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 崩了,Layer2 四大天王如今都还好吗?

CN
链捕手
关注
2天前

作者:空投绝缘体 Scof,ChainCatcher

编辑:TB,ChainCatcher

事件始末

4 月 15 日晚,ZKsync 代币 ZK 出现异常下跌,24 小时内跌幅超过 14%,价格一度跌破 0.04 美元。事件发生后,Bithumb 等交易所暂停了 ZK 的充提业务。

根据链上数据,实际的攻击行为发生在 4 月 13 日晚 8 点(UTC+8)。攻击者通过一个空投分发合约的管理员账户,调用了合约中的 sweepUnclaimed() 函数,从中铸造了约 1.11 亿枚未被领取的空投代币。随后,攻击者将其中约 6600 万枚代币陆续出售,并进行跨链转移。到 4 月 15 日事件被曝光时,攻击者地址中还剩下约 4468 万枚代币。

4 月 15 日晚间 9 点,社区首先在社交平台披露了这起增发与抛售异常行为。ZKsync 官方随后回应,确认这是由于三个空投分发合约的管理员密钥遭到泄露,导致非正常铸造行为。官方表示,此次事件仅涉及空投合约,未影响 ZKsync 协议本身、ZK 代币主合约、治理合约或其他代币分发计划。代币流通量因此增加了约 0.45%,总价值约 500 万美元。

ZKsync 团队在事发当晚与交易所进行协调,尝试冻结相关资金,并呼吁攻击者归还代币以免承担法律责任。官方强调,该攻击路径已无法再次利用,当前系统的其余部分未受波及。

事件发生后,ZK 代币价格曾短时反弹,但仍未恢复至事发前水平。截至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项目方表示将公布进一步细节。

昔日天王变成“天亡”?

曾被并列为以太坊 Layer2 “四大天王”的 ZKsync、Arbitrum、Optimism 和 Starknet,如今的走向已经截然不同。值得一提的是,笔者身边不少同龄人正是从撸这几个项目的空投开始接触链上操作,了解钱包、交互、Gas 费这些基础概念。这些项目不仅承载了以太坊扩容的技术实践,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许多人进入加密世界的起点。

ZKsync 和 Starknet 同属 ZK Rollup 路线,曾被视作技术派代表,主打更高安全性和数据有效性。ZKsync 以兼容 EVM 的 zkEVM 为卖点,希望复用以太坊生态工具降低开发门槛,而 Starknet 则坚持自研的 Cairo 语言体系,换来更高性能潜力,但也让其生态扩展受限。相比之下,Arbitrum 和 Optimism 采取的是技术更早落地的 OP Rollup 方案,依靠乐观证明实现交易结算,在开发工具链和兼容性上更快切入市场。

在生态建设上,Arbitrum 无疑是目前表现最强的项目,不仅有 GMX等原生 DeFi 项目站稳脚跟,整体应用层分布也更加丰富。Optimism 的节奏则更偏治理和架构扩展,推出 OP Stack、联合 Coinbase 推出 Base 主网,已经初步构建起“模块化联盟链”的格局。而 ZKsync 的生态热度基本停留在空投前后,空投过后多个项目接连跑路,用户和开发者信心严重受损。Starknet 的开发节奏一直较慢,生态扩张进度相对滞后。

用户活跃度方面,Arbitrum 长期领先,无论是链上活跃地址还是交易量都远超其他几家,Optimism 紧随其后。ZKsync 在空投期间曾冲上高峰,但活跃度迅速回落,当前日活已跌至低位。Starknet 的数据则长期平稳,但增长乏力,始终难以突破。

链上锁仓量也能直观看出项目间的差距。根据 DefiLlama 数据显示,Arbitrum 以 21 亿美元稳居 L2 TVL 榜首,具备一定经济自循环能力;Optimism 凭借 OP Stack 的扩展潜力也维持了较高预期;ZKsync 的收入长期低迷,TVL仅在几个事件节点有所波动,长期缺乏增长动力;Starknet 同样面临体量不足的问题,收入和锁仓体量都较小。

从资金桥接数据来看,各项目的生态活跃度差距也非常明显。根据 Dune 数据,Arbitrum 官方跨链桥的累计桥接量已超过 400 万枚 ETH,稳居所有 Layer2 项目首位;ZKsync 紧随其后,累计约 370 万枚,表面上看数据不低,但活跃度已明显下降。过去 7 天内,仅有 14 位用户使用 ZKsync 官方桥,桥接总金额仅 5 枚 ETH,几乎处于停摆状态。相比之下,Optimism 和 Starknet 的总桥接量本就不高,尚未突破 100 万枚 ETH。

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 Arbitrum 在链上生态方面表现稳健,用户活跃和项目落地持续推进,其代币价格走势却并不理想。从去年高点约 2.4 美元算起,ARB 价格已回调超过 88%,但当前市值依然维持在 13 亿美元以上。这一反差背后,或许与其持续释放的流通量密切相关。自代币上线以来,Arbitrum 多次出现大额解锁,使得市场抛压长期存在,价格走势承压。

曾经的 Layer2 四大天王,一边代表着以太坊扩容的未来方向,一边也是无数用户入场的第一站。但经历了技术落地、空投博弈、安全事故、项目分化之后,今天的 Layer2 赛道已经不再是高光时刻。

曾经被反复强调的“高性能、低成本、强安全”,如今似乎正在失去吸引力。那些以 Layer2 为入口的叙事,还能撑多久?在资金和注意力不断外流的当下,Layer2 真的是通往大规模应用的桥梁,还是只是一种阶段性的过渡方案?当初被寄予厚望的项目,会不会最终停在技术演进的中场?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派网:注册并领取高达10000 USDT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