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la稳定币YU二度脱锚 稳定币真能“稳”吗?

CN
4小时前

Yala旗下稳定币YU在本周一(11月17)早间4点15分到5点之间再次出现明显脱锚,价格快速下跌至0.64美元。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截至周一下午3点,YU的价格为0.4869美元,市值约4373万美元,24小时内跌幅达47.75%,交易量仅1.265万美元,下降98.53%。  


在本次脱锚发生之前,Defi社区Yam就在11月15日时在X平台提前做出警示,表示“观察到Yala稳定币YU出现危险信号。某个与Yala关系密切的地址正在从Euler上的Yala Frontier市场中全额借入USDC及大部分YU资金,尽管利率持续位于高位,但始终没有还款动作。目前市场资金利用率已达到100%,这意味着lender无法提取任何流动性。” 


事实上,这已经是YU在短短两个月内第二次发生脱锚。9月中旬,攻击者利用LayerZero多链桥的漏洞或私钥权限,未经授权铸造了约1.2亿枚YU。其中约7.7万枚YU被转换为等值USDC,并进一步兑换为1501枚以太坊(ETH)并分散至多个钱包。事件发生后,YU价格一度跌至约0.20美元,远低于挂钩目标1美元。


为应对危机,Yala暂停了“Convert”和“Bridge”功能,并与安全公司联合调查,同时强调比特币抵押资产未受损。


稳定币作为加密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核心价值在于与法币或其他资产挂钩,以提供价格稳定和流动性保障。然而,近年来多起稳定币脱锚事件显示,即便是号称有实物或加密资产抵押的稳定币,也可能出现价值偏离目标价格的情况。


脱锚的根本原因通常可以归结为三类:抵押不足或质押资产波动、市场流动性压力、以及智能合约或操作风险。


首先,部分稳定币挂钩背后依赖的抵押资产可能存在价值波动或抵押不足的情况。一旦市场大幅波动,抵押品的市值无法完全支撑发行量,稳定币就可能失守挂钩。


其次,流动性不足也是脱锚的重要触发因素。在交易所、AMM或借贷平台中,如果稳定币可兑换的资金池有限,当大量用户集中兑换或借贷时,市场吸收能力不足,会造成价格快速偏离。尤其是跨链操作频繁或流动性被特定地址集中占用时,脱锚风险进一步放大。


此外,技术和操作层面的漏洞也是稳定币失稳的重要因素。智能合约错误、私钥泄露、未经授权铸造或多链桥安全事件,都可能在短时间内增加市场上流通的稳定币数量或限制用户提款,从而破坏挂钩机制。DeFi市场的高杠杆和自动化策略也可能在价格波动中触发连锁效应,使脱锚加速发生。


目前,为了防止脱锚事件发生,不少项目方正在尝试储备证明、超额抵押和实时审计等措施。这些创新标志着稳定币从算法幻想向透明、信任建设机制的转变,但投资者也得明白,在加密市场中,1美元的稳定性从未得到绝对保证。


稳定币脱锚的最早例子是2018年的NuBits事件。NuBits于2014年推出,声称无需法币储备即可维持1美元稳定价格,其核心机制是依靠算法调节供应量,并通过“信托货币”(NuShares)维持系统平衡。  


但是2016年,当比特币(BTC)市场进入牛市后,大批NuBits持有者为了追逐比特币的涨幅而集中抛售NuBits,导致其锚定被打破。2018年,在加密市场大幅下跌之际,NuBits也开始面临抛压,由于缺乏真实抵押与外部资金支持,系统无法维持买入支持价,导致代币迅速失守1美元,最低跌至0.2美元左右后价格长期无法恢复。 


2022年5月,TerraUSD的崩溃成为稳定币史上规模最大的灾难之一。当时大型资金从Anchor协议撤出约 3.75亿枚UST,迅速削弱市场信心。投资者开始大规模抛售,UST跌破1美元,引发恐慌性赎回。为了恢复挂钩,系统不断增发LUNA以回购UST,但随着抛压增加,LUNA的供应量在短短几天内从约10亿枚暴涨至数万亿枚,价格随之暴跌至近乎归零。


法币抵押稳定币同样经历过脱锚。USDT在2018年一度跌至约0.8美元,源于市场对其偿付能力的担忧;而USDC在2023年硅谷银行倒闭后也短暂失守1美元。 


在刚刚过去的10月,Ethena Labs发行的合成美元稳定币USDe的价格在币安(Binance)平台也曾一度跌至约0.65美元。事件的核心原因并非Ethena协议机制失效,而是币安在极端行情中出现了价格源异常。币安使用自身订单簿作为定价依据,但其深度不足,在巨幅卖压下被快速拉动,进而形成偏离真实市场价格的“局部性脱锚”。 


稳定币旨在提供可靠性,但当它们脱钩时,可能会给投资者和更广泛的加密市场带来严重风险。以下是投资者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风险:


财务损失: 脱钩可能导致价值不可逆的损失。对于稳定币来说,其年度风险水平高于传统银行,从而增加了投资者遭受财务损失的可能性。


监管和声誉风险: 稳定币市场接近3000亿美元,主要由USDT、USDC和USDe等主流币主导。监管审查的日益严格引发了对发行方金融稳定性的担忧,同时也凸显了主流采用仍然有限。


系统性影响: 单一稳定币的崩溃可能引发整个市场的连锁动荡。例如,Terra 崩盘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同时冲击了相关的 DeFi 系统,凸显出加密生态中各环节高度互联,风险具有放大效应。


多次稳定币崩盘显示,美元挂钩数字资产既具发展潜力,也存在显著脆弱性。


每一次失衡都暴露出流动性不足、抵押品质量低以及对算法过度依赖等问题。有分析认为,为降低风险,稳定币发行方应强化抵押机制,采用超额抵押模式,并优先配置高质量、流动性充足的资产。同时,提高透明度,包括提供储备证明、定期独立审计,以及明确披露储备和赎回政策。后备基金亦可在市场突发抛售时发挥缓冲作用,稳定币挂钩水平。 


相关推荐:加密货币周末大跌,比特币(BTC)短时抹去2025年涨幅


原文: 《 Yala稳定币YU二度脱锚 稳定币真能“稳”吗?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