还是共存?

实现全球交易链上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试验过程,尤其是在清算互操作性与合规标准尚未统一的背景下。这意味着大型银行在拥抱创新的同时,仍需在监管框架与风险控制之间保持微妙平衡。渣打的实践正是一场“规则范围内的实验”。

传统银行在区块链化进程中仍面临根本性挑战,彭博社分析认为,随着通证化资产带来交易自动化与智能结算,银行的“中介角色”将被削弱。这将迫使银行寻找新的盈利模式——例如转型为数字资产平台、托管与合规服务提供商,或为机构客户构建端到端的通证化基础设施。

渣打的目标并非取代加密原生企业,而是“与它们共同构建下一代金融市场”。这种合作态度反映出传统金融机构与去中心化生态之间正逐步形成“共生结构”——银行为加密企业提供监管与流动性通道,而加密企业为银行带来创新动力与新客户群体。

根据 Ledger Insights 分析,亚洲市场,特别是香港、内地和新加坡,将成为这场全球金融“上链”浪潮的前沿阵地。香港已启动跨境稳定币试点,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也正在推进机构级通证化资产框架“Project Guardian”。区域金融中心的监管友好性与开放态度,为银行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提供了理想土壤。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