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上海总部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离岸贸易结算中的应用

CN
23小时前
2025年7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围绕金融开放与改革创新主题,详细介绍了上海在推进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以及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方面的最新进展。会上,央行上海总部宏观审慎管理部副主任施建东在回答澎湃新闻提问时,特别强调了数字人民币在离岸贸易结算中的应用潜力,这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数字化赋能下迈出了重要一步。

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成效

在今年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将在上海实施八项金融开放政策举措,其中就包括在临港新片区开展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施建东介绍,该试点以离岸贸易专营公司为载体,依托自由贸易账户的“电子围网”功能,通过“二线”有效管控、“一线”完全放开的创新机制,显著提高了离岸贸易跨境结算的效率。
截至7月18日,试点已取得显著成果。参与试点的离岸贸易专营公司共完成22笔离岸贸易业务,跨境收支总计6.48亿元。为确保试点平稳推进,6月19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的通知》及其指引,并依托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RCPMIS) - 自由贸易账户子系统开发了专项监测模块,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这一试点得到了市场主体的广泛响应,显示出政策落地有了良好开端。

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助力金融改革创新

与此同时,优化升级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是上海金融开放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施建东表示,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总行的指导下,积极推动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方案落地,构建“较高准入门槛、二线审慎可调控的有限渗透、一线自由收付”的资金管理架构,以承担更多金融改革创新任务。
6月19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了《关于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及文件起草说明,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同时,上海总部加快推进试点银行和企业的遴选、RCPMIS - 自由贸易账户子系统的数据采集以及专项监测模块的开发等准备工作,为政策落地提供技术支持。

数字人民币在离岸贸易结算中的应用探索

在深化金融开放的背景下,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成为本次改革试点的亮点之一。施建东明确表示,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离岸贸易结算中的应用潜力。结合此前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的成功经验,上海总部计划进一步推动数字人民币在离岸贸易场景中的应用,帮助企业降低结算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相关信息显示,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例如,2023年,上海以双边模式开展了与香港地区的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2024年12月又打通了与新加坡之间的双边模式。截至2025年5月末,通过货币桥累计完成近80亿元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FTN账户汇款等场景。这些经验为数字人民币在离岸贸易结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工作展望

施建东表示,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稳妥有序地推进上述金融改革任务。具体措施包括:一是继续推动符合条件的银行和企业参与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并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在离岸贸易结算中的创新应用;二是根据社会反馈意见,完善《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实施办法》,报请总行同意后正式发布;三是持续优化RCPMIS系统功能,加强数据监测与风险防控,确保改革试点安全高效推进。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2025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展现了上海在金融开放与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坚定步伐。通过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和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上海正在加速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数字人民币在离岸贸易结算中的探索,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更灵活的结算方式,也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政策的落地和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应用,上海将在全球金融治理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新币快上线,机会抢先知!注册HTX领1500U大礼包!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