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do接入BNB Chain:合规机构资产与加密零售流量的相遇一刻

CN
16 小時前

原创 | Odaily星球日报(@OdailyChina

作者 | 叮当(@XiaMiPP

在 2025 年的加密叙事版图中,RWA(Real World Assets)已从边缘概念跃升为机构与链上资金共同押注的“现金流引擎”。它不再是空洞的“代币化一切”口号,而是传统金融与区块链真正交汇的合规跑道。过去两年,BlackRock、Goldman Sachs、Fidelity 等传统金融巨头的陆续入场,让这场实验具备了现实支撑。BlackRock 的 BUIDL 基金、Goldman Sachs 的链上债券试点相继落地,意味着传统金融的核心资产正在被系统性地搬上链。RWA 已不再只是 Web3 的实验场,而成为传统资本主动涉足的正规战场。

而在这场万亿级资产上链的竞赛中,Ondo Finance 成为了最具确定性与代表性的玩家之一。截至目前,Ondo 已管理超过 18 亿美元 的链上资产,提供 5%+ 年化收益,并通过 FinCEN 注册、Reg D 豁免 SEC 注册 ATS(Oasis Pro) 构建了机构级合规框架。这意味着,它不仅在链上世界讲述 RWA 的故事,更在监管视野下,提供可被信任的收益来源。

10 月 29 日,Ondo 宣布其核心产品 Ondo Global Markets(OGM) 正式接入 BNB Chain,也是首个将代币化股票与 ETF 大规模引入 BNB 生态的重要一步。在技术、合规与生态合作层面,这一动作都意味着 Ondo 正在把“机构级的代币化资产”推向拥有海量零售用户的链上市场。

稳定币之于美元,OGM 之于美股

Ondo Global Markets(OGM)是 Ondo Finance 在 2025 年 9 月推出的全球代币化证券平台。它的出现,几乎是在回应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加密世界可以 24 小时交易,但华尔街的资产仍然被时区、身份、国界所限制?”

OGM 的目标,是打破这道“时间与身份”的围墙,让全球合规可参与的投资者在链上实现对美国公开交易证券的全天候接触。OGM 的核心理念,被形容为:“稳定币之于美元,OGM 之于美股。”换句话说,OGM 试图为股票市场复制稳定币在货币市场的成功:通过代币化,让美股实现 1:1 价格追踪 + 分红自动到账,并具备可编程、可组合、无滑点高流动性。用户只需用稳定币一键兑换,即可在 DeFi 协议中自由使用这些代币化股票。从此,“持有特斯拉”不再需要证券账户,只需一个链上钱包。

defillama.com 数据显示,OGM 上线仅 9 周,其锁定资产规模(TVL)便攀升至3.2 亿美元,累计链上交易额突破 6.69 亿美元,支持超过 100 种代币化美股或 ETF,包括 SPY、Apple、Tesla、NVIDIA、QQQ 等最具代表性的资产。

同时,据rwa.xyz 数据显示,OGM 在股票代币化赛道中,无论从资产数量、资金规模,还是市场影响力,都稳居第一梯队,成为整个 RWA 叙事的核心样本。

出身华尔街,通向链上世界

Ondo 的快速成长绝非偶然。它的诞生本身就是金融与加密的融合体。

Ondo Finance 成立于 2021 年,融资总额超过 4000 万美元,其背后的投资人阵容既有 BlackRock、Fidelity、JPMorgan 等传统巨头的支持,也有 Pantera、Coinbase Ventures 等知名加密资本的助力。这既为其在资金层面提供了支持,也在人才与业务合规路径上形成关键互补。

其联合创始人 Nathan Allman 曾在高盛担任固定收益交易员,深谙传统资本市场的运作逻辑;团队中超过 80% 的成员来自高盛、摩根大通、贝莱德等机构,这决定了 Ondo 在设计产品流程、对接托管与券商,以及处理 KYC/AML 流程时,能更贴近传统市场的期望与监管要求。

这种“双重血统”意味着 Ondo 在推进链上创新时,会更强调流程化、合规化与可审计性:从托管安排、清算对接,到投资者准入门槛与合规报告机制,Ondo 的每一步都要在“链上可操作”与“链下合规”之间建立可验证的链接。这种做法在短期内可能放慢产品迭代节奏,但却在长期内显著降低了制度性风险,使得机构资金与受监管的参与者更愿意试水并扩大规模。

BNB Chain:从散户乐园到合规 RWA 枢纽

长期以来,BNB Chain 的标签多与大规模日活用户、低廉交易成本与活跃 DeFi 生态绑定,这些特性让它成为全球散户的首选“流量高低”,却也掩盖了一个关键短板——机构级资产的合规承接能力不足。大规模流量与去中心化应用生态,并不天然等同于受监管证券(如美股、ETF)所需的制度化信任基础与合作伙伴背书。

如今,Ondo Global Markets 选择接入 BNB Chain,并非一次普通的技术集成,而是一场叙事的互补:机构资产零售流量终于在同一个系统中相遇。BNB Chain 坐拥 340 万+日活用户,且生态中存在深度交易场景与去中心化交易所(例如 PancakeSwap),可以快速承接代币化证券的流动性路径,把“合规标的”迅速推向全球更广泛的零售用户群体。

值得注意的是,BNB Chain 在 2025 年已把 RWA 列为其生态战略重点之一,并推出了面向 RWA 项目的激励与技术支持计划,从合规辅导、流动性激励到市场层面的推广均有所覆盖。Ondo 的入驻,或许正可以成为这一计划的“示范样本”。它让 BNB Chain 的 RWA 生态从概念走向实质,也为全球散户打开了直接接触美股的通道。

RWA 的普惠化:从硅谷到新兴市场

对于 Ondo 来说,选择 BNB Chain 也是其从高端机构服务走向全球散户市场的战略拐点。在 BNB Chain 的日活用户中,较大比例来自亚洲与拉丁美洲的新兴市场——这些地区的零售用户往往受限于本国市场接入、券商门槛与跨境结算成本。对他们而言,OGM 提供的不只是“可以买一股特斯拉”的花哨体验,而是一个低门槛参与全球资产的可操作通道。

RWA 在这里的意义,不止是“资产上链”,而是让“金融参与权”普惠化——让持股不再依附于地理、身份或门槛,让全球任何人都能成为资本市场的一部分。

从品牌与成长性上看,这一步对 Ondo 的品牌认知也将带来显著提升:它不再只是“硅谷合规 RWA 的代名词”,而有机会成为“将华尔街资产带给全球普通用户”的代表性平台。

结语:RWA,不止是资产上链

当我们回顾这场浪潮,不难发现:人们谈论 RWA 的时候,总是关注“把什么资产搬上链”。但真正的革命,不在“搬运”,而在“重构”。

RWA 让金融体系的底层逻辑被重新定义:所有权可以被分割、收益可以被自动分配、流动性可以在多个市场与协议间被更高效地桥接。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能把资本市场从受制于交易时段、结算周期与地域限制的体系,转变为一个更为连续、可组合且全球可达的网络。

Ondo Finance,或许正成为这场转变中最具象征意义的名字之一。它既是桥梁,也是试验场——在合规与去中心化之间,在机构与散户之间,寻找一种全新的平衡。而当它与 BNB Chain 联手时,这种平衡被推向更大的维度:RWA 不再只是机构资产的代币化容器,而是全球资本流动的新入口。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