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安全风险升级:黑客攻击频发与行业应对

CN
3 小時前

随着区块链技术与加密资产的广泛应用,其安全问题也愈发成为市场与监管的焦点。2025年上半年,多起重大安全事件暴露了当前生态中核心结构的脆弱点,同时,也促使行业加强监管、技术防护与合规标准。


ByBit大型失窃案 研究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加密货币服务被盗金额已达约21.7亿美元,超出2024年全年总额,这其中ByBit的15亿美元被盗事件居首。此类事件通常由钱包签名工具漏洞、冷钱包与“温热钱包”之间的转账流程不当等引发。


API漏洞与访问控制不足 安全研究显示,访问控制漏洞是2025年上半年被盗资产中的主要原因,约占记录损失的60%。此外,钓鱼攻击、恶意提示注入等新型AI驱动的攻击正在增多。


交易所热钱包与供应链安全问题 例如交易所BigONE的热钱包遭受安全攻击,损失约2700万美元。此次攻击被认定为供应链攻击, 攻击者利用服务器逻辑与生产网络的漏洞进行未授权提款。虽然私钥与冷存储未被攻破,但热钱包的操作流程与基础设施安全性被严重质疑。


基础设施防护滞后:热钱包、API接口以及签名工具等关键组件仍存较大安全缺口,运维与安全流程未跟上生态快速扩张的速度。


攻击技术升级:AI驱动的社交工程攻击、深度伪造等新技术被用于欺诈,难以仅靠传统防护手段完全阻止。


监管与责任归属不清:交易所或服务商在发生安全事故后的披露时间、补偿力度不一,导致用户信任易受损。冷钱包、热钱包责任边界与安全标准缺乏统一国际准则。


强化安全标准与审计机制 多家区块链安全公司与分析机构建议对交易所和钱包提供商建立更透明的审计制度,包括第三方安全审计、白帽漏洞赏金计划、热钱包与冷钱包隔离标准等。


零信任架构与访问控制升级 金融科技行业正在探索将零信任安全模型引入区块链/智能合约生态,以确保所有访问请求均需验证,多重权限控制,减少内部或外部滥用权限的可能。


加强跨机构合作与情报共享 区块链安全事件多为跨国、跨平台行为,攻击者资金流动复杂。通过公共-私营部门合作、共享黑名单/风险地址、实时警报系统等方式,可以提高发现与响应速度。


用户信任波动:频繁的安全事件可能导致投资者与普通用户对交易所或钱包服务商的信心下降,从而影响平台存款与活跃度。


保险与审计服务需求上升:随着资产被盗数额居高不下,保险公司与安全审计公司将成为重要服务商,与加密行业合作空间扩大。


监管政策趋严:多国监管机构可能针对热钱包、资产托管、跨链桥等重点领域出台更严格规范,施加处罚或强制标准,提高合规门槛。


2025年上半年区块链安全形势严峻,黑客攻击、热钱包泄露、访问控制缺陷、供应链漏洞与AI驱动诈骗交织在一起,已构成行业重大风险。市场参与者应当重视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引入成熟机制与标准,监管与行业应共同推动透明度与责任机制。只有如此,区块链生态才能在快速发展中稳固用户信任,迈向可持续的未来。


相关推荐:比特币(BTC)分析师预言:第九次看涨RSI信号触发后或将迎来35%暴涨行情


原文: 《 区块链安全风险升级:黑客攻击频发与行业应对 》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晒盈亏分50,000 BNB! 注册立返10%
廣告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