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aii
出品:白话区块链
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大失血”,11月16日,“加密货币恐惧与贪婪指数” 一度跌至9,创下自2020年3月新冠疫情引发全球市场崩盘以来的最低点。
截至11月18日,指数虽小幅回升至12,但仍处于“极端恐惧” 区域。比特币作为行业的领头羊,不仅失守了10万美元的重大心理关口,更在11月18日早间一度触及90940美元的六个月低点,引发了山寨币的全线暴跌。
然而,一个令人困惑的悖论摆在眼前:为什么在比特币价格仍处于9万美元以上的高位时,市场表现出的恐慌程度,竟堪比2020年价格仅为 5000 美元时的水平?
01、市场为何如此恐慌?
要理解这种极端的恐惧,我们必须一一解剖导致这场风暴的多重因素。
首先,是来自外部宏观世界的阴云。加密市场早已不是孤岛,它与全球宏观经济的脉搏紧密相连。
- “美联储的紧箍咒”:市场此前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12月降息,这被视为支撑风险资产的“最后希望”。然而,美联储的鹰派立场彻底击碎了这一预期。降息等于向市场“放水”,而维持高利率等于“关紧水龙头”。流动性被抽走,投资者被迫从加密货币等高风险资产中撤出。
- “数据黑洞”与不确定性:由于美国政府此前长达43天的停摆,关键的经济数据(如就业报告)被严重延迟发布。这导致投资者和美联储都在“盲飞” (flying blind)。市场最痛恨的不是坏消息,而是没有消息。这种不确定性迫使基金经理们选择“规避风险”。
- “AI 泡沫”的溢出效应:全球科技股,特别是被视为“市场引擎”的AI相关股票正在经历大幅回调。例如,软银 (SoftBank) 大规模抛售其持有的 Nvidia 股票,引发了市场对AI泡沫可能正在破裂的担忧。在机构投资者眼中,加密货币和科技股同属“高风险”篮子,他们正在同时抛售这两者。
如果说宏观是背景,那么加密生态系统内部的崩溃则是恐慌的直接导火索。这场危机不仅是价格的,更是“叙事”的。
本轮牛市建立在两大叙事基石之上:
- “机构入场”:以现货ETF为代表,象征着传统金融对加密货币的全面接纳。
- “长期持有”:以“巨鲸”和“钻石手”的HODL信念为代表,他们被认为不会在短期波动中卖出。
在2025年11月的这场风暴中,这两大基石同时出现了裂痕。
叙事崩溃(一):ETF的“背叛”
现货比特币 ETF 曾被视为本轮牛市的“发动机”,但现在这个“发动机”却在倒转。市场目睹了创纪录的资金净流出。数据显示,仅11月迄今,比特币ETF的净流出总额就已超过23亿美元。其中一天(11月13日)的净流出额高达8.66亿至8.7亿美元,这是自其上市以来最糟糕的流出记录之一。链上数据公司 Glassnode 也证实 ETF 流量已转为“适度负值”。
叙事崩溃(二):巨鲸的“转身”
这是最令人不安的内部信号之一。链上数据显示,在11月初,长期持有者罕见地大规模抛售了约81.5万枚 BTC。数据平台 Santiment 也证实,自10月12日以来,持有10到1万枚 BTC 的“巨鲸”钱包已经卖出了约3.25万枚比特币。
当市场发现“拯救市场的英雄”也会“背叛”(ETF流出)并且“信仰者”也在“套现”(巨鲸抛售)时,产生这样的恐惧也就不足为奇了。
02、“资产大转移”的真相
当“极端恐惧”持续并恶化时,市场就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投降” (Capitulation)。
我们正在目睹“投降”的清晰信号:
- 极端的情绪读数:恐慌指数跌至9-18的区间。
- 巨额的“已实现亏损”:链上数据显示,市场刚刚经历了“过去六个月中最大的已实现亏损日”。这意味着巨量资产以低于其买入价的价格被卖出,人们正在“割肉”离场。
- 社交媒体的“愤怒与指责”:分析师指出,市场底部通常伴随着愤怒和相互指责 。数据显示,社交媒体上对BTC的正面评论比例已降至月度最低点。
- 散户的恐慌性外逃:ETF的巨额流出被视为“散户恐慌”和“投降”的迹象。
然而,“投降”的真相并非“所有人都在卖”。在恐慌的表象之下,一场复杂而剧烈的“资产大转移”正在发生。
链上数据清晰地展现了这种分裂:
谁在卖出?
- 中型巨鲸:数据显示,一个关键的巨鲸群体(持有 10-1000 BTC)在11月份已转为净卖家,Santiment 的数据显示,持有10至1万枚BTC的钱包在最近几周内出售了数万枚比特币。他们很可能是获利丰厚的老玩家,选择在宏观不确定性中套现。
- 恐慌的散户:ETF的巨额流出和社交媒体上的焦虑讨论表明,在牛市中后期入场的散户可能正在“割肉”离场。
谁在买入?
- 大型战略实体:数据显示,虽然中型巨鲸在卖出,但最大的战略实体(持有 >1万BTC)在11月份仍在持续增持,净增1.07万枚BTC。
- 机构巨鲸:CryptoQuant的数据显示,在市场下跌期间,巨鲸们创下了 2025 年第二大单周累积纪录,净增持超过4.5万枚BTC。
- “钻石手”散户:另有数据显示,虽然一些散户在恐慌,但“小型零售钱包”(最多10 BTC)在下跌期间继续积累。
- 标志性人物:就在市场恐慌之际,比特币最著名的布道者之一 Michael Saylor 的公司于11月10日宣布又购买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487枚比特币,并公开驳斥了任何关于其公司正在出售的谣言。
结论很清晰:“投降”不是一个所有人都在卖出的时刻。它是一个资产所有权发生最剧烈转移的时刻。资产正在从信念薄弱、情绪化的交易者手中,转移到信念坚定、理性的长期投资者手中。当恐慌的卖方耗尽弹药,而理性的买方完全接管市场时——真正的“市场底部”就形成了。
03、“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在市场“血流成河”之际,我们必须引入投资史上最著名的反向投资者的智慧,以及冰冷的历史数据。
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有一句经典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这句名言的核心是一种基于价值的心理纪律。
-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意味着当市场狂热(恐慌指数极高)时,资产价格可能被非理性地高估。
- “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意味着当市场恐慌(恐慌指数极低,如近期的9)时,资产价格可能被非理性地低估。恐慌为理性投资者创造了以折扣价购买优质资产的“绝佳机会”。
从这个角度看,“加密恐惧与贪婪指数”就是巴菲特所描述的“别人”情绪的量化指标。一个“个位数”的读数,正是在用数据大声宣告:“别人正处于极端恐惧之中!”。
那么,历史数据是否支持在此时“贪婪”?
我们回顾了加密历史上几次最著名的“极端恐惧”时刻,并追踪了比特币在之后的价格表现:

注:历史表现数据为基于公开价格图表的近似分析,不代表未来收益。
历史数据清晰地表明:“极端恐惧”是中长期积累的卓越信号,但它不是短期精准反弹的计时器。
2022年FTX崩盘的案例显示,即使在指数触及历史最低点6之后,市场仍在底部徘徊了超过90天。这表明“极端恐惧”可以持续很长时间。然而,在所有历史案例中,在“极端恐惧”点位买入并持有180天(六个月),均获得了显著的正回报。
历史的教训是明确的:在恐慌指数跌入个位数时选择抛售,在历史上看是错误的选择。而选择在此时开始分批积累,虽然需要耐心,但胜率极高。
04、抄底还是“接飞刀”?
作为一名理性的加密爱好者,在“极端恐惧”中该如何行动?
恐慌指数不是水晶球
我们必须强调该指数的局限性。它不是一个预测工具,它告诉你人们现在的感受,而不是市场明天会去哪里。它是一个滞后指标,反映的是已经发生的恐慌。永远不要只凭这一个指标做交易决定。
指数的真正价值:对抗你自己的“心魔”
它的真正价值是一个心理对抗工具。它存在的意义是帮助你量化市场情绪,从而让你对抗自己内心的非理性冲动。
- 对抗FOMO(错失恐惧):当指数达到90(极端贪婪)时,它警告你:“市场可能过热了,也许是时候该获利了结,而不是追高了。”
- 对抗 FUD(恐惧、不确定和怀疑):当指数跌至10(极端恐惧)时,它警告你:“市场可能非理性过冷了,这真的是卖出的时机,还是别人送来的折扣?”
金融市场是一个在贪婪和恐惧两极之间剧烈摆动的钟摆。今天,这个钟摆正死死地贴在“极端恐惧”的一端。你的任务不是去预测钟摆的精确转折点,而是在钟摆摆向任何一个极端时,利用数据和策略,对抗住它施加于你情绪的巨大引力。
05、小结
目前,加密恐惧与贪婪指数已跌至新冠疫情以来的最低点,市场陷入“极端恐惧”。这种恐慌源于宏观流动性收紧(美联储鹰派立场)和内部叙事崩溃(ETF 创纪录流出 与“巨鲸”罕见抛售)的双重打击。
然而,链上数据显示,在恐慌性“投降”的背后,一场“资产大转移”正在发生:中型巨鲸和恐慌的散户正在卖出,而大型战略实体和坚定的散户则在积极增持。历史数据表明,“极端恐惧”是相当不错的中长期买入信号。因此,对于理性爱好者而言,当前的最佳策略不是恐慌抛售或盲目抄底,而是结合美元成本平均法 (DCA),在非理性的市场噪音中保持纪律。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