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 财库爆发进行时,机构主导的牛市前路向何方?

CN
链捕手
關注
4 小時前

整理:ChainCatcher

以太坊国库热潮正席卷市场。多家上市公司在质押以太坊获取3-14%年化收益的同时持续增持。

这波机构驱动的热潮是长期配置的开端吗?牛市到底走到哪一步了?

在本期Space「ETH 财库爆发进行时,机构主导的牛市前路向何方?」中,我们邀请出席本次 Space 活动的嘉宾有 Summer Ventures 投资负责人 Bruce、华兴资本自营投资负责人史梓渊(Duke SHI)、Polyhedra 生态主管 Anthony、HashKey Group 公关经理/研究员 Jade、OKX Ventures 研究员 Kiwi、IOSG Ventures 研究员 Sam 深入分析ETH财库趋势,共同探讨本轮牛市的进程及应对策略。

完整版可点击收听回放:https://x.com/i/spaces/1MYxNwlMNMNKw/peek

精彩观点摘要

  • Bruce:机构配置呈现长期化趋势:一是美元通胀预期持续,BTC和ETH等主流加密资产具有一定的抗通胀特性;二是若以太坊质押ETF获批将带来3-4%的年化稳定流入。
  • Bruce:普通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四大机构资金指标:ETF净流入/流出、DeFi总锁仓量(TVL)、稳定币发行量、比特币市值占比。
  • Duke:以太坊本轮上涨主要受两大因素推动:两大因素推动:ETH ETF配置和ETH财库公司。
  • Anthony:关于追踪机构资金动向的指标,我认为除价格这一表面数据外,更应关注资金流动的实质信号。
  • Kiwi:长期来看,若以太坊ETF供需改善,这个比例完全可能达到流通量的10%-20%。
  • Sam:市场周期判断方面,当主流媒体冠用以太坊“数字石油”称号,或亲友纷纷咨询投资建议时,往往是市场见顶信号。
  • Jade:要把握事件驱动的交易机会,必须综合分析资金流向、价格走势等多重因素,而非孤立看待单一指标。

问题一:请各位做一下简短的自我介绍。

Bruce:我是Summer Ventures的Bruce,我主要负责Web3领域的投资和研究。Duke:我是华兴资本的Duke。我们近期主要关注币股融合、RWA、支付和Web3金融基础设施相关的项目和业务。

Jade:我是HashKey公关负责人Jade,同时也担任研究员角色。近期我在香港媒体发表过一些市场分析。

Kiwi:我是OKX Ventures研究负责人。我长期深耕以太坊生态投资研究,持续进行基础性探索与行业信息分析。非常荣幸能在此与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Sam:大家好,我是IOSG Ventures的Sam。我目前重点关注RWA(真实世界资产)赛道,并持续追踪支付与AI方向。

问题二:如何看待以太坊国库增持潮?是持续性的长期布局,还是短暂的流动性事件?

Bruce:本周ETF净流入28亿美元,较上周3亿美元显著增长,显示资金活跃度快速提升。从历史数据看,距离上一轮小牛市ETF净流入(2024年12月)已间隔半年,当前机构配置仍处早期阶段。

机构配置呈现长期化趋势:机构配置呈现长期化趋势:一是美元通胀预期持续,BTC和ETH等主流加密资产具有一定的抗通胀特性;二是若以太坊质押ETF获批将带来3-4%的年化稳定流入。相比传统资产,以太坊配置优势明显,中长期布局时机已现。

市场指标显示,当前DeFi总锁仓量(TVL)刚触及上轮牛市高点,链上数据和生态发展均表明牛市呈现初期阶段。机构此时进场,印证配置周期刚刚开始。

Duke:以太坊本轮上涨主要受两大因素推动:ETH ETF配置和ETH财库公司。数据显示,主要矿企目前持有357万枚ETH(占流通量2.95%),其中头部企业Bitmine计划增持至5%,部分公司目标达10%,这将需要长期大额资金投入。

虽然回购趋势明确,但需注意矿企多在ETH上涨后公布增持计划,其通过ATM增发融资的平均成本已达3500-4400美元。在未经历显著回调的情况下,矿企的价格应对策略值得持续关注。

Anthony:当前资金正转向可编程的收益型基础设施,以太坊日益被视为兼具可编程性、流动性和低信任需求的“数字主权债券"”。

与2021年叙事驱动不同,本轮行情由资产负债表整合(质押收益+托管方案+ETF敞口)推动。反映持有者结构的根本转变:机构资金持有周期更长、换手率更低,形成长期结构性轮动。

Kiwi:短期持续买入的可能性确实存在。目前比特币ETF累计买入约55亿美元,占BTC市值6.5%。若考虑比特币已回调15%-20%,实际占比已达8%-9%。而以太坊ETF当前仅12亿美元规模(不含ATM机制),占ETH流通量2.5%。这个比例与当年Solana或Atom达到30%-40%质押率时的供需比极为相似,但以太坊及其衍生品(如Adobe、SSV)当时仅缓慢攀升至20%。

我认为这与资产属性强相关。长期来看,若以太坊ETF供需改善,这个比例完全可能达到流通量的10%-20%。毕竟整体流动性资金池依然充裕。

问题三: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追踪机构动向时最应关注哪些指标?

Bruce:普通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四大机构资金指标:

  1. ETF净流入/流出:直接影响大盘走势,净流出往往预示下行;
  2. DeFi总锁仓量(TVL):突破前高预示生态活跃;
  3. 稳定币发行量:USDT/USDC增发反映资金持续流入;
  4. 比特币市值占比:从61%降至59%,显示资金轮动。

前三个指标直接反映机构动向,市值占比则揭示资金轮动趋势,四者结合最能把握市场脉搏。

Duke:首先是ETF资金流的二阶变化。单日流量只能反映买卖博弈,但若观察其长期趋势(比如周均净流入的加速度),就能发现机构资金的真实动向。

另一个更直接的指标来自ETH财库公司的动向。本轮机构资金很大比例源自二级市场,因此矿企持续的融资与买入行为,实际上在为市场提供弹药储备。

建议重点关注:
1)是否有更大规模的融资计划公布;
2)融资后的实际配置执行力。

这两个在市场中相对易得的热点指标,可以作为Bruce所提指标体系的重要补充。

Anthony:关于追踪机构资金动向的指标,我认为除了价格这一表面数据外,更应关注资金流动的实质信号。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建议每日跟踪三个关键维度:

  1. ETF资金流动情况,这直接反映机构的资产配置动向;
  2. 链上质押增长量,能够衡量市场参与者的真实信心;
  3. 交易所净流出规模,这往往预示着长期持仓意愿的增强。

当这三项指标同步上行时,即便市场情绪尚未升温,也意味着真正的买方力量正在积聚。

从基础设施建设的视角来看,跨链桥活动量和Rollup结算规模等链上指标更具前瞻意义。这些数据能清晰区分资金的实际使用与单纯投机行为,往往在市场炒作升温前就发出早期信号。这些反映基础设施真实使用情况的指标,才是预判市场趋势最可靠的风向标。

Jade:虽然这些指标具有参考价值,但实际交易中不宜过度依赖。我们观察到,尽管上市公司通过ETH搭建架构、进行交易,以及ICP、XRP等项目开展Z-Portfolio运作等动作频繁,代币价格却未出现显著波动。

这反映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机构动作和市场消息对币价的直接影响有限。要把握事件驱动的交易机会,必须综合分析资金流向、价格走势等多重因素,而非孤立看待单一指标。需知新闻面仅是市场拼图中的一小部分。

Sam:从个人分析框架来看,我更关注ETH的“活性价值”。即在整个加密生态中的实际效用价值,包括各L2网络的贡献度及其价值构成要素。正如Ray刚才提到的,参考黄金股市场的估值逻辑,诸如NAV倍数等指标对ETH估值至关重要。

以ShopBank和SPET等机构为例,它们每周公布的每日ETH持仓占比变化,能有效帮助我们判断机构积累ETH的进度和潜在风险。

问题四:哪些因素将最关键影响ETH市场及整体加密资金流动?

Bruce:监管政策是本轮行情最核心的驱动因素。从特朗普政策转向、SEC路线图发布到稳定币法案通过,监管框架的逐步明确直接带动资金入场。但需注意SEC“加密计划”仍停留在宣言阶段,尚未形成可执行方案。

《2025 数字资产市场清晰法案》(Clarity Act)的立法进程尤为关键,将决定以太坊和Solana等资产的合规前景。但考虑到国会审议周期及潜在的黑天鹅风险,监管仍存较大变数,需要持续跟踪研判。

Duke:监管政策是短期最直接的影响因素,美国政策动向对全球市场具有引领作用,7月底的市场波动就是明证。宏观因素的影响则更为复杂,当前美国高债务问题尤为关键,虽然稳定币发展短期缓解了压力,但债务重组等根本性问题将长期影响加密市场。

传统资产上链,资产是中心化的,但记账方式是去中心化的,加密资产的属性认知正在转变。尽管曾被视作避险资产,但实际表现更接近高风险资产,其波动率远超纳斯达克指数,且与科技股走势高度相关。这一特征要求投资者在风险控制时格外警惕。

Jade:当前最关键的是降息预期。我重点关注降息数据,比如今年究竟会降息两次还是三次?目前美联储通过隔夜逆回购负责人填补股市流动性缺口,这一操作实际上增强了年内降息三次的市场信心。

但现实挑战在于:受关税政策等因素影响,CPI数据可能反弹,能否真正实现三次降息仍存变数。虽然市场情绪乐观,但具体降息路径如何演绎?这需要保持清醒认知。

Sam:从监管和政策层面来看,2024年我们见证了比特币ETF和以太坊ETF的获批,接下来可能会看到Solana等其他ETF通过审批。今年7月还有《Genius法案》与ETH相关的条款。

正如Bruce先生所言,这两项法案对估值体系将产生深远影响。而8月即将出台的行政命令,也将左右加密货币定价机制。

问题五:Vitalik近期公开演讲中提到,以太坊作为“全球账本”的定位可能比“世界计算机”更符合当前发展方向。各位如何解读这一表态?这是否意味着以太坊将全面拥抱华尔街、走向合规化?

Duke:这一问题直指加密领域的核心矛盾:去中心化理想与现实发展路径的冲突。“世界计算机”的构想可能导致过度中心化,这与以太坊创立时的去中心化初衷相悖。

当前Web2与Web3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资产上链,这些需要中心化背书的资产更易获得市场信任。Vitalik转向“全球账本”的定位,正是为了在现实应用中坚守去中心化本质。

有趣的是,市场对Vitalik的态度随价格涨跌而变化,而他却减少了公开表态,这或许预示着以太坊的发展方向正越来越多地由市场力量塑造。

问题六:如何实现资产增值与风险控制,究竟该配置哪些资产?DeFi能否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还是说我们仍应聚焦主流资产?未来山寨币季(altcoin season)会到来吗?

Bruce:本轮行情与DeFi Summer本质相似,都以流动性为核心,但驱动力量从Uniswap等协议转向ETF等机构资金。

要重现昔日盛况需满足三个条件:链上资产合规化、稳定币创新应用(如Circle模式),以及DeFi项目的组合创新能力。三者缺一不可。

Jade:资金轮动本质是场筹码游戏。以往四年周期中,资金快速从比特币流向以太坊再到山寨币,但本轮比特币已独自上涨近一年,以太坊才刚起步,显示机构入场延长了周期节奏。

待以太坊上涨到一定阶段后,资金将转向细分应用场景,这符合机构先配置主流币、再布局生态的操作逻辑。我们正等待真正具有吸引力的落地应用出现。

Kiwi:本轮市场呈现资金池割裂的特征,与以往BTC、ETH和山寨币联动不同,各池子波动率显著降低。这源于玩家转向“美元稳定币游戏”,山寨币多通过稳定币打包来扩大资金池。虽然这会引发长期回购,但本质是项目方套现与做市商盈利的动态平衡

在美元主导的大资金池中,交易和出货更易操作。代币通过ATM机制与美元挂钩,才能实现次主流币流通。FTX事件后,Robinhood等平台迎来发展机遇,其回购规模将成行业基准。相比币安,新兴平台在出货能力上存在量级差距,而Summort模式可能最适合Robinhood发展。

Sam: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币股的SEC文件,特别是S4表格和Investor deck。

以The Ether Machine为例,其文件显示当股价达到特定目标时,管理层可获得可出售的额外股权激励。深入研究这些文件有助于预判可能的抛售时机,并在市场下跌时更好理解背后动因。

Jade:除主流板块外,生物科技等赛道同样值得关注。RWA领域已出现具有示范效应的领军企业,将带动后续跟进行为。虽然此前对代币的研究尚浅,但当前周期为深化探索提供了良好时机。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PK赢1万U+VIP6,注册送$14,000
廣告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