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 Global:加密世界的瑞士银行

CN
8 小時前
在这里,加密货币与法币的没有区别,因为“钱就是钱”。

作者:Black Appleepoch_

编译:深潮TechFlow

每个加密货币持有者都会经历同样的噩梦。你的 MetaMask 钱包里有 50,000 美元的 USDC,明天就是房贷还款日。然而,在你和还款之间,是一连串的交换、电汇、兑换用以及漫长的三天等待,感觉像是过了三年。

这个所谓的“出金(off-ramp)问题”并不吸引人,却是你那些“普通人”朋友仍然觉得加密货币像大富翁游戏的原因。这种摩擦阻碍了数字资产真正成为“实际货币”。

UR Global 并不是试图搭建两个世界之间的桥梁,而是在证明,这两个世界从未真正分离过。

两步搞定的“魔法”

在加密领域,大多数团队甚至不敢尝试解决这一问题,但 UR Global 接受了挑战,并成功实现了:一个受瑞士监管的金融账户,同时也是一个自托管的加密钱包;一张直接从链上余额消费的 Mastercard;一个为稳定币提供 5% 年收益率的储蓄账户。这一切,只需一个 Google 登录即可访问。

当其他人还在让用户在安全性和便利性之间做选择时,UR Global 同时解决了这两个难题。而且,UR 背后的瑞士公司 SR Saphirstein AG 甚至获得了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FINMA)的认可。

它的简洁优美的操作流程::

  • 步骤 1:通过 Google 或邮箱注册。无需记住种子短语,也不需要学习 MetaMask 的复杂教程。后台通过 Turnkey 使用安全元件和生物识别认证生成一个自托管钱包。用户拥有密钥,但这些密钥被智能管理。

  • 步骤 2:你的钱包直接变成银行账户。所有存款都被代币化并映射到 Mantle Network 上。你的美元变成了链上资产,既可以在 Etherscan 上追踪,也可以在星巴克消费。这是“彻底透明”与“日常实用性”的结合。

  • 步骤 3:这张 Mastercard 不像其他加密卡那样需要预加载资金。当你刷卡时,智能合约会实时将所需的加密货币转换为法币。您的咖啡花了 5 美元?这正好相当于价值 5 美元的 USDC 被兑换了。剩余的 USDC 则继续赚取收益。

这就是我们早该实现的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

Mantle 的妙棋

UR Global 选择 Mantle Network,展现了其前瞻性思维。在其他人挤入 Arbitrum 或 Base,争抢区块空间、推高费用时,UR 选择了 BitDAO 的模块化 L2 Mantle,这正是 UR 所需的完美解决方案。

Mantle 能够以极低的费用支持大规模的速度和成本优化。每一次刷卡,每一次货币转换,每一次收益分配,都以链上微小的成本完成,仅需几分钱的一小部分。

然而,UR Global 的核心挑战在于流动性。Mantle 没有 Arbitrum 的深度流动性池,也没有 Base 的 Coinbase 支持。这确实是一个潜在风险。但 UR 的策略显然不同:他们押注于支付流量本身会创造流动性。他们并不试图成为一个需要庞大去中心化交易所池的交易平台,而是构建支付轨道,让稳定且可预测的交易量自然吸引市场做市商。

此外,Mantle 的金库(得益于 BitDAO 的支持,是加密领域最大的金库之一)赋予了 UR 在必要时激励流动性的能力。这是一场经过深思熟虑的赌博:从一个未被充分利用的链开始,帮助其成长,并在一个较小但不断扩大的市场中拥有更大的份额。

USDe 合作:DeFi 与传统银行的桥梁

与 Ethena 的整合是一次聪明且高明的定位。通过整合 USDe,UR 立即弥合了 DeFi 创新与零售银行之间的差距。

通过 UR Global 应用,用户可以将 USDe 作为美元的替代品,并在无需质押或锁定资产的情况下赚取高达 5% 的年化收益。但真正的亮点在于:该平台免除了 USDe 到法币转换的手续费用。

想想这意味着什么。其他平台通常会收取 1-3% 的费用来将稳定币转换为可消费的法币。在一次 10,000 美元的转换中,UR 为你节省了 100-300 美元。如果每月进行一次这样的操作,你节省的金额甚至超过了大多数储蓄账户一年的收益。

瑞士的优势

瑞士的监管环境非常清晰。在美国监管机构将加密货币视为威胁时,瑞士却将其视为机遇。

根据瑞士银行法第1b条,SR Saphirstein AG 持有金融科技牌照,是一家金融机构。他们并非想成为一家银行,而是想成为更优秀的企业。他们提供技术层面的服务,将传统银行基础设施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

客户资金被隔离存放在瑞士国家银行,UR 本身从未直接接触这些资金。他们创造了一个完美的监管结构:既足够合规以与传统金融合作,又足够创新以实现我们一直承诺的加密货币未来。

这就是监管创新的典范。瑞士正在迈出第一步,向世界展示如何正确地实现这一目标。

无缝现实

UR Global 解决了加密货币领域最重要的用户体验问题:让复杂变得“隐形”。

  • 不再需要交易所账户,因为你的 UR 钱包就是交易所。

  • 不再需要等待结算,因为所有交易都即时完成且记录在链上。

  • 不再需要在收益与流动性之间做选择,因为你的资金既能赚取收益,又能随时消费。

通过全面的 KYC合规,UR Global 已覆盖超 45 个的国家或地区,并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这不是灰色地带的权宜之计,而是完全合规、完全受监管、完全可用的解决方案。

Pro 会员的高限额并不是限制,而是明智的风险管理策略。这种模式允许他们在确保安全的同时逐步引入用户:从小规模开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然后再扩展。

为什么这会改变一切?

其他加密货币公司一直试图取代传统金融,而 UR Global 的做法更聪明:他们选择升级传统金融。

  • 你的父母不需要理解区块链,只需要知道这是一个更好的储蓄账户。

  • 你的朋友不需要购买 ETH 来支付 Gas 费,他们只需要下载一个应用。

  • 你的本地咖啡店不需要接受加密货币支付,因为他们已经接受 Mastercard。

这才是真正的普及方式:不是通过革命,而是通过进化。不是强迫人们学习新的系统,而是让旧系统变得更好用。

从 10 月 7 日到次年 1 月 6 日,完成 KYC 的新用户可以免费获得三个月的 Pro 会员资格。这表明 UR 对其产品充满信心。他们不是通过空投吸引用户,而是通过让用户体验高级功能,确信用户会留存。

网络效应

UR Global 在这一领域拥有先发优势。

  • 一旦用户体验到直接从加密钱包消费的零摩擦流程,再回到 Coinbase→银行→等待→消费的模式,就像回到拨号上网时代。

  • 一旦用户在其账户余额上赚取 5% 的收益,再看 Chase 银行的 0.01% 就像是被“抢劫”。

每一个新加入的用户都会让网络变得更有价值。每一笔交易都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每一天的运营都增强了监管机构的信任。UR 正在创造一个新类别:区块链原生新型银行(BNN,Blockchain-Native Neobank)。这个类别注定会留下赢家。

战略布局

传统金融世界看到的是一个受瑞士监管的金融科技公司,拥有完善的合规性和 Mastercard 的整合:安全、熟悉、可接受。

加密货币世界看到的是自托管钱包、链上透明性和 DeFi 收益:革命性、去中心化、强大。

用户看到的是一个“好用”的应用:资金赚得更多,花费更少,转账更快。他们无需在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的对抗中选边站,因为 UR 已经为双方签署了“和平协议”。

这不是妥协,而是战略。革命并非源于摧毁旧体系,而是源于通过构建某种明显更优的东西,让旧体系变得无关紧要,以至于转换成为必然。

为什么现在是最佳时机?

时机再合适不过了。新型银行(Neobanking)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稳定币交易量激增。每一家主要金融机构都在探索区块链。消费者对数字支付已经习以为常。基础设施已经准备就绪。

但最重要的是,人们也准备好了。在经历了多年的承诺后,他们希望加密货币能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不是作为投资,而是作为货币。

UR Global 正是如此。他们秉承瑞士的精准、清晰的监管和精湛的技术,将复杂性隐藏起来。

未来展望

五年后,当我们回顾当前的系统时,会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时候,那个需要三个应用程序、两个银行账户和一个税务顾问才能使用加密货币的时代,会显得像写支票或等银行周一开门一样过时。

UR Global 正在构建未来的金融架构。在这个架构中,加密货币与法币的区别变得毫无意义,因为“钱就是钱”。你的储蓄会自动优化收益,边界不再限制你能买什么或支付给谁。

批评者可能会指出依赖性问题:Mastercard 的支付网络、Mantle 的增长、USDe 的稳定性。但这就像批评早期互联网依赖电话线一样。基础设施会不断演变。

而 UR 已经开始了。他们没有通过夸下海口来宣称颠覆银行,而是提出了一个简单的主张:如果你的钱能更顺畅地运作呢?

加密货币领域的“出金问题”困扰了行业 15 年。UR Global 并没有通过构建一个更好的出金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消除出金需求彻底解决了它。

你的钱包就是你的银行。你的银行就是你的钱包。欢迎来到货币的未来。它看起来如此熟悉,而这正是它的精髓所在。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