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花可赚的稳定币,需要更清晰的分类

CN
8 小時前
支付与收益的区分可以帮助实现更智能的用户体验、更清晰的监管框架以及更便捷的普及。

作者:jacek

编译:深潮TechFlow

并非所有稳定币都是一样的。实际上,稳定币主要有两个核心用途:

转移资金 → 支付型稳定币

增值资金 → 收益型稳定币

这个简单的区分并不全面,但却非常有用,并能为许多人提供启发。这种划分应该指导我们在推动采用、优化用户体验、制定监管政策以及设计使用场景时的思路。

当然,其他更复杂的分类方式(如按抵押品种类、锚定机制、去中心化程度或监管状态)依然重要,但它们往往无法直接体现用户的实际需求。

稳定币被广泛认为是加密领域的突破性应用,但要实现规模化发展,我们需要一个更以用户为中心的框架。你不会用收益金库中的资金去买咖啡吧?将两种类型的稳定币归为一类(如许多数据面板所做的)就像把你的工资存进对冲基金:技术上可行,但从逻辑上却不太合理。

当然,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并非总是清晰的。稳定币可以同时扮演支付和收益的角色,每种设计也都有其自身的风险。在这里,我聚焦于用户的主要用途,并对这种区分进行进一步细化,使其不再过于简单化:

支付优先型稳定币:尽可能保持锚定,目标是即时支付和低成本结算;通常收益留给发行方;仍可在借贷市场中进行收益操作;优化为简单易用。

收益优先型稳定币:仍以保持锚定为目标,但通常将特定收益策略的收益传递给持有者;通常用于持有而非消费;设计形式多样且复杂。

正如所述,稳定币可以在支付和收益角色之间切换。然而,支付与收益的区分可以帮助实现更智能的用户体验、更清晰的监管框架以及更便捷的普及。这虽然是同样的锚定机制(通常如此),但用途却截然不同。

这一简单框架采用了市场驱动的视角,从人们实际如何使用稳定币出发,而非从代码或法规入手。监管机构已经开始反映这一划分,例如美国《GENIUS法案》中提到的“支付型稳定币”。构建者们也在实践这一理念,比如我长期参与的SkyEcosystem项目,就将USDS(消费/支付)与sUSDS(收益)分开。

那么,支付与收益的划分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更完善的风险框架

收益型稳定币的风险评估应关注:收益来源及其健康状况、策略集中度、赎回/退出风险、锚定机制的韧性、杠杆使用情况、协议风险敞口等。而支付型稳定币则更需要关注锚定稳定性、市场深度与流动性、赎回机制、储备质量及透明度,以及发行方的风险。统一的风险评估指标无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稳定币。

零售市场的普及

这种支付与收益的区分与传统金融(TradFi)的思维模型相契合,能够减少用户的困惑和操作失误。新手用户不应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持有复杂的收益型代币。

更优的用户体验(UX)

钱包等服务提供商应避免将支付型和收益型稳定币混为一谈,从而引发用户混淆。这种区分将解锁更加简单且智能的钱包用户体验。虽然资深用户对两者的区别了然于心,但在用户界面中明确标注能够帮助新手理解。这种改进也将简化新型银行(neobank)和其他金融科技公司的集成。当然,真正的用户体验挑战不仅是标签的标注,还包括如何教育用户了解尾部风险。

机构市场的采用

支付与收益的区分与现有金融分类一致,有助于改进会计处理、风险隔离,并支持更明确的监管框架。

更清晰的监管

支付型和收益型稳定币将受到不同的监管。这两类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特征,因此监管机构自然会加以区分。支付与投资(广义上的证券)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总是适用完全不同的监管制度。这并非巧合。立法者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例如,美国的《GENIUS法案》和欧盟的《MiCAR条例》都承认这一点。这并不意味着支付型稳定币永远无法提供收益(正如《GENIUS法案》中讨论的那样),但其角色更接近于储蓄账户,而非广泛的投资产品。

并非完美模型,但却是最简单的方向指引

尽管这一框架尚不完善,但它是围绕目的来定位产品、用户和政策的最简单方式。

一些不足之处:

  • 收益是一个包含多种子类别的复杂类别。收益型稳定币涵盖了多种子类型,其结构、风险和用途各不相同。有些通过DeFi借贷,有些质押ETH,还有些购买国债。这是一个庞大的概念,随着市场成熟,尤其是监管介入后,可能会发生变化。未来,“收益型稳定币”这一概念可能会被拆分为更加具体和清晰的类别。

  • 收益归属问题:如果收益没有传递给用户,那么收益通常会被其他参与者(通常是发行方)获取。如前所述,稳定币可以从“发行方收益”转向“持有者收益”。此外,稳定币用户也可以通过借贷市场获得收益,目前尚不确定收益型稳定币在用户视角下是否与其他次级收益来源有足够的区别。

  • 命名争议:一些人认为应该将这一更广泛的类别称为“收益代币”(yield tokens)而非“收益型稳定币”(yield stablecoins)。这种观点合理,但实际上收益型稳定币已经作为一个独特的子类别出现,其特点是稳定的锚定机制和特定的用户角色。它们通常被视为与非稳定币的代币化真实世界资产(RWAs)、流动性质押代币(LSTs)或其他DeFi结构化收益产品不同的独立类别。随着市场发展,这一趋势可能会继续演变,尤其是在涉及可调整供应的收益型稳定币时,边界往往会变得模糊。

  • 支付型稳定币或许也会提供收益:未来,这一边界可能由监管来定义。例如,《MiCAR条例》禁止支付型稳定币提供收益,而《GENIUS法案》对此进行辩论。市场将根据监管框架进行相应调整。

这些担忧确实存在。然而,将“稳定币”笼统地视为单一类别并无助于解决问题。支付型与收益型的区分是一个基础性且早该提出的框架。我们应该清晰地标注这一划分,并围绕其进行构建。如果你的稳定币无法轻松归入这两类之一,也应明确说明。

更多研究仍然是必要的,尤其是针对那些模糊界限的资产(如可调整供应的代币)或完全超出这一框架的资产(如非稳定的收益代币和代币化的真实世界资产)。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派网:注册并领取高达10000 USDT
廣告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