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风投面面观,一览10种类型的加密风投和经典话术

CN
PANews
關注
12 小時前

作者:rosie, 加密 KOL

编译:Felix, PANews

在加密行业,或许所有人都在某个时候不得不与风投打交道。有些风投的确是“及时雨”,但大多数情况并非如此。这里有一份实战指南,助你识别甄别风投机构。

注:本文纯属讽刺,不影射任何风投公司。如果你觉得被冒犯了,可能属于第1-9类。

1. “我们不支持空投”的风投

他们会一边鼓吹如何构建“真正的价值”,一边在锁仓到期后立刻抛售手中的代币。他们真正的意思是“不支持对你搞空投,但很乐意收集自己的空投”。这些人在自己的投资组合缩水 80% 时,还会对你大谈代币经济学。风投抛售俱乐部的第一条规矩就是不要谈论自身。

2. “请与我的营销机构合作”的风投

他们投资了 5 万美元,现在却试图通过强迫你以 6 万美元的价格聘请他们的“表亲”营销机构来收回这笔钱。该机构只有三个客户:你和同一家风投的另外两家投资组合公司。他们的营销策略是什么?从网红那里购买付费推文。

3. “主题驱动型”风投

自 2021 年以来就再没更新过投资主题。在你做演示的时候,他们一边大谈“Web3 社交”和“元宇宙基础设施”,一边在谷歌上疯狂搜索“什么是 TEE 技术”。不过眼下只要商业计划书里有“AI”字样,他们绝对会投资。

4. “创始人友好型”的风投

他们会花三周时间对你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让你填写 17 份表格,把你介绍给他们的整个团队,然后在该汇款的时候彻底消失。六个月后,他们会在推特上祝贺你从别人那里筹到了钱。

5. “以前在***传统金融公司工作”的风投

2022 年才进入加密货币领域,却总不忘自己曾在高盛工作过。可能现在在加密社区,但仍通过其领英上的经历来炫耀。他们的全部附加值在于“专业邮件模板”和“股权结构最佳实践”。他们从未用过硬件钱包,还问什么是 Gas 费。

6. “24 小时内要答复”的 FOMO 风投

数月来完全无视你的推介,直到看到另一家风投在推特上提及你的领域。他们就忽然私信你要求“紧急通话”。他们会给出糟糕的条款,并提出 24 小时的限时。即便你接受了,他们还是会花三周时间才把文件发给你。

7. “我们是长期持有者”的纸面风投

观看了一次 CNBC 对 Cathie Wood 的采访,她表示 BTC 到 2030 年将达到 150 万美元——于是他们就开始不断重申自己“着眼于长期”以及“与创始人在五年愿景上保持一致”。然而,一旦出现 30% 的跌幅,他们就会惊慌失措地抛售,并把责任推到“市场状况”上,称其“超出了任何人的控制”。不过,他们还是想要董事会席位。

8. 什么东西都没发布的“思想领袖”

自己从未推出过任何产品,却拥有 5 万粉丝,这些粉丝完全是靠重复别人的观点积累起来的。他们置顶的推文是关于“建设者文化”,但他们自己从未做过任何东西。他们会提出“为你提供咨询”,以换取项目 2%的代币。他们的建议通常是“你有没有试过让匿名的推特网红来谈论一下?”

9. “通常不会这么早投资”的风投

在种子轮投资你仿佛是在帮你一个忙,然后却要求 B 轮融资的特权。他们会要求每日更新、董事会控制权以及直接与你的开发团队联系。甚至会在周日晚上 11 点给你发消息:“快回答——「兰博基尼」什么时候能上市?”

10. 真正懂你的建设者

他们会提出恰当的技术问题。他们经历过多个周期。他们不会浪费你的时间。他们带来的价值远不止资金。他们理解你的愿景,因为他们自己也身处其中。

他们就像独角兽——你曾以为他们不存在,但当你找到一个,就再也不会选择其他机构。

在选择谁来投资你的项目时不要妥协。合适的合作伙伴不仅是成功的关键,也是六个月后说“我们正在转向为 DeFi 用户打造以 AI 为核心的 Web3 社交层”的关键(风投能带来的不仅资金)。

相关阅读:创始人融资“圣经”:加密风投的网络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HTX:注册并领取8400元新人礼
廣告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