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先聊聊,到底啥是网格呀?为啥它还被称作 “躺着就能赚钱” 的神器呢?
今天这场直播回顾,就带咱们从零开始,把网格的作用和原理掰扯明白。
眼尖的朋友肯定发现了,今天标题带个(上)—— 实在是内容有点干货,一次讲不完呀。
而且咱这次直播,全程都站在小白的视角聊,所以讲得会比较浅、比较基础,内容可能没那么 “刺激”。要是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这段可以挑着看~要是我说得有不对的地方,也欢迎大佬们指点呀!
咱先打开 AiCoin,左边那一栏里找到 “策略” 就行:

举个例子,假设咱手里有 10000USDT 本金,初始价格按 30000USDT/BTC 算,手里大概能持有 0.3333BTC。
接着咱设置个 1% 的间隔价,然后定下买点(比如 29700、29970 这些数)和卖点(像 30300、31000 这样)。
等价格跌到咱们设好的买点,就自动多买点儿资产;等它涨回卖点,再自动卖掉一部分或者全出,利润就到手啦。
这么一说,大家是不是就懂了?网格其实就是个 “交易机器人”,能帮咱解放双手,把每个买卖机会都抓得稳稳的,不用 24 小时盯着屏幕熬着。
这对 7*24 小时连轴转的加密货币圈子来说,简直太适配了。这就是最基础的网格玩法啦。
说完原理,咱再回到产品页面,会发现这里有 “合约网格” 和 “现货网格” 俩选项,这俩到底啥意思呀?

关于它们的区别和该咋选,我简单总结了几点,不过这不是咱这次直播的重点,大家有空瞅一眼就行:
现货网格和合约网格的核心区别,主要在这几个方面:
交易对象不一样。现货网格是实打实的 “实物买卖”,你买 1 个比特币,手里就真能拿到 1 个比特币;合约网格是 “做多做空” 的模式,有点像用手里的筹码(也就是保证金),对着币价 “对赌”,预判它会涨还是跌(决定开多还是开空),最后根据猜得对不对来赚收益。
资金使用效率也不同。现货网格得准备不少本金,因为每次交易都要实际持有资产,资金利用率可能没那么高;合约网格能靠杠杆放大资金效果,用小钱就能控制大额合约,但风险也跟着变大了。
适用的市场也有差异。现货网格更适合流动性高、波动比较稳的市场;合约网格则特别适合 24 小时交易、能加杠杆的衍生品市场,比如加密货币的永续合约。
风险和收益特点也不一样。现货网格风险相对好控制,收益也比较稳;合约网格可能带来高收益,但高杠杆会让波动更大,风险也跟着飙升。
操作复杂程度也有区别。现货网格策略简单,上手容易;合约网格涉及不少金融工具知识,像杠杆、保证金机制这些,操作起来会复杂一些。
至于该选哪种策略,也看咱自己的投资风格。要是稳健型投资者,现货网格更合适,风险低还没有杠杆的威胁;要是偏激进,想追求高收益,也能试试合约网格,但一定要警惕背后的高风险。
内容有点长,大家要是觉得一下子记不住,不妨停下来慢慢看。咱继续往下聊~
这儿有个筛选器,通过多空策略、币种这些参数,就能挑出适合自己的网格 —— 说白了就是选个趁手的 “交易机器人”:

下来咱看看不同网格策略之间,到底有啥不一样。
随便截个图举例子:

还是老规矩,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看:

这里的 “中性”,和 “做多”“做空” 是并列的三个选项,咱简单说说它们的区别:
先说 “做多”。它的意思是,咱预判市场价格会涨,所以先买入资产,等价格真涨了再卖掉,赚中间的差价。一般在看好某个资产的未来潜力时会用这个策略,比如觉得项目前景好,或者整个市场是牛市的时候。不过风险也得提一句,要是价格跌了,就会赔钱,尤其是加了杠杆交易,亏损还会被放大。
再说说 “做空”。这是预判市场价格会跌,所以先借资产卖掉,等价格真跌了再买回来还回去,靠这个赚收益。通常在不看好某个资产前景时用,比如公司财务出问题,或者整个市场是熊市的时候。但这个策略风险不小,要是价格涨了,尤其是一直涨个不停,可能会亏得很惨;而且做空要借资产,还会有额外成本。
最后是 “中性”。意思是不偏向买也不偏向卖,通常会用对冲策略平衡市场风险。一般在市场趋势看不准的时候用,能降低波动带来的风险,比如同时买入和卖出相关的资产或期货合约。好处是能分散风险,但也可能错过市场快速变动带来的机会。所以这里的 “中性”,其实就是带对冲策略的网格机器人,或者说一个能自动对冲风险的策略工具。
再往下看是 “月利润”

这就是这个网格策略能带来的收益。不过咱得记住,投资这事儿总有风险,页面上展示的是这个策略的过往战绩,可不是说咱随便用用就能有这效果哈,最终能不能赚钱,还得看选的币种、入场时机、设置的参数这些因素。
继续往下看:

这里的 “推荐最大运行时长”,就是建议让这个机器人帮咱 “挂机” 多久。毕竟币圈市场变化太快,一直让它挂着容易出问题,大部分网格都是针对某个币种短期内的波动设计的,时间一长,网格运行就可能跑偏,效果也就没那么好了。
说到 “每格利润”,正好给大家解释下,为啥这个自动化机器人叫 “网格” 呢?
网格交易的名字,其实来自它的图形样子。要是把价格和时间轴画在坐标系上,网格交易策略在图上会形成类似 “网格” 的布局,而且这个策略是可以随时中止的。
具体来说,就是在价格区间里,设好多个等距离的买入点和卖出点,这些点像横竖交错的线,凑在一起就成了 “网格”。大概就是这样的:

这些错综复杂的买入点和卖出点,构成了一个个区间 “格子”,这就是 “网格” 名字的由来。
每个区间都能看作一个 “格”,比如你把价格区间分成多个 50 元或 100 元的间隔,每个间隔就是一个 “格”。
这样一来,“预计每格利润” 就好理解了:在一个 “格” 里完成一次买入和卖出交易后,能赚到的利润。
举个例子,要是你设置每个格的间隔是 50 元,那当价格从 100 元涨到 150 元时,每笔交易的利润就是 50 元(没算手续费这些哈)。
这里大家听懂了吗~
能理解到这一步,咱对 “网格到底是啥”,应该就有比较清楚的概念了。刚才聊了每个网格策略的 “外在”,现在咱点开这些网格,看看该怎么挑出适合自己的网格策略~
还是随便点开一个网格策略:

依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看。
首先是 “近三天网格年化”,也就是年化率。这个词大家应该经常见,咱简单说说它的意思。
年化率是把一段时间内的利率、收益率等,按照一年的时间来计算的比率。它主要是为了把不同期限的数据 “标准化”,方便大家比较和分析。
说白了,年化率就是假设短期内拿到的回报或利息,能持续一整年,然后把它换算成年度比例。
计算公式是:年化率 = (实际收益 / 实际时间) × 365 天(或其他基准周期)。
一般在股票、债券、基金里都能看到这个词,简单讲就是年化率越高,能拿到的回报就越多。
再往下看 “投入金额” 这里

会发现有个 “大于等于 29” 的提示。
这意思是,要启动这个网格,至少得投入 29USDT。为啥会限制最少买入金额呢?主要是因为要是每笔交易金额太小,频繁买卖下来,累积的手续费会越来越多。就算每次交易赚点小钱,高额手续费也可能让最后整体亏钱。
而且还可能有 “滑点风险”,就是交易量太小的话,在某些市场环境下,实际成交价格和预期价格可能差很多,会影响收益,把本该赚的钱给 “吞” 了。
所以这里才规定至少要 29USDT,不过不同的网格策略,最低投入限制也不一样。

再说说 “杠杆”,它是靠借资金来放大投资金额的方式。简单讲,杠杆能让交易者用很少的本金,控制更大的头寸(也就是仓位)。杠杆通常用倍数表示,比如 2 倍、5 倍,甚至 10 倍以上,想拉到 50 倍也行哈。
举个例子,要是你有 1000 美元本金,用 5 倍杠杆,那实际上能控制 5000 美元的仓位。因为杠杆放大了交易规模,市场波动带来的收益也会被放大,比如标的资产价格涨 1%,你的实际收益可能就有 5%(因为加了 5 倍杠杆)。
但反过来,亏损也会被放大。要是价格跌 1%,你实际可能亏 5%。所以咱小白刚开始玩,尽量别开太高的杠杆啦。
好啦,最后咱点开下面的 “策略详情”:

具体咋用网格、咋买网格、咋挑网格这些内容,咱就留到下次直播再细聊~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