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本聪雕像沉入湖底,“欧洲加密之都”的焦虑浮出水面

CN
7小时前
中本聪雕像在湖底度过的那个夜晚,可能是它存在以来最具讽刺意味的时刻。

撰文:David,深潮 TechFlow

8月3日清晨,瑞士卢加诺,市政工人在湖水中打捞起几块不锈钢碎片。

几小时前,这些碎片还是一座完整的中本聪雕像。一个城市献给比特币创造者的敬意,现在却成了湖底的废铁。

推特用户 @Grittoshi 最先发现雕像失踪。他回忆说,8月1日瑞士国庆日当晚,雕像还矗立在Parco Ciani公园。附近露天咖啡馆里,年轻人正举杯庆祝。

几个小时后,这座花费21个月设计、号称从正面看会"消失"的艺术品,真的消失了——以一种没人预料到的方式。

Satoshigallery,这个致力于在全球21个城市竖立中本聪雕像的艺术团体,迅速在社交媒体上悬赏0.1个比特币寻找线索。

不过破案过程出人意料地简单。

还是网友 @Grittoshi,用"奥卡姆剃刀"来了一个  推理:国庆夜狂欢后的醉汉们路过雕像,可能临时起意"找点乐子"。他们不可能把雕像搬太远,最可能就是扔进旁边的湖里。

几小时后,他的猜测应验了——市政工人真的从湖底捞出了支离破碎的中本聪。

没有人被抓获,也可能永远不会有。在当地人看来,这大概率就是一群喝醉的年轻人的恶作剧。

雕像仅靠两个焊接点固定在底座上,几个人合力就能掰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有预谋的破坏更让人沮丧:对破坏者而言,这座价值不菲的雕像不过是酒后消遣的玩物。

雕像确实是碎了。Satoshigallery 在推特上发帖表示:"你可以偷走我们的象征,但永远无法偷走我们的灵魂"

中本聪的确是整个加密行业的灵魂,但不一定是瑞士卢加诺的。

豪迈的宣言背后,去年10月,这座雕像刚刚在卢加诺最重要的区块链盛会上揭幕,市长亲自站台,称其为城市数字创新精神的体现。

不到一年,它就被市民扔进了湖里。

当卢加诺市政府雄心勃勃誓要成为"欧洲加密之都"时,在瑞士这个全球最加密友好的国家,官方的热情拥抱与民间的真实态度之间,可能存在着比卢加诺湖更深的鸿沟。

雕像可以打捞,但信任呢?

卢加诺Plan B:用钱砸出来的加密之都?

2022年3月,当比特币还在4万美元徘徊时,卢加诺市长Michele Foletti站在聚光灯下,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他身旁站着的,是稳定币巨头Tether的首席技术官 Paolo Ardoino。

两人共同宣布的"Plan B"计划,要让这座仅有6万人口的瑞士南部小城,成为"欧洲的加密之都"。

Plan B,顾名思义,是备选方案。当传统金融体系失灵时,加密货币就是那个Plan B。但对卢加诺来说,这个名字还有另一层含义——当瑞士其他城市已经在加密赛道上遥遥领先时,它需要一个弯道超车的Plan B。

两年过去了,成绩单看起来颇为亮眼:

根据Tether公布的数据,2024年10月的Plan B论坛创下纪录,吸引了超过2500名全球参会者。论坛期间一周内,卢加诺记录了6121笔加密货币交易。

市内近100家商户接受比特币和USDT支付,300家接受城市代币LVGA。甚至连卢加诺足球俱乐部的球衣上,都印上了比特币的标志。

但仔细看这些数字,画风突变。

6121笔交易的总金额是多少?16万美元。那么平均每笔交易26美元。这个数据还是太少了。

"我们选择在球衣上印比特币标志而不是Tether,是为了教育意义。"Ardoino在接受采访时说。但当地商户私下抱怨,大部分顾客还是选择刷卡或现金。接受加密支付更像是应付市政府的要求,而非商业需求。

更微妙的是卢加诺与Tether的关系。这家全球最大的稳定币发行商,不仅是Plan B的主要资助者,还深度参与城市的数字化改造。

问题是,把城市的加密未来押注在一家商业公司身上,真的明智吗?尤其是当这家公司本身就充满争议——Tether的储备金透明度问题,至今仍是加密世界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中本聪雕像被扔进湖底的事,似乎成了某种预言。

这座据称耗资不菲的艺术品,在设计时追求视觉效果——从特定角度看会"消失"——却忽略了最基本的安全考虑,仅用两个焊接点固定。

这种重形式轻实质的做法,是否也是整个Plan B的缩影?

当圈内通过多年积累自然生长出加密生态时,卢加诺选择了一条捷径:用钱开路,用营销造势。但正如那座沉入湖底的雕像一样,没有社会土壤的技术移植,最终可能只是昂贵的装饰品。

瑞士加密版图,卢加诺错位竞争

如果把瑞士的加密版图比作一场马拉松,卢加诺无疑是那个起跑最晚却跑得最用力的选手。

楚格(Zug),这座仅有3万人口的小城,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它的加密征程。企业家Johann Gevers把他的公司Monetas迁到这里时,"加密谷"还只是他借用硅谷的一个美好愿景。但到了2024年,楚格已经聚集了719家区块链公司,占全瑞士的41%。

更重要的是,这里诞生了以太坊——如果说比特币是加密世界的亚当,以太坊就是夏娃。

数字是冰冷的,但它们讲述着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在楚格,47%的金融服务类区块链公司和43%的基础设施公司选择在此落户。这不是政府规划的结果,而是市场的自然选择。低税率、宽松的监管、以及最关键的——一个有机生长的创业生态系统。

在楚格的区块链公司里工作的人,很可能住在同一个社区,孩子上同一所学校,周末在同一个酒吧讨论技术问题。

相比之下,卢加诺所在的提契诺州总共只有103家区块链公司,但卢加诺不甘心做配角。

2022年推出Plan B时,他们的策略很明确:既然无法复制楚格的先发优势,那就另辟蹊径。楚格是工程师的天堂,日内瓦是合规专家的主场,苏黎世是金融科技的中心,那卢加诺想成为什么?

答案是消费者应用的试验场。

卢加诺选择了一条看似更性感的道路:让普通人用上加密货币。但Plan B推出两年来,那些接受比特币支付的商户更多是在配合演出,而非真实需求驱动。

卢加诺当地的麦当劳接受比特币支付

图源:PlanB.lugano

更尴尬的是瑞士城市间的内部竞争。2023年,楚格宣布将税收支付的加密货币上限从10万瑞郎提高到150万瑞郎——这是实实在在的应用场景;同年,卢加诺也跟上发行了1亿瑞郎的区块链债券。不过这看起来很创新,但对普通市民来说,和传统债券有什么区别?

卢加诺似乎想用两年时间走完楚格十年的路。

但加密生态不是造雕像,立起来就完事了。它需要时间发酵,需要失败的项目做肥料,需要本地社区的真实参与。

中本聪雕像被扔进湖里,也许不是因为卢加诺人讨厌比特币,而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乎。

在一个缺乏加密基因的城市强推加密议程,就像在沙漠里种水稻——不是不可能,只是代价太高,而且违背自然规律。

雕像隐喻

中本聪雕像在湖底度过的那个夜晚,可能是它存在以来最具讽刺意味的时刻。这个设计来"致敬去中心化精神"的艺术品,最终需要中心化的市政力量来打捞。

当卢加诺官方在谈论区块链革命时,市民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优先级。

那些瑞士国庆日把雕像扔进湖里的醉酒青年们,大概率不是加密货币的反对者。他们破坏雕像,更可能只是因为它恰好在那里——一个看起来可以找点乐子的东西。

这种随意,比憎恨加密货币更可怕。憎恨至少意味着在意,而漠视则意味着“无所谓”。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拥抱加密”这个发展模式本身。瑞士楚格的成功源于十年的自然生长,是创业者、投资人、技术极客共同营造的生态系统;而卢加诺试图用两年时间、用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来复制这个过程。

这有点像你试图用微波炉做出柴火慢炖的味道——看起来熟了,但味道不对。

当政府换届,当预算吃紧,当下一个政策热点出现,加密友好的 Plan B还会是优先级吗?

雕像可以重新焊接,甚至可以加固到固若金汤,但信任的裂痕一旦产生,修复起来远比想象中困难。

把中本聪扔进湖里的年轻人不是坏人,但在一个对加密货币"无所谓"的城市强推加密议程,结果或许并不乐观。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你的下一笔交易可能价值1,000 USDT,交易抽奖,100%中奖
广告
分享至: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