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发布最严稳定币条例,首份RWA产业白皮书出炉了

CN
5 小時前

8月1日,备受市场瞩目的香港《稳定币条例》终于正式施行,以其严苛的实名制和高门槛,获得了“全球最严稳定币法案”的称号。香港在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领域也迈出了重要一步,首份RWA产业白皮书发布,RWA注册登记平台正式上线。这“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不仅揭示了香港在数字资产监管上的审慎与创新并存,也反映出全球加密格局正加速分化:大洋彼岸的美国正释放强烈积极信号,而香港与新加坡则在创新之余呈现更多防御姿态。


一、香港稳定币新规:全球最严的“实名制”与高门槛


香港《稳定币条例》的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落地实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强制持牌与高资本要求: 条例要求任何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的机构,或在境外发行锚定港元价值的稳定币发行方,均需施行强制持牌制,申请实体实缴股本不得低于2500万港元。


100%全额储备与独立托管: 明令全额储备,即发行方必须将100%储备资产配置于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和短期国债,同时这些资产需独立托管于持牌银行,每类稳定币须有独立储备资产组合,确保其与其他储备资产组合分隔。


严苛的KYC实名制: 在《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持牌稳定币发行人适用)》中,金管局要求持牌稳定币发行人采取有效措施识别和核实稳定币持有人的身份,客户需接受完整的客户尽职审查(CDD)程序并定期审查(如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等,至少保留5年),非客户持有人通常不需直接核实身份,但当监控发现与非法活动、制裁名单或可疑来源相关的钱包地址,且持牌人无法证明其风险缓解措施(如区块链分析工具)足以防范ML/TF风险时,持牌人需进一步调查并核实相关持币者的身份。


“全球最严”: 简而言之,为满足反洗钱风险,稳定币发行方不仅要验证用户身份、保留5年以上的实名数据,且不得为匿名用户提供服务,甚至在初期对每一名稳定币持有者也负有身份核实义务。金管局对此也作出了解释,助理总裁(法规及打击洗黑钱)陈景宏指出,鉴于目前业界的持续监察工具未能令金管局采信其可有效减低洗钱风险,且国际组织如国际清算银行强调防范稳定币洗钱的重要性,金管局将采取“风险为本但谨慎”的监管方式。


应用场景受限: 从场景来看,尤其是在实体场景的跨境支付中,几乎不可能对离岸账户中匿名持有者的身份进行实时验证,更遑论需涵盖大规模支付体系中的每一位持有者。从实际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此举基本将除银行机构外的其他类型申请者排除在外。


告别DeFi交互: 在这一法规下,香港稳定币也基本告别了DeFi协议交互,毕竟现有交互钱包都为匿名制,横向对比可开放使用的USDT、USDC,香港稳定币的竞争力将大幅度降低。


跨境管辖与VPN限制: 在《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框架》中,明确表明了持牌人必须遵守相关司法管辖区的法律与规管要求。发行人需要具备跨境运营的完整风控体系,禁止向存在稳定币禁令的国家及地区提供服务,其中甚至提到了持牌机构对VPN的识别,即使用VPN绕过监管将被阻止,可以看出,内地使用者仍将难以接入这一体系。


二、市场反应:港股概念股集体下挫,牌照申请“降温”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官网撰文《行稳致远的稳定币》,欲给狂飙的稳定币市场降温。


概念股回调: Wind(万得)数据显示,8月1日当天,A股、港股稳定币概念股集体下挫。港股耀才证券金融(1428.HK)跌近20%,云锋金融(0376.HK)跌逾15%,欧科云链(1499.HK)、连连数字(2598.HK)、国泰君安国际(1788.HK)、OSL集团(0863.HK)跌逾10%;A股四方精创跌逾5%。


发牌慢于预期: 金管局表示,在初期仅会批出个位数的牌照,且预计年内不会发放牌照,首批牌照将于2026年初发放。这与市场前期预测稳定币将从8月开始快速推进的观点有很大差距。


申请初筛机制: 财新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此次稳定币发行人的牌照将不会以申请人自行下载表格、统一提交书面申请的方式进行,而是会以类似邀请申请制来安排。


三、美国监管:与香港、新加坡的“冰火两重天”


与香港、新加坡的严格监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态度。


“Project Crypto”: 7月31日,SEC新任主席Paul Atkins发布名为“Project Crypto”的新政,提出了让美国金融市场全面上链的雄伟构想,明确表示将实现美国“全球加密之都”的愿景。


监管逻辑转变: 美国监管逻辑已然完全改变,从原有的打击式监管转变至包容性执法,并进一步向全链条、全框架政策支持迈进,从源头属性到重点应用、从平台构建到服务保障全都囊括在内。


四、RWA与银行数字资产业务:香港的未来方向


尽管稳定币监管严苛,香港在RWA(现实世界资产)和银行数字资产业务方面仍有积极进展。


RWA注册登记平台: 8月7日消息,《RWA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产业篇2025》在香港发布,系统地提出了RWA资产筛选的标准和框架。该报告指出并非所有资产都适合进行RWA代币化,“万物皆可RWA”是一个伪命题,而成功实现规模化落地的资产需要满足价值稳定性、法律确权清晰性及链下数据可验证性三大门槛。同日,RWA注册登记平台正式在香港上线,由香港Web3.0标准化协会发起,致力于实现RWA资产代币化的数据化、资产化和金融化全过程服务体系。Web3.0领域三项标准立项,包括《RWA代币化业务指南》《RWA代币化技术规范》《基于区块链的稳定币跨境支付技术规范》。


银行数字资产业务: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透露,截至2025年7月中,22家银行获准销售数字资产相关产品,13家银行获准销售代币化证券,另有五家银行获准提供数字资产保管服务。2025年上半年银行数字资产相关产品及代币化资产交易总额达26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33%,并已超过去年全年交易总额。


虚拟资产ETF: 8月7日,港股行情数据显示,所有香港虚拟资产ETF成交额约1486.049万港元。其中华夏以太币ETF成交额为827.011万港元,表现突出。


香港《稳定币条例》的正式生效,以其严苛的实名制和高门槛,使其获得了“全球最严稳定币法案”的称号。这无疑将对香港稳定币市场的发展带来巨大阻碍,使得稳定币链上自由流通基本化为泡影,也导致港股概念股集体下挫。然而,这种严格的监管也旨在防范金融风险,确保数字金融在法治之下运作。与此同时,香港在RWA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首份RWA产业白皮书发布,RWA注册登记平台上线,显示其在数字资产领域的多元化布局。与美国监管的包容性形成鲜明对比,香港和新加坡的监管策略,或许注定只能以差异化走出附属之路,而加密行业的“美国中心”式格局将进一步被增强。


相关推荐阅读:京东或无缘首批香港稳定币牌照?官方迅速澄清了!


原文: 《 香港发布最严稳定币条例,首份RWA产业白皮书出炉了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HTX限时狂撒18万U,注册即享1500U福利!
廣告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