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Tia,Techub News
10 月 9 日下午,币安联合创始人何一在 X 平台发文「大的来了。」,并附上「PayPay 与币安日本结成战略联盟」,与此同时,币安创始人赵长鹏也在社交平台上同步发出与孙正义合照,引发业内广泛讨论。

这一连串动作迅速登上日本及国际财经媒体头条。市场很快意识到,这不仅是一次单纯的企业合作公告,而是一场资本与战略的双重布局。
根据官方公告,日本国民级支付软件 PayPay 已收购币安日本 40% 股份。作为软银集团旗下的明星产品,PayPay 拥有超过 7000 万注册用户,是日本现金less化运动的中流砥柱。而币安日本,则是全球最大加密交易所 Binance 在日本的合规子公司。这笔交易,不只是资本层面的交叉持股,更是一个强烈信号:加密世界正向主流金融体系的核心渗透。
一场从支付到区块链的握手
根据双方披露的信息,PayPay 与币安日本的合作将从最务实的环节切入:让用户能够使用 PayPay Money 直接购买加密货币,并可将卖币所得提现回 PayPay 钱包,用于线下扫码支付、线上购物或点对点转账。换言之,法币与加密资产的流通将第一次在日本的大众支付体系中实现闭环。
这是一场看似简单,却极具象征意义的整合。长期以来,加密货币交易与日常支付被严格区隔。即便在监管友好的日本,用户仍需在银行、交易所、钱包之间反复转换,流程繁琐、体验割裂。而 PayPay 的加入,意味着区块链资产正以一种「日常化」的姿态融入人们的生活。
PayPay 公司财务战略主管柳濑正义在声明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合作,为用户提供兼具便利与安全的数字金融体验。」币安日本总经理 Chino Takeshi 则回应称:「借助 PayPay 的用户规模与信任基础,我们将推动 Web3 服务真正走向大众。」这场合作的内核,不仅是渠道互补,更是理念的碰撞——加密货币不再只是投资品,而是金融生活的一部分。
软银的野心:从移动支付到金融中枢
如果从更宏观的角度观察,PayPay 的这一步棋并不突兀。自 2018 年成立以来,PayPay 一直是软银推动日本数字化支付转型的关键引擎。过去五年间,PayPay 从扫码支付扩展至理财、贷款、保险,逐步形成一个围绕「钱包」的金融生态。如今,它又将触角伸向加密资产——这既是金融科技发展的自然延伸,也是软银集团重启金融叙事的契机。
孙正义曾多次表达对加密资产与区块链技术的兴趣。据多方消息,币安创始人 CZ 早在去年就曾与软银高层会面,讨论潜在合作。如今 PayPay 的入股,或可被视作软银在「数字资产时代」迈出的正式一步。过去,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中国塑造了数字金融生态的雏形;如今,日本也在尝试属于自己的版本——一个由软银、币安共同打造的、带有区块链底色的金融基础设施。
币安的落地逻辑:监管与本地化的平衡术
而对于币安而言,日本市场的战略价值显而易见。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拥有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和较高的数字化普及率,但同时对加密资产的审查极为严格。币安日本自去年获得正式牌照以来,始终在寻求更深的本地化落地方式——既要合规,又要扩大用户基础。
与 PayPay 结盟,恰好为币安提供了一个突破口。PayPay 的支付基础设施与用户信任,为币安提供了「本地合法性」;而币安的区块链技术与全球流动性,又为 PayPay 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这也与币安近年来的全球战略相呼应。面对各国监管趋严,币安逐渐从「单打独斗」转向「本地协作」。无论是在法国、阿联酋还是泰国,币安都在通过合资、联盟或牌照合作的方式,嵌入各地金融体系。日本的这次合作,或许是这一模式最具标志性的案例。
成败的意义
这场合作的意义,远不止日本市场。如果 PayPay 与币安日本能顺利推出整合产品,哪怕只是让数百万用户通过熟悉的支付入口购买加密货币,那都足以改变全球对加密支付可行性的判断。
反之,如果用户兴趣寥寥,或监管收紧使项目受阻,也将说明另一个事实:加密货币距离“日常生活”仍有漫长距离,公众需要的依旧是稳定、简单、可预期的支付方式,而非充满不确定性的资产。
因此,这不只是一次商业合作,更是一场关于未来金融形态的赌局。孙正义与 CZ 在赌——区块链是否能被主流支付驯化,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基础设施;而日本,则在用现实的金融土壤,测试 Web3 理想能否落地。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