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代理需要身份,而零知识证明是解决方案

CN
coindesk
关注
3小时前

这是一个关于人工智能和信任的有趣时代。越来越多的投资公司正在使用人工智能代理来审查研究笔记和公司文件。人类被要求交出越来越具侵入性的生物识别数据,如面部扫描、声音样本和行为模式,仅仅是为了证明他们不是机器人。一旦这些数据被释放,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令人信服地伪装成真实的人,从而击败那些旨在将他们排除在外的系统。这使我们陷入了一场奇怪的新军备竞赛——验证越具侵入性,泄露时的风险就越大。那么,我们如何验证我们真正面对的是谁(或什么)呢?

在要求人类透明的同时接受机器的不透明是不可理喻的。无论是机器人还是在线人类,都需要更好的身份验证方式。我们不能仅仅通过收集更多的生物识别数据来解决这个问题,也不能通过建立集中注册来代表网络犯罪分子的大型蜜罐。零知识证明提供了一条前进的道路,使人类和人工智能都可以在不暴露自身以防止被利用的情况下证明他们的凭证。

信任赤字阻碍进展

缺乏可验证的人工智能身份会带来直接的市场风险。当人工智能代理能够冒充人类、操纵市场或执行未经授权的交易时,企业理所当然地会犹豫不决,不愿大规模部署自主系统。实际上,在较小的数据集上“微调”的大型语言模型(LLMs)产生有害输出的可能性是基础模型的22倍,而绕过系统安全和伦理防护措施的成功率——这一过程被称为“越狱”——在生产就绪系统中增加了三倍。没有可靠的身份验证,每一次人工智能交互都更接近潜在的安全漏洞。

问题并不像防止恶意行为者部署流氓代理那样明显,因为我们并不是面对单一的人工智能界面。未来将会出现越来越多具有更大能力的自主人工智能代理。在这样一个代理的海洋中,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正在处理什么?即使是合法的人工智能系统也需要可验证的凭证才能参与新兴的代理对代理经济。当一个人工智能交易机器人与另一个机器人执行交易时,双方都需要对对方的身份、授权和问责结构有保障。

这一方程式的人类方面同样存在问题。传统的身份验证系统使用户面临大规模数据泄露,过于容易地允许专制监控,并为大型公司从销售个人信息中获得数十亿美元的收入,而没有补偿生成这些信息的个人。人们理所当然地不愿分享更多个人数据,但监管要求却要求越来越具侵入性的验证程序。

零知识:隐私与问责之间的桥梁

零知识证明(ZKPs)为这个看似棘手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ZKPs允许实体(无论是人类还是人工智能)在不暴露基础数据的情况下证明特定的主张,而不是揭示敏感信息。用户可以证明他们超过21岁,而无需透露他们的出生日期。人工智能代理可以证明它是在伦理数据集上训练的,而无需暴露专有算法。金融机构可以验证客户符合监管要求,而无需存储可能被泄露的个人信息。

对于人工智能代理,零知识证明(ZKPs)可以实现必要的深层信任,因为我们需要验证的不仅是技术架构,还有行为模式、法律责任和社会声誉。通过ZKPs,这些主张可以存储在链上的可验证信任图中。

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可组合的身份层,跨平台和司法管辖区工作。这样,当一个人工智能代理展示其凭证时,它可以证明其训练数据符合伦理标准,其输出经过审计,并且其行为与负责任的人类实体相关联,所有这些都无需暴露专有信息。

ZKPs可能会彻底改变游戏规则,使我们能够证明我们是谁,而无需交出敏感数据,但采用仍然缓慢。ZKPs仍然是一个技术小众,用户不熟悉,并且纠缠于监管灰色地带。更糟糕的是,从收集数据中获利的公司几乎没有动力去采用这项技术。然而,这并没有阻止更灵活的身份公司利用它们,随着监管标准的出现和意识的提高,ZKPs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可信人工智能和数字身份时代的支柱——为个人和组织提供一种在平台和国界之间安全透明互动的方式。

市场影响:解锁代理经济

生成性人工智能每年可能为全球经济增加数万亿,但其中大部分价值仍被身份验证障碍锁住。这有几个原因。其一,机构投资者在将资本投入人工智能驱动的策略之前需要强有力的KYC/AML合规性。其二,企业在允许自主系统访问关键基础设施之前需要可验证的代理身份。监管机构在批准人工智能在敏感领域的部署之前要求问责机制。

基于ZKP的身份系统满足所有这些要求,同时保留了使去中心化系统有价值的隐私和自主权。通过实现选择性披露,它们满足监管要求,而不会创建个人数据的蜜罐。通过提供加密验证,它们使自主代理之间的无信任交互成为可能。通过维护用户控制,它们与新兴的数据保护法规(如GDPR和加利福尼亚隐私法)保持一致。

该技术还可以帮助解决日益严重的深度伪造危机。当每一条内容都可以加密链接到一个经过验证的创作者而不揭示其身份时,我们可以打击虚假信息并保护隐私。这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与人类创作的材料变得难以区分时尤为重要。

零知识之路

有人会争辩说,任何身份系统都代表着朝向专制主义的一步——但没有一种社会可以在没有识别其公民的方式的情况下运作。身份验证已经在大规模进行,只是效果不佳。每当我们上传KYC文件、提交面部识别或分享个人数据以进行年龄验证时,我们都在参与那些侵入性、不安全且低效的身份系统。

零知识证明提供了一条前进的道路,尊重个人隐私,同时实现复杂经济交互所需的信任。它们使我们能够构建用户控制其数据的系统,验证不需要监视,并且人类和人工智能代理都可以安全地互动,而不牺牲自主权。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