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ana Saga仅发布两年停运,全面转战的Seeker能否避免重蹈覆辙?

CN
PANews
關注
7 小時前

作者:Frank,PANews

曾被行业寄予厚望Web3手机Solana Saga,仅在发布两年后便终止其技术支持。它从无人问津,到因空投引发抢购热潮,再到仓促落幕,让2万名早期用户的设备几乎成为“电子砖块”。

Saga的戏剧性反转, 在整个行业内引发了一片唏嘘与深刻的诘问:加密手机的路线是否是个伪命题?Saga短暂而绚烂的生命周期,究竟是一次代价高昂的失败实验,还是为后来者照亮了一条非传统成功路径的火炬?随着Solana Mobile全面转向第二代产品Seeker,这些问题也变得更加迫切。

仅两年宣告停止支持,Solana Mobile背后的多重考量

Saga的仓促收场令人意外。

按照传统手机厂商的惯例,对一款手机的技术支持通常会维持5~7年。但Saga的支持仅维持了2年就宣告结束。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或许还是揭示了智能硬件产品与一般Web3项目在运营方面的巨大差异。

从商业角度看,Saga项目本身几乎注定是一次财务亏损。Saga手机总计获得约2万台的销量,远未达到其5万台的销售目标,根本无法覆盖高端硬件的研发、生产和营销成本 。即便是传统手机厂商的小众款机型,通常也会达到数十万台的出货量才能保障运营基础。为仅有2万用户的旧产品线提供长期支持,是一项沉重的财务负担。

雪上加霜的是,Saga的硬件合作伙伴OSOM公司于2024年9月倒闭,这使得长期的固件和驱动更新变得几乎不可能 。因此,Solana Mobile放弃Saga成为了一个理性的、甚至是必然的商业决策 。他们选择削减亏损,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更有可能成功的项目上。

从硬件上看,Saga本身就是一部配置精良的高端安卓手机。与普通手机相比,其内置的安全设计和dApp应用对于重度加密用户而言,确实解决了交易安全和dApp访问的痛点。然而,Saga的失败证明,这些“产品力”的提升,并不足以说服用户为此支付1000美元的溢价,因为绝大多数Web3任务在普通手机上也能完成,只是体验稍有差异。

最直接的威胁是安全风险的急剧增加。随着新的安全漏洞不断被发现,Saga手机将越来越容易受到黑客攻击 。对于一款其核心设计理念就是为了安全处理加密资产的设备而言,这无疑是致命的。其次,是“效用递减”问题。随着安卓操作系统和dApp的不断迭代,Saga可能无法运行新版应用,最终导致“潜在的应用故障”和功能失效 。

更何况,Saga以往的销量奇迹,并非是作为手机的产品力被市场重新发现,而是其作为金融套利工具的价值被挖掘。然而,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且充满风险的。它吸引的是追求短期利润的投机者,而非忠于产品和生态的真实用户。一旦空投预期减弱或市场转冷,这种需求便会迅速蒸发。

而手机作为当今社会人类最重要的硬件设备,实际使用的场景远不止于空投和加密活动。这也是Saga卖得出去,但似乎没人使用的主要原因。

然而,这一商业决策的直接后果,由那2万名Saga用户承担。Solana Mobile宣布停止所有软件更新和安全补丁,意味着这些设备将永久停留在2024年11月的最后一个安全版本上 。

令人意外的是,对于此次停止技术支持的消息,社交媒体上几乎看不到用户的明显反应。Solana Mobile在媒体报道后也选择保持沉默,仅增加了Seeker相关活动的转发频次。这一现象暗示,Saga的实际活跃用户数量可能远低于领取空投的用户比例。

从无人问津到一机难求,豪华空投带来销量逆转

回顾Solana Saga的生命周期,如同一条过山车轨迹。

2023年5月,Saga手机正式发售,定价高达1000美元,直接对标苹果和三星的旗舰机型 。Solana Mobile的最初目标是是为加密用户和开发者打造一款原生Web3设备,通过硬件级的安全保障(种子库)和无审查的dApp商店,打破苹果与谷歌的双头垄断。然而,这一宏大叙事并未能打动消费者。

上线后,Saga手机的市场反应异常冷淡。截至2023年12月初,在发售超过半年后,Saga的销量仅在2200至2500台之间徘徊,与Solana联合创始人Anatoly Yakovenko设定的2.5万至5万台的“开发者生态临界点”相去甚远 。为了挽救颓势,Solana Mobile在同年8月将价格大幅下调40%至599美元,但此举仍未能有效刺激需求 。主流科技界更是毫不留情,知名评测家马奎斯·布朗利(MKBHD)将其评为“2023年度最失败智能手机”,这一称号精准地概括了Saga当时的尴尬处境 。

正当Saga即将被市场遗忘之际,一个意外的催化剂彻底扭转了局面——MEME币BONK。每部Saga手机都附带3000万枚BONK代币的空投,在发售初期,这份空投的价值微不足道 。然而,随着2023年末Solana生态的全面复苏,BONK价格呈指数级飙升。

到2023年12月中旬,这份空投的价值已超过1000美元,远高于手机当时599美元的售价 。一个清晰的套利机会诞生了:购买手机,领取空投,即可获得即时利润。这一消息在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Saga的叙事瞬间从一个失败的科技产品,转变为一个炙手可热的金融工具。

销量应声暴增。在短短48小时内,Saga的销量增长了超过十倍,并迅速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售罄 。一个狂热的二级市场随之兴起,全新未开封的Saga手机在eBay等平台上的售价一度高达5000美元,是其零售价的八倍多 。Saga不再是一部手机,而是一张通往未来潜在空投财富的“门票”。

Saga的意外售罄,为Solana Mobile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通过潜在的空投预期,可以大幅刺激市场需求。他们迅速抓住时机,在Saga售罄仅一个月后,于2024年1月宣布推出第二代手机“Chapter 2”(后更名为Seeker) 。正如前文提到的,Seeker吸取了Saga的教训:价格大幅降低至450-500美元,硬件配置更符合中端定位,目标直指更广泛的大众市场 。

市场的反应是爆炸性的。在对未来空投的强烈预期驱动下,Seeker在开放预订的前三周内就获得了超过6万份订单,最终预订量突破15万份,预计最终带来超过6750万美元的收入 。甚至在手机发货前,预订者收到的$MEW和$MANEKI等代币空投价值就已经超过了手机的购买成本 。从这个角度而言,Saga的更像是一颗探路石,帮助二代产品Seeker构筑了拥有十几万用户的生态基本盘和以空投带销售的运行路线。

不过,对于超过15万名Seeker预订者而言,他们手中的设备是否也会在两年后面临Saga同样的命运?

全面转向第二代Seeker设备,能否破解Web3手机困局?

Saga的经历迫使我们重新审视Web3手机的核心命题。它究竟是一种具备真实产品力的创新,还是一种依赖外部激励才能存活的“伪需求”?

作为二代机型,Seeker正在试图避免重蹈覆辙。在对Saga停止支持后,Solana Mobile现已全面转向第二代产品Seeker,这是一款价格更低、同样聚焦加密功能的手机,起售价为500美元,仅为Saga发售价格的一半,早期预订用户还能享受50美元优惠。除了价格更为合理,Seeker在功能上也继承了前代的一些特色,同时进行了硬件升级,并增加了多项用户友好的新功能,如SeekerID和改进后的去中心化应用商店。

值得注意的是,Seeker还计划推出原生生态代币SKR,用于激励开发者和用户,推动生态系统建设并实现更好对齐。虽然代币的具体细节尚未公布,但官方表示将直接发放给开发者和用户。不仅如此,Seeker还强了手机生态内其他应用与活动进行关联的激励方案。

比如,Seeker与钱包Backpack应用推出活动,在Seeker手机上减免首笔1000美元的交易手续费。10月23日,Moonbirds也针对Seeker推出Seeker X Moonbirds SBT空投。根据官方的数据显示,Seeker生态内目前已经构建了超过160多款应用等。

但这种生态构建是否能够真正改变用户买而不用的现状?现在的结果仍未可知。但Saga作为Solana手机叙事的初代产品,虽成功树立了营销典范,但也暴露了一个核心问题:Web3手机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商品属性还是金融属性?如果只是一个空投门票,那么其作为手机产品所需要负载的沉重运营成本是否真的必要?若想脱离空投预期仍具竞争力,在如此成熟的手机市场,Web3手机的核心卖点又该是什么?

如今,二代机Seeker的市场局面要比Saga好了很多,但在这些关键问题未解之前,Saga的命运似乎仍可能重演。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