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RWA 项目都无法募资?琢磨一下再说

CN
14 小時前

撰文:张烽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逐渐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热门话题。然而,国内对于RWA项目的讨论往往伴随着争议。有人发文称,「国内任何模仿海外RWA模式、将房地产或艺术品等资产代币化并公开销售的行为,均会被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这一观点虽有一定警示意义,但将国内RWA项目一概视为无法募资的非法活动,未免过于简单化。我们不妨从国内RWA项目的本质、法律框架、创新价值及风险,以更全面视角审视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国内RWA项目?简单区分国内与国际不可取

RWA项目指的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现实世界中的资产(如房地产、艺术品、债权等)转化为数字代币,从而实现资产的碎片化、流通和交易。这类项目的核心在于利用区块链的透明性、不可篡改性和高效性,降低传统资产交易的成本,提高流动性。例如,一栋价值数亿的房地产可以通过代币化分割成数万份,投资者可以以较低门槛参与投资,并享受资产增值或租金收益。

首先,境外RWA项目操作确实有不同特征。国际上,尤其是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已逐步将虚拟币纳入证券或类证券资产的监管框架,要求发行和交易符合严格的证券法规定。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对某些代币发行视为证券发行,要求遵守注册和披露义务。这种监管环境为海外RWA项目提供了一定的合法空间。

相比之下,国内对虚拟货币和代币发行的监管更为严格。自2017年以来,中国明确禁止ICO(首次代币发行)和虚拟货币交易平台运营,并强调任何形式的代币融资活动均涉嫌非法金融行为。因此,国内RWA项目若试图模仿海外模式,公开向公众销售代币融资,确实面临极高的法律风险。监管部门多次强调,虚拟货币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代币化资产若涉及公开募集资金,可能被认定为非法集资或证券欺诈。

但简单将RWA项目区分国内与国际,并且对立起来并不可取。首先,国内RWA项目并非全部脱离监管。很多项目在合规框架内探索,例如与实体资产挂钩的区块链登记系统,或与金融机构合作的小范围试点,并在现有法律框架内与香港进行跨境互动。其次,国际上的RWA项目也非一帆风顺,同样面临监管不确定性和市场接受度问题。如果这样区分,那么之前香港RWA沙盒的朗新和协鑫等项目,是国内还是国际呢?因此,以地域为界限简单划分RWA项目的可行性,忽视了技术和市场的复杂性。国内项目更应关注如何在不触碰法律红线的前提下,发挥区块链技术的优势。

二、区块链项目有合法与非法之分,与RWA本身无关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应用本身并无善恶,关键在于如何使用。RWA项目同样如此:有些在法律框架内运作,有些则脱离监管,试图规避法律。这与RWA的本质无关,而是取决于项目方的意图和操作方式。

在法律框架内的RWA项目,通常注重资产真实性和合规性。例如,一些国内项目与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合作,确保资产代币化过程符合现有物权法、合同法和金融监管规定。它们可能不涉及公开募资,而是通过私募或机构投资者渠道,服务于特定群体。这类项目强调技术的应用,如利用区块链提高资产登记和交易的效率,而非融资功能。

相反,脱离法律框架的RWA项目往往以高收益为诱饵,公开向不特定公众销售代币,并承诺固定回报。这类项目可能涉嫌非法集资、传销或诈骗。例如,一些所谓的「房地产代币化」项目,实际上资产虚标或根本不存在,代币价值完全依赖后续投资者资金支撑,本质上是一种庞氏骗局。监管部门已多次打击此类行为,如2021年某平台以「艺术品代币化」名义非法募集资金,最终被查处。

因此,我们不能因部分非法项目而全盘否定RWA的创新价值。区块链技术为资产流通提供了新思路,但法律风险主要源于项目方的操作方式,而非技术本身。正如互联网既可促进信息共享,也可被用于网络诈骗一样,RWA项目需在合规前提下探索发展。

三、RWA项目是创新的投融资形式,合理合法项目具有融资功能

RWA本质上是科技+金融+产业的新型投融资模式和项目运作模式。尽管国内监管严格,但RWA项目本质上是一种创新的投融资形式,具有潜力解决传统金融中的痛点。例如,中小企业融资难、不动产流动性低等问题,可以通过资产代币化部分缓解。在合理合法的框架下,RWA项目完全可以具备融资功能,关键在于如何设计结构和遵守法律。

首先,合理合法的RWA项目注重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资产真实性和透明度。通过区块链技术,资产信息可以公开可查,减少信息不对称。例如,债权代币化项目若基于真实的供应链应收账款,并经过第三方审计,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这类项目不涉及公开销售,而是针对合格投资者,符合现行金融监管要求。

其次,国内政策并非完全排斥创新。近年来,中国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上积极推动,例如数字人民币试点和区块链在政务领域的应用。监管部门也强调「沙盒监管」理念,鼓励金融科技在风险可控范围内测试。因此,RWA项目若以技术赋能为重点,避免代币的金融化,可能获得政策支持。例如,某些地区探索的「数字资产登记平台」,旨在提高资产交易效率,而不涉及募资。

最后,国际上已有成功案例显示,合规RWA项目可以发挥融资作用。例如,新加坡的某些房地产代币化项目,通过合规发行服务于机构投资者,改善了资产流动性。国内项目虽环境不同,但可借鉴其经验,结合本土法律进行创新。总之,RWA项目若合理合法,不仅能融资,还能促进金融市场效率,我们不应因部分非法案例而否定其整体价值。

四、应针对不合法操作进行风险提醒,而非简单化否定

面对RWA项目的风险,简单的「一刀切」否定不仅无助于市场发展,还可能扼杀创新。更理性的做法是识别具体的不合法操作,并针对性地提示风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合法行为及相关风险。

未经法律程序公开向公众募资。全球范围内,基本上都禁止未经法律程充向不特定公众发行代币融资,我国也不例外。任何声称「人人可参与」的RWA项目,极可能涉嫌非法集资。参与者应警惕项目是否面向大众宣传,并承诺高回报。

资产虚标或缺乏背书。一些项目夸大资产价值,或根本无真实资产支撑。参与者需核实资产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有第三方评估报告。例如,某「艺术品代币化」项目曾虚标价值千万的画作,实际价值仅数十万。

承诺固定高收益。金融规律表明,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若项目声称「保本保息」或「年化收益超过20%」,很可能为骗局。合法投资应强调风险与收益平衡。

规避监管和信息披露。合规项目会主动披露信息并接受监督,而非法项目往往操作不透明。参与者应查看项目是否与正规机构合作,以及是否有法律意见书。

传销式推广。一些项目以「拉人头」方式发展下线,并给予奖励,这涉嫌传销。参与者需警惕多层分销模式。

针对这些风险,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和媒体应加强宣传教育,帮助公众识别非法项目。同时,项目方也应自律,聚焦技术应用而非投机炒作。简单的否定只会让市场陷入混乱,而细致的风险提示能促进健康发展。

五、提醒RWA参与者注意风险

对于有意参与RWA项目的投资者或从业者,风险防范至关重要,总的来说,是要防范夸大甚至虚假宣传,防范市场操纵,或利用项目从事洗钱或其他非法活动。

以下是一些具体提醒,尤其需提防以下几种宣传话术。

称具有高收益的。任何投资都不存在「稳赚不赔」,如果项目方强调无风险高收益,很可能是在编织陷阱。历史案例显示,多数诈骗项目以此吸引投资者。

称能快速融资的。区块链技术虽能提高效率,但资产代币化本身需要时间进行合规审查和价值评估。声称「几天内完成融资」的项目,可能忽略法律程序,潜藏风险。

号称有很多案例的。目前RWA案例并不多,尤其是国内。一些项目方会列举「成功案例」以证明实力,但这些案例可能为虚构或夸大。参与者应独立核实,查看相关报道或监管记录。

称是市场最后的机会的。利用发财暴富心理进行推广宣传是常见营销手段。真正有价值的投资机会不会以「最后一次」为噱头,参与者应保持理性,避免冲动决策。

此外,参与者还应学习基本金融和法律知识,了解国内对虚拟货币和代币融资的监管政策。在参与前,咨询专业律师或金融机构,评估项目合规性。记住,创新不代表可以逾越法律,技术发展需以风险可控为前提。

国内RWA项目并非无法募资,而是需在严格的法律框架内探索创新;简单地将国内外项目对立,或全盘否定RWA的融资功能,都不符合事实。区块链技术为资产代币化带来新可能,但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创新与合规。我们应鼓励合理合法的项目发展,同时严厉打击非法行为,并通过风险教育保护参与者。未来,监管环境会不断完善,国内RWA项目或会在更大范围内为金融市场注入新活力。参与者需保持理性,拥抱创新的同时,不忘防范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