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凤仪「香港金融科技周炉边对谈」:多管齐下,助力香港数字资产生态持久蓬勃发展

CN
11 小時前

在香港金融科技周 2025 活动上,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女士分享了她对结合本港数字资产生态与全球流动性背后的监管理念。她亦阐述了为完善数字资产监管框架而即将推行的多项举措,以构建值得信赖、具全球竞争力且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接通全球流动性的重要一步

在对谈中,梁女士首先概述了过去数年香港数字资产监管制度的发展轨迹:由最初以保障投资者为重心并围绕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而构建的闭环生态系统,逐步演变至将本地市场连接全球流动性的重要阶段,目的在于应对当下全球数字资产市场流动性分散的挑战。

梁女士预告,证监会于同日发出通函,容许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与其海外关联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共享全球挂盘册。作为证监会 ASPIRe 路线图中支柱 A(Access 连接)的第一步,流动性的连通将令本地投资者更有效利用全球市场流动性,提升市场价格发现过程并获得更具竞争力的定价。新举措也将吸引更多机构交易,促进本港市场深度和效率。未来,她亦预期将有更多措施推出,来促进券商与全球的流动性接轨。

精准的监管平衡及香港优势

在如何取得监管平衡方面,梁女士指出,监管过严或驱使流动性及人才流向监管较宽松的司法管辖区,但监管不力则可能有损市场信心及稳定性。

梁女士表示,有别于香港现行在境内预存资金、实时交收的模式,证监会的新方针将容许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透过海外关联平台连接境外流动性,同时设有多项保障措施以降低交收及诚信风险。例如,要求海外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实行货银两讫及预先缴付安排、在香港设立储备基金作赔偿用途,以及推行联合监察计划,务求在利便与保障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

她强调,香港监管制度以能见度及透明度见称,为市场提供清晰度、确定性及一致性,从而增强市场参与者的信心,支持市场可持续发展。证监会率先采用 「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 的原则,积极参与国际证券事务监察委员会组织制定中央数字资产平台的监管原则,促使包括加密资产市场规例(Markets in Crypto-Assets Regulation)在内等监管框架采纳类似标准。这些协调有助加强市场之间的联系及互通。

完成数字资产的监管拼图

梁女士预告,证监会于同日发出第二份通函,公布多项新措施,扩大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可提供的产品及服务范畴。其中,香港金融管理局发牌的稳定币及供专业投资者的代币,将获豁免 12 个月的往绩要求。证监会亦将明确允许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分销与数字资产相关的产品及代币化证券,平台的关联实体亦可为未在该等平台交易的数字资产或代币化证券提供托管服务。

针对证监会与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近期联合发布的两项联合咨询,梁女士表示,公众普遍支持关于虚拟资产交易服务及托管服务提供者的建议监管制度。证监会计划将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的发牌范围延伸至涵盖虚拟资产投资建议及资产管理服务,目前正与政府进行磋商。在虚拟资产托管服务方面,证监会将重点关注持牌机构对私密钥风险的管理,并预期仅向符合最稳健可靠的机构发放牌照,以保障行业生态安全。

构建可信及可持续生态的成效指标

作为监管者,梁女士强调,证监会对传统资本市场与数字资产市场的监管初衷保持一致,因此传统市场的监管原则同样适用于后者。

她强调,构建可持续的数字资产生态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提升金融基础设施的稳健性,以区块链进行清算和结算。此外,数字资产市场的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亦是成功的指标。一个活力充沛的数字资产市场,需要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并需要活跃的庄家提供流动性。此外,在香港境内以至跨境实现标准互通及调和也至关重要。

数字金融的未来

展望未来,梁女士指出,新一代投资者的冒起正促使数字资产迅速普及,这趋势既带来增长机遇,亦凸显加强投资者教育及其对新型风险的意识的重要性。

最后,她重申证监会一直积极参与制定全球监管标准,致力推动市场间的一致性。她亦肯定了所有业界人士的贡献,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加密资产原生机构及 Web3 技术专才,合力成就香港在万变的数字金融领域中占得先机。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