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本聪?我们都是中本聪

CN
1 個月前
或许正是因为比特币实现了去中本聪化,才能发展至今。

撰文:Jessy,金色财经

「谁是中本聪?」——这或许是加密世界发展史中,最大的一个谜题。

近两年,关于谁是中本聪的讨论热度已经降低。在比特币社区内,比特币生态的发展,技术的更迭是更为重要的事情。谁是中本聪或许并不重要,毕竟中本聪消失后,比特币在核心开发团队的维护下,一直平稳运行着。

不过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人牵起个由头,去寻找中本聪,或者是自称自己是中本聪。这一次,美国的 HBO 推出了纪录片《Money Electric:The Bitcoin Mystery》,该纪录片把比特币的核心开发者 Peter Todd 认定为中本聪。这一结论在加密社区中被当做笑料,Peter Todd 本人也在 X 上否认了这一结论。

根据中本聪从 2008 年到 2011 年在互联网上留下的印记可以看出,中本聪是一位深谙一名密码学极客,他行事缜密,和任何人交流都会进行加密,从不透露个人信息。

中本聪究竟是谁?或许只有谁能转移那拥有超过一百万个比特币的钱包资产,才能够自证,但真正的中本聪想要的正是隐藏自己。或许正是因为比特币实现了去中本聪化,才能发展至今。

我们都是中本聪

在《Money Electric:The Bitcoin Mystery》中,导演用了大量的镜头去展现了一群长期的比特币信徒做的事情。不仅仅是介绍了这些围绕在比特币周围的核心人物做了些什么,纪录片还展现了围绕比特币的公司做了些什么,如 Blockstream ,该公司致力于推动个人、公司甚至国家采用比特币。

而且,影片还呈现了加密货币发展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区块大小之争、以太坊和山寨币的兴起,以及美国政府的一些监管等等。

该纪录片讲故事的水平是够的,用人的故事串联起来,生动地解释了比特币和其背后的加密文化,以及发展的历史。

该纪录片还有另一条线,也是其对外宣传的一大噱头,则是寻找谁是中本聪。纪录片用论据把最终答案锁定在了比特币核心开发者 Peter Todd 身上。而在纪录片结尾,导演和 Peter Todd 当面对质,Peter Todd 有点尴尬地笑着对着镜头说了一句「我们都是中本聪」。

Peter Todd,加拿大人,今年 39 岁,是 Bitcoin Core 的重量级开发者和密码技术顾问。据记录,2012 年 4 月,Peter Todd 才第一次提交比特币核心代码。

对于纪录片给出的「谁是中本聪」这一问题的答案,加密行业内的人都觉得是一个玩笑。Peter Todd 本人也在 X 上否定了自己是中本聪。

纪录片在寻找中本聪这件事上做得事情可能是错误的,只能算是加密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花边新闻,但这些年,关于中本聪是谁的探索从未停歇,有记者去寻找,也有人站出来自称是中本聪本人。

而中本聪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本人在加密社区中与任何人交流都坚持使用 PGP 加密和 Tor 网络。而那些留在网络上能印证个人身份的信息,如中本聪自称自己是一个日本人;在书面表达时,会使用英式英文;文风类似一些密码学的同仁;对外展示出来的一些踪迹上,拥有格林威治时间的作息规律,使用的电子邮箱在德国的免费邮箱服务器上等等。似乎都只是中本聪本人妄图去隐藏自己的一些故意露出的马脚。

但人们却妄图用中本聪留下的这些蛛丝马迹分析出其究竟是谁,比如有人认为日本的数学家望月新一是,主要因为他是日本人,另一个被认为是中本聪的日本人则是 Dorian Nakamoto;又比如,已故的密码学家 Len Sassaman 也被一些人认为是中本聪,因为 Sassaman 在 2011 年自杀身亡,这一年也正好是中本聪消失的时间,另一方面这则是这两人在技术贡献之间也有着重叠;另一个被大众认为可能的人是计算机工程师和法律学者 Nick Szabo,他在 1996 年的一篇论文中创造了智能合约的概念。 2008 年,他提出了去中心化货币的概念,还发表过一篇关于比特黄金的论文,被认为是比特币的先驱,并且他也是一个喜欢使用化名的人。

无论是找论据去证明,或是去反驳这些是否是中本聪。其实都是容易的,而中本聪究竟是谁,对于比特币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是中本聪」。

中本聪不是比特币的权威,而运行着比特币节点们的「我们」,使用着比特币的「我们」,才是在对比特币负责。

中本聪的消失,去中心化的第一步

中本聪不仅仅创造了比特币,还在最早期的几年内,维护和引导着比特币的发展。

美国时间 2011 年 4 月 26 日,中本聪向比特币核心开发人员 Gavin Andresen(其当时也是中本聪最活跃的助手)发送了最后一封电邮,并在信中明确表示,他已经将专注力「转移到其他事务上」。

此后 ,中本聪消失了,再未现身。

而在 2008 年到 2011 年的这三年多的时间内,他主要的行动轨迹如下:

1.2008 年 11 月 1 日,中本聪发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

2.2009 年 1 月 3 日,中本聪挖出了比特币创世区块,实现了比特币算法的「挖掘」并获得了第一批 50 个比特币。

3.惹怒 2010 年 12 月 5 日,维基解密泄露美国外交电报事件发生,维基解密被停掉银行卡等捐款渠道,比特币社区内呼吁维基解密使用比特币接受捐款,为了保护尚在襁褓中的比特币,中本聪现身「反对比特币社区向维基解密捐比特币」的社区活动。

4.2010 年 12 月 12 日,中本聪在比特币论坛中发表了最后一篇文章,随后便不再有公开发声,只通过电子邮件与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的少数人联系。

5.2011 年 4 月 26 日,和 Gavin Andresen 用电邮做了最后的联系。

而另一些沉淀在比特币发展历史中的细节则是,早期,中本聪作为比特币的首席开发人员,为比特币做了很多事情,但也基本上成为了比特币发展的「独裁者」。

比如,中本聪在 2008 年 8 月 18 日注册了网站 bitcoin.org,这是比特币最原始的社区论坛,也是一个开源的项目,中本聪在第一年内就对其代码进行了近 50 次更新。2010 年 8 月,比特币出现了代码漏洞,许多早期开发者们想要努力去补上漏洞,不过最后编写并发布补丁的人还是中本聪。

那时,中本聪是比特币的守门人,所有的代码都要由其最终敲定。而因为一些问题上的分歧,用户、开发者们,也开始了对中本聪的权威发起挑战。

如当时论坛上最火的一个帖子是有关「比特币之上能存在应用程序吗?」中本聪本人是支持侧链的,但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又如中本聪曾用一项名为 IsStandard 的策略规则来限制高级命令的使用,也遭到了一些人的谴责。

可见,在中本聪离开前的最后一年,人们对他的领导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有关中本聪和比特币故事的结尾是这样的,他从比特币的版权声明中删除了自己的名字。更新了 Bitcoin.org,在其联系页面添加了其他开发人员的姓名和电子邮件——包括 Gavin Andresen、Sirius、Laszlo 和 Nils Schneider ,并删除了自己的姓名和电子邮件。

后来,就是广为人知的, 2011 年 4 月 26 日,中本聪给 Gavin Andresen 发去了邮件,先后两封,最后一封邮件包含了比特币警报系统加密密钥的副本,这其实就给予了 Gavin Andresen 对安全通知的唯一控制权。后来 Gavin Andresen 似乎取代了中本聪成为了比特币的首席开发人员。2014 年,其也退出了比特币软件开发的工作,专注于其在 2012 年创建的比特币基金会的工作。

而目前比特币的开发,则基本上实现了去中心化。如 Bitcoin Core 团队这个比特币最知名的技术团队的运行逻辑是这样的:通过运行比特币 Core 这个开发软件,任何人都可以操作完整节点,为比特币做出贡献。正是这种权力分配可以防止任何单一实体控制比特币。

比特币并没有在中本聪离开后一蹶不振,中本聪的消失,正是兑现比特币去中心化的第一步。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